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北京市顺义区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40+3)【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43 浏览数:21

一、单选题

1.

考古学家在良渚文化遗址发现了古城、超大型的水利工程、复杂的用玉制度、大量炭化稻米、分等级的基地。据此可知,良渚文化(  )
①位于长江流域 ②是旧石器时代的遗址
③阶级分化明显 ④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不务德而务法,反复强调明法者强,慢法者弱"。这一学派是(  )

A.墨家B.道家C.儒家D.法家

3.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上述时间还可以表述为(  )

A.公元前2世纪前期B.公元前2世纪后期C.公元前3世纪前期D.公元前3世纪后期

4.

下表为汉武帝时期采取的治理措施,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政治

颁布推恩令、设置刺史

经济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思想

尊崇儒术

军事

反击匈奴袭扰

A.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D.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5.

西汉时,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江南地区 多贫 无千金之家,亦无冻饿之人 。到了南朝刘宋时期,据《宋书》记载江南地区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扬州)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  )
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③中原人口大量南迁 ④南方统治者劝课农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

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开元盛世D.贞观之治

7.

《中外历史纲要》某单元的内容包括: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租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据此推断这一单元的主题是(  )

A.古代制度的变化与创新B.近代前夜发展与迟滞C.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D.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8.

唐朝时,一位外国商人来到长安城,看到了以下场景:街道宽阔整齐,宫殿巍峨壮丽,东市和西市热闹非凡,各国商人、使者,新罗、日本两国的留学生往来穿梭。这反映了唐朝长安城(  )

A.是当时世界唯一的繁华都市B.商业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C.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D.城市布局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

9.

某学者指出: 凡军国大事,先由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审核,然后交尚书省执行。 据此可知(  )

A.中书省的权力最大B.门下省的作用可有可无C.尚书省可独立决策D.三省分工明确互相协作

10.

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指的是(  )

A.租调制B.租庸调制C.两税法D.摊丁入亩

11.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实施表1措施的朝代是 (  )

表1加强中央集权措施(部分)

中央

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地方

文官出任知州;州增设通判;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12.

辽朝一项职官制度体现了 因俗而治 的特点,为此后的国家管理提供了经验和借鉴。这一制度是(  )

A.三公九卿制B.二府三司制C.猛安谋克制D.南北面官制

13.

宋朝社会相比前代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这些新变化有(  )
①门第观念日趋淡化 ②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③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④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

学者段塔丽在《唐代妇女地位研究》中把唐宋两朝节妇烈女数做了对照(如下表)表中宋代节妇烈女数量明显高于隋唐的主要原因是(  )

朝代

统治年限

节妇数

烈女数

节烈合计

倍数

隋唐

326

32

29

61

1

两宋

319

152

122

274

4.49

A.妇女地位不断提高B.理学强化纲常伦理C.商品经济更为活跃D.君臣等级观念加强

15.

下列材料反映了某个朝代的政治制度。这一朝代是(  )

·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

·在殿阁大学士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

A.西汉B.唐朝C.宋朝D.明朝

16.

下图是顺义区某班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所画的时间轴。整体观察时间轴的历史事件,它可以反映(  )

A.明朝统一全国B.明清易代C.倭寇烧杀抢掠D.清朝巩固统一

17.

某学生梳理清朝康雍乾时期的知识时,记录了 形成奏折制度 设立军机处 制造文字狱 三项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其梳理的知识主题是(  )

A.君主专制加强B.国家疆域奠定C.商品经济发展D.文学成就显著

18.

明朝后期,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直接推动了(  )

A.粮食产量的提高B.生产技术的进步C.生产工具的改进D.生产关系的调整

19.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不安,促进了思想领域的活跃。某思想家提出: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位思想家是(  )

A.顾炎武B.黄宗羲C.王夫之D.李贽

20.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之一。下列有关中医药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
②《千金方》——第一部政府颁布的药典
③《神农本草经》——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④《本草纲目》——被誉为 东方药学巨典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1.

下图两则史料指向同一历史现象。这两则史料分别属于(  )

 

初九、初十日,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广州城郊,复行扰害。《广东军务记》

A.图像史料、文献史料B.民间器物、地方史志C.音像史料、实物史料D.历史遗址、口述回忆

22.

以下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根据内容推断该历史事件是(  )

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义和团运动

23.

近代以来中国各阶层进行了不断的抗争与探索,以下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④②③①

24.

孙中山认为政治革命的根本就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国。这指的是三民主义中的(  )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种族主义

25.

下表是一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的情况统计(部分)。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时期项目

19148月前总计

19148-1920年新注册

公司数

146(

272(

资本总额

14.8(万元

11743(万元

行业类别

——

纺织业和面粉业居多

①列强忙于欧战放松了对华侵略 ②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③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6.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图所示的抗日战争时间轴中,空白处应填的历史事件是(  )

A.西安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D.皖南事变

27.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下能说明此观点的有(  )
①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制定和执行全面的抗战路线
③敌后战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④派遣了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8.

1940年,日本军队将进攻重点转向华北,对敌后根据地不断进行 扫荡 ,抗日根据地日渐缩小,部队给养供应困难。日军又采用所谓 囚笼政策 来封锁和隔绝各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为解决这些困难,中国共产党(  )
①开展大生产运动 ②发动百团大战 ③实行三三制原则 ④进行三大战役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9.

