2024—2025学年度北京市西城区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30+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34 浏览数:22

一、单选题

1.

周朝统治者从商末 重刑辟 招致亡国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天威难测,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因而主张(  )

A.无为而治B.敬天保民C.公布刑书D.隆礼重法

2.

春秋时期,人们治水以疏导为主,不筑堤被写入列国盟约,“(天子之禁)诸侯犹有所惮而不敢为 ;到战国中期,齐、赵、魏等国纷纷大规模筑堤。产生此变化的原因包括(  )
①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②井田制下的集体劳作
③铁制工具的推广使用 ④对远古治水经验的传承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3.

秦朝县丞及令史、乡啬夫准备征发民众服役时, 布大书市门、离乡市门壁 ,并 令黔首智(知)”,让他们不要违抗法令。这一做法(  )

A.体现了秦朝的重刑思想B.实现了民众的基层自治C.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发展D.推动了政令的有效传达

4.

某同学以教科书中的历史地图为载体进行知识梳理。据下图信息可判断,他正在学习____历史(  )

A.秦朝B.汉朝C.东晋D.唐朝

5.

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周流 ,孝文帝铸造太和五铢, 诏京师及诸州镇皆通行之。内外百官禄皆准绢给钱,绢匹为钱二百 ,而河北诸州 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 孝文帝铸行新币(  )

A.首创了中国五铢铜钱的形制B.促进了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C.改革了官员俸禄的支付方式D.解决了货币流通不畅的难题

6.

隋文帝即位后, 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都水等台,太常……将作等寺,左右卫……左右领军等府,分司统职焉……尚书省,事无不总。 据此可知,隋初(  )

A.确立并完善了三公九卿制B.中央机构实现分权制衡C.奠定了三省六部制的基础D.尚书省掌握最高决策权

7.

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附近发现了9世纪的沉船 黑石号 ,船上满载经由东南亚运往西亚、北非的中国货物,瓷器有6万余件;其中湖南长沙窑出产的碗、执壶等瓷器就有5万余件,许多图案与纹饰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这些瓷器可用于研究(  )
①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②朝贡贸易的兴起
③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8.

宋代实行 不抑兼并 的土地政策,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并延续两税法,户籍按是否拥有土地分为主户和客户。可见,宋代(  )
①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②开始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③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增强 ④赋税、户籍与土地政策紧密相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诸葛亮评价商鞅 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 ;王安石有诗云: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对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商鞅采取礼法并用的治理手段 ②王安石赞赏商鞅令行禁止的执行力
③诸葛亮对商鞅变法持否定态度 ④二人都希望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经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元代江浙行省嘉兴路17个市镇中有10个设有税务(商税征收机构)、6个设有巡检司(治安管理机构);至元年间,全路岁办商税中有42.9%来自各市镇税务。据此可知,元代(  )
①江南市镇商业贸易发展 ②全国的贸易网络形成
③市镇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④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11.

北京地名能够反映不同时期的历史。阅读下表,对应正确的是(  )

区名及历史

反映的信息

A

平谷:西汉高祖置平谷县,属渔阳郡

西汉地方行政制度为州、郡、县三级制

B

顺义:唐代以归附契丹置弹汗州,顺其土俗,开元时移至今顺义,更名为归顺州

唐代设置羁縻州管理少数民族

C

通州:金代取漕运通济之意命名

京杭大运河裁弯取直以沟通南北

D

延庆:明太祖时置隆庆卫后改延庆卫,领五千户所,属北平都司

明朝通过建立卫所制度开拓边疆

12.

有学者提出,明朝与外国的贸易逐渐兴盛, 国内的社会经济情形亦逐渐从自然经济时代发展到货币经济阶段 。对此 发展 具有推动作用的措施是(  )

A.租庸调B.募役法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

13.