下表反映了1944年6月盐阜地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及数量概况。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成分

产业工人

手工业者

苦力

独立劳动力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教员

商人

地主

店员

自由职业者

数量

82

549

133

178

476

11620

5021

560

165

192

194

40

47

A.转移经济工作重心B.调动社会力量团结抗日C.召开政治协商会议D.实践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30.

在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口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表中空白处信息填写正确的是(  )

A.国共对峙时期; 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B.土地革命时期;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C.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31.

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的土地革命、稳定物价、剿匪镇反以及抗美援朝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新生人民政权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实现人民民主专政D.完成社会主义革命

32.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的是(  )

A.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B.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益D.上海合作组织在中国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成立

33.

1979年初,新华社、《人民日报》对安徽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情况作了连续报道,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他们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做法,肯定了他们的经验。这组报道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

A.首批经济特区的建立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的提出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D.引进来 走出去 战略的实施

34.

1978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2013年至2019年,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这些成就取得的原因有(  )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5.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 英国人不该对香港的回归耿耿于怀,邓小平的构想是最富有天才的创造。 天才的创造 是指(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求同存异 方针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一国两制 构想

36.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这些思想理论都(  )

A.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B.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C.为反帝反封建提供理论武器D.指导了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37.

下图呈现的是新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部分成就,体现了我国(  )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1981年,中国成为独立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2003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2012年,神舟九号天宫一号实现载人太空之吻

·2018年,嫦娥四号带着玉免二号开启月球探测新旅程。

·2021年,中国三名航天员入驻天宫一号空间站。 

A.综合国力不断提升B.市场经济逐步壮大C.文化事业迅速发展D.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38.

以下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B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表明我国从落后农业国变成了先进工业国

C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39.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电视剧数量和图书出版量稳居世界第一,电影票房连创新高。这说明我国(  )

A.医疗水平迅速提升B.生态环境不断改善C.外交成就令人瞩目D.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40.

2022年,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下列成就属于 新时代十年 的是(  )
①南方谈话阐述社会主义本质 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④中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二、材料阅读

41.

中华民族共同体(14分)
材料一
西周时期,原夏、商、周三族互相融合并吸收了其他部落集团的成分,从而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民族的雏形。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非华夏各族内徙,形成了各族交错杂处的局面,加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春秋诸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最讲 夷夏之辨 ,但它是大一统下的 夷夏之辨 ,具有兼容并包的一面,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已完成了对诸蛮的统一,与中原的华夏相认同。分布在西北、北方的戎狄也随着秦、晋、燕等诸侯国的发展,成为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华夏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吸收与融合,至此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
材料二
元朝结束了自唐末以未南北对峙长达数个世纪的分治局面,开创了空前统一的疆域版图,形成了 混一南北,胡汉一家 的中华民族发展新局面。元朝建立后,除在京师周围地区设 腹里 直隶于中书省外,在全国设10个行省,相当一部分行省位于边疆地区。行省辖区广阔,大部分行省包有现今两三个省的辖地,并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尽量避免中央与地方脱节的现象。此外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统辖吐蕃地区。随着各民族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通婚现象也日益增多。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先秦时期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概述元朝形成 混一南北,胡汉一家 局面的举措。(8分)

42.

教育的发展(14分)
材料一
1862年6月,京师同文馆正式开馆,设立初期只是为了培养为朝廷效力的专业外交翻译人才。洋务派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真正的西学乃是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背后的天文、算学等科学技术,于是1867年陆续增设天文、算学、化学和公法等馆舍,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京师同文馆存续期间(1862—1902年),师生们以翻译国际法为肇端,渐及外交、天文、历史、医学、数学等不同领域,印刷出版《万国公法》《富国策》《化学阐源》等多部西方著作。
材料二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经历了五次大的革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这样一场全球范围的大竞争中,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不能回避。1978年,邓小平同志已经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的思想和理念。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了实施 科教兴国 的战略。邓小平指出: 科教兴国 就是全面落实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 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将 科教兴国 作为一条重要的指导方针和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
(1)依据材料一,指出京师同文馆教学内容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变化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分析 科教兴国 战略实施的背景及影响。(8分)

43.

时代精神(12分)
材料一
某美术馆正在举行 油画中的历史 主题展览,下列是部分作品。

     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局部。何红舟、黄发祥创作于2009年,作品采用写实主义手法,再现了中共一大代表南湖会议登船启航的这一历史瞬间

  油画《井冈山会师》局部王式廓创作于1957年,作品描绘了毛泽东同志带领队伍欢迎朱德同志率领的南昌起义队伍到达井冈山时的情景


 
油画《遵义会议》局部。画家沈尧伊以独特的构图形式,描绘了遵义会议期间20位参会者各自的人物神态和内心世界

红船精神

井冈山精神

遵义会议精神

材料二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工业化的全面展开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新一批的英模人物。 铁人 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一群体的英模人物在时代的映衬下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
(1)阅读材料一,任选其中一幅作品,为其撰写一篇说明词。(6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谈谈你对这一时期时代精神的认识。(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