传教士徐日昇作为康熙帝派遣的随团翻译和顾问参与了《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他在日记中写道: 在每个细节上,即条约的写制、签署、盖印和互换,都严格遵守了国际惯例……这是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来条约中都曾使用的办法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康熙皇帝善于运用策略处理对外关系 ②传教士协助沟通,推动谈判顺利完成
③条约的签订程序规范,符合国际惯例 ④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开启了近代外交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

某同学据《鲁迅年谱》整理了鲁迅年轻时的学习经历,这些经历折射出(  )

①戊戌变法中废除了科举取士制度 ②维新思想起到了启发民智的作用
③清末新政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④日俄战争激发了全民的主权意识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5.

辛亥革命前后,武汉地区初步形成近代工业体系武汉纺织四局(如图所示)。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

①汉阳铁厂是区域工业发展的核心,产生辐射效应
②伴随着工厂的发展,武汉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③工人力量壮大,为武昌起义爆发奠定了阶级基础
④这一时期已经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6.

1933年夏秋之交,黄河中游地区发生严重的洪水灾害,河北省政府为筹集赈灾款发行了赈灾彩票(见如图)。该彩票在各地广泛销售,最终募集183万余元,主要用于赈济和安置灾民。这说明(  )

A.发行彩票是赈济救灾的主要方式B.博彩业的发展刺激了民众的消费C.经济大危机造成了政府财政亏空D.民众是参与社会救济的重要力量

17.

1941年,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通过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以下是其中部分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共产党员只占选举候选人的三分之一

蒙、回民族与汉族平等,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

保障一切抗日人民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权

①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为立法机构
三三制 有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从此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注重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

我国的一次全国海关会议提出: 今后海关工作的指导方针要把着眼点放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科技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活动方面,从以防范为主,转为以促进为主。 此次会议应召开于(  )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1世纪初

19.

两河流域的考古发掘出土了约公元前1700年的泥板残片,上面记录了一个农民对其子全年的农业指导活动,告诫他:大麦灌浆时不要浇水,否则会生霉化病;不能等到大麦过分成熟再收获,要三人一组(割麦手、捆绑手、分捆手)做收获工作。该文物表明(  )

A.当时的农业技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B.两河流域是最早种植大麦的地区C.农业的产生促使社会分工高度细化D.考古发掘是研究历史的唯一途径

20.

古埃及法老波克霍利斯进行了限制债务奴役的改革。他颁布的法律规定: 凡借钱而未曾立约且发誓证明其不曾欠款者,可以不付债款……而贷款于人、取得契约者,收回母金时所加利息,立法者不许其超过一倍。 该法律(  )
①禁止民间借贷活动 ②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③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④重视书面证据的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1.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为皇帝撰写了《建筑十书》。他以对人的关注和研究为设计前提,在论及建筑的均衡性时提到古希腊爱奥尼亚柱与人体的关系:磉墩如同鞋子,柱头如同秀发,柱头下方的涡卷如同挽起的发结。15世纪,此书被意大利学者 重新发现 ,成为欧洲建筑师的基本教材。此书可用于研究(  )

①古希腊的人民主权思想 ②罗马共和国的文化成就
③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载体 ④欧洲建筑理论的发展历程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22.

11、12世纪,英国商事纠纷不断增多;13世纪晚期, 商人法 在英国应运而生。英国学习欧洲大陆经济发达地区的 商人法 ,使得许多欧洲贸易中心常见的新法律原则成为英国法律的一部分。 商人法 在英国的出现说明(  )

A.大陆法系是普通法系的源头B.西欧贸易中心完成了转移C.英国的发展落后于欧洲大陆D.商业发展推动了司法进步

23.

汉堡于12世纪末获得免税和贸易的特权;13世纪,与吕贝克市结成同盟,明确宣布保卫海上商人的自由贸易;16世纪,成为 帝国自由市 ,汉堡证券交易所开业;17世纪,汉堡银行成立。汉堡的城市自治(  )
①受益于德意志完成统一 ②适应了工商业发展的需要
③探索新的金融管理方式 ④凸显了社区管理的市场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4.

有观点认为,西欧向近代过渡在政治方面的显著特征是 新的国家形态的出现 。下列选项中,能够作为论据的有(  )
①神圣罗马帝国确定诸侯国分立体制 ②《至尊法案》宣布英王是教会首脑
③法王路易十四加强了对贵族的控制 ④各国以立法形式确立社会保障制度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5.

17世纪初,荷兰打败了葡萄牙,在东南亚地区建立了众多贸易据点。荷兰商人将欧洲的毛纺织品、金属制品等运往当地,同时从东南亚运回香料、瓷器等商品。该贸易现象说明(  )

A.世界市场已经完全形成B.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C.国际贸易格局逐渐转变D.欧洲工业生产占据主导

26.

以下政治制度、政治实践与历史影响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27.

19世纪末,日本学者、思想家纷纷发表慈善救济论,相继出现了个人投资建立的民间慈善设施。比如日本共产党创始人片山潜曾在1897年创设了日本最早的邻保馆——金斯利馆。这反映了日本(  )

A.明治维新后全盘接受了西方的文化B.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社会问题凸显C.对外侵略需要进行广泛的民众动员D.幕府体制下的基层治理模式得以延续

28.

下面漫画发表于1945年,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正在进入 安全新闻影院 ,影院门楣上写着 投票权和否决权 ,左下角象征小国的一群儿童被拒绝入内。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202502071939284846
①反法西斯同盟国首脑建立战后国际秩序
②门楣上的文字说明安理会有权制裁侵略
全体一致 原则完善了集体安全体制
④雅尔塔体系带有较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9.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为了监控苏联的军事动态,在全球多个地区建立了情报监听站,并通过卫星即时传递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情报工作的效率。美国情报技术的发展主要源于(  )

A.美国跨国公司对手全球市场的垄断B.科学理论在通信领域的自然应用C.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迅猛发展D.两极格局下美苏对峙的军事需求

30.

20世纪70年代,全球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以下关于当时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B.美元丧失了国际货币地位C.各国开始实行固定汇率制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被破坏

二、材料阅读

31.

从《吕氏乡约》到《蓝田新乡约》(12分)
材料一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陕西蓝田吕大钧撰写《吕氏乡约》,提出 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并推行于所在乡里。南宋朱熹修成《增损吕氏乡约》,为了得到国家的认可和支持,增加了 畏法令,谨租赋 等条款,同时 削朱书过行罚之类 ,以使其更具可行性。
明成祖将《吕氏乡约》 颁降天下,使(百姓)诵行 ,一些地方官员在任内倡办乡约。嘉靖八年,朝廷在全国推行乡约。江西永丰乡约的内容有 崇尚礼教,经理粮差、安靖地方 等。山西官员吕坤推行《乡甲约》。 一人有过,四邻劝化不从,则告于甲长,转告于约正 。明代乡约还与社仓、义学结合,主要通过社仓赈灾备荒体现其救助职能。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明时期乡约发生的变化。(6分)
材料二

《蓝田新乡约》(2017年)内容摘录

时移境迁,乡村巨变,为弘扬优秀传统,建设美好家园,特传承和赓续《吕氏乡约》,订立《蓝田新乡约》。
德业相劝(爱国爱乡、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和美夫妻、敦教了女、勤劳致富、节俭持家)
过失相规(杜绝假劣——警惕各类电信、网络诈骗等;爱护公物——不得有意破坏或损坏公共设施和文物古迹等)
礼俗相交(友善礼让、婚丧从简、诸事循礼)
患难相恤(赈贫恤弱、见义勇为等)
村民自愿入约。由入约村民公推(选举)产生乡约理事会及相应组织机构。
(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蓝田新乡约》的认识。(6分,

3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财政(16分)
材料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各根据地的财政主要取之于敌,基本自收自用。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宣布废除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实行新税制;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田赋,向店铺征收营业税,以及对经过中央根据地24个关卡的货物征收过境税。江西及周边省份的根据地面积和红军规模得到稳定和快速的发展。

19378月,中共中央确定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财政上主要依靠没收敌伪财产、国民政府的军费支持、海外华侨和国内进步人士的捐款等。各根据地在财政上具有一定独立性。

皖南事变后,国民政府彻底断绝军饷供给,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招募村民加入基层党组织及游击队,并让他们自力更生、自给自足。

材料二
为了保证对人民军队的给养,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个集中化的财政体制,以统一各解放区的资源。1948年7月,中共中央财经部成立。从1949年1月起,华北、西北和山东三大解放区合并了银行和贸易机构,使用标准的新货币,即人民币,并统一了财政收入和预算系统。
不同于其他解放区以传统农业税为主要财政来源,公粮在东北解放区仅占1949年全年财政收入的23.32%,工业利润占比居首位(30.41%),商业税占第三位(17.33%)。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评述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财政领域的探索。(12分)
(2)阅读上述材料,概括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财政经济的新变化,并分析其意义。(4分)

33.

英国对外贸易(12分)
材料一

英国商品出口的变化模式(单位:%)

商品

1830

1850

1870

1890

1910

棉纱和棉制品

50.8

39.6

35.8

28.2

24.4

粗纺毛纱和毛制品

12.7

14.1

13.4

9.8

8.7

钢铁制品

10.2

12.3

14.2

14.5

11.4

机械

0.5

0.8

1.5

3.0

6.8

煤、焦炭等

0.5

1.8

2.8

7.2

8.7

车辆

1.1

3.5

3.8

化学制品

0.5

0.6

2.2

4.3

(1)依据材料一,说明英国出口商品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4分)
材料二

1850—1905年英国进口小麦量


全世界大部分粮食来自农场。在美国,农场的面积有500—1000英亩。在俄国,大多数农场规模与之相似,白农民经营,他们申请贷款、雇用劳力,为欧洲各城市生产粮食。数十万曾经的农奴会在麦熟时走遍太平原,充当他人农场里的麦客。美国的农业从19世纪中期开始注重发展机械化,大大是高了农业生产率。致力于刺激西部扩张和拓展农产品长途贸易的美国铁路大亨,结合银行贷款和赊账购货打造了新的金融工具,诱使农民为越来越遥远的市场种植粮食。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印度的小麦大量出口到欧洲,即使在19世纪70年代印度一度陷入灾难性饥荒,这种出口也未曾断绝。
图注:英国小麦和面粉的年平均进口量,面粉已换算成小麦。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阐释折线图中的历史信息。(8分)(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4.

中外选官制度(15分)
材料一

察举到科举发展简表

时期

选官状况

西汉

董仲舒建议郡国贡举吏民之贤者,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岁举之制正式形成。以治天下,注重以德取人强调吏员通晓文法律令,以能取人

东汉

为规避选官中的腐败行为,举至中央,要以经术、笺奏之试加以检验,以文取人,试职熟悉朝廷行政后经铨选任实官

魏晋南北朝

优遇士族,以族取人占据主流;但察举仍发挥作用,州郡举人,南朝自学者申请明经策试、北朝士人自求秀才,中央复试逐渐成为中心环节,寒门有了少量入仕机会

隋唐

应试人投牒自进,按科应试。秀才、明经等科因袭察举之科,新设进士科,考察诗赋、策论、经义

(1)阅读材料一,概述中国古代选官从察举到科举的发展历程。(8分)
材料二
法国启蒙思想家高度评价中国科举制,如伏尔泰声称,人们很难想象还有比中国更好的政府——其成员只有经过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能被录用。法国大革命中,革命者提出废除封建君主的恩赐制,《人权宣言》规定 所有公民在法律上的地位既然一律平等,所以政府官吏的任用也应平等,除以才能品德为根据外,不应受其他条件之限制。 拿破仑政府创办了专门的综合技术学校,毕业生通过考试后获得任用。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管理的事务越来越复杂。在第三共和国时,官员制度进入了政党分肥制时期,各党派议员和行政官员相互倾轧。二战初期法国迅速溃败暴露了政府官员的无能,人们认识到建立统一的文官制度势在必行。二战结束后,在借鉴英美文官制度的基础上,法国最终建立了现代文官制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推动法国建立现代文官制度的历史因素。(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