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福建省南平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0 浏览数:47

一、单选题

1.

中国古代延续着分封前代王室后裔爵位的政治礼制,即 二王三恪 。如商汤曾册封禹王的后人,周武王也专门册封上迄黄帝、炎帝,下止夏禹、商汤的后裔为诸侯。这意在彰显(  )

A.爵位世袭的必然性B.血缘联系的紧密性C.功臣奖赏的正义性D.政权建构的合法性

2.

东晋户籍所记录内容日趋丰富,除籍贯、户主、家族成员、年龄等常规信息外,举凡先祖仕宦履历、起家官(宗室成员的仕途起点)、联姻状况、嫡庶身份乃至某些诏书,无不登录其中。这是为了(  )

A.检籍搜查隐户B.剔除假冒士族C.打击地方豪强D.满足统治需求

3.

《新唐书·孝友传》载:康买德为救父亲,以木锸击杀云阳县人张莅。刑部侍郎孙革奏述此案: 康买德救父出于至孝,非为暴,击张莅是救父心切,非为凶。 最终,唐穆宗下敕: 康买德减死罪一等。 这反映出唐代司法(  )

A.注重审理程序的规范B.具有礼法结合的特征C.体现君权至上的理念D.强调儒学教化的功能

4.

北宋县域之内存在着三种武力体系,以禁军为主体的军事武力,以条块区域分割的司法武力,还有因应地方反抗力量而部署的防卫武力。宋代县域的武力构成(  )

A.反映了朝廷统治权力的延伸B.说明了乡村社会的势力纠缠C.违背了崇文抑武政策的初衷D.展现了基层治理的基本模式

5.

表1台湾凤山下淡水八社番饷表

时间/项目

郑氏治台

(1683

康熙二十四年

(1685

雍正四年

(1726

乾隆二年

(1737

粮食交纳数

11867.6

9290.6

5602.6

971.1

减少比例(%)

21.7

39.7

82.7

表1的数据变化反映了(  )

A.近代台湾海防地位的提高B.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加强C.清政府对台湾发展的重视D.清代汉番民族隔阂的消解

6.

洋务运动时期,总理衙门处理外交事务大多秉承 以夷制夷 思想,结果反被 所制。但也有官员能利用各国间的利益冲突,尽量维护本国的利权。这表明他们能够(  )

A.摒弃天朝上国观念B.灵活施用外交策略C.科学分析国际政局D.客观评判敌我力量

7.

清末民初,新旧币制重叠发行。1910年清廷公布《币制则例》,1912年临时政府公布《币制纲要》,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国币条例》。这些币制改革(  )

A.确保金融机构有序的运行B.折射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C.提升中央管控货币的能力D.迎合列强经济利益的需求

8.

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并在各根据地实施,《婚姻法》废除一切包办强迫和买卖的婚姻,实行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婚姻自由等,保护了妇女权益,受到广大群众尤其是妇女的支持和拥护。苏维埃政府此举意在(  )

A.捍卫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成果B.加快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建立C.帮助全国妇女摆脱封建束缚D.扩大抗日民主政权群众基础

9.

1951年,在《政务院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下,人民政府陆续将 归化族、猺族、夷族、僮族、毛难族 等称谓改为 俄罗斯族、瑶族、彝族、壮族、毛南族 。这一举措(  )

A.密切了华夏各族的政治联系B.扩大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权限C.巩固了平等和谐的民族关系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10.

1979年5月,《人民日报》刊登的《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 开头 过头 》一文指出:在不少生产队,自主权还仅仅意味着在作物地块和品种的选择上有了一点余地……现在只能说刚刚开头,没有理由可以认为已经 过头 。这反映了(  )

A.农村经济发展潜力有限B.对外开放道阻且长C.工作重心转变刻不容缓D.思想解放任重道远

11.


图2是图1的(  )

A.历史叙述B.实证史料C.历史解释D.研究线索

12.

11至15世纪,西欧众多城市的 特许状 被称为 封建权利的转让书 人民权利的保护神 。它们让市民所享有的权力,从人身自由、财产自由以及封建赋税的限制和减免,扩展到了司法权、官员任命权等。这印证了此时西欧(  )

A.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B.城市自治程度显著提升C.王权专制统治走向崩溃D.领主市民矛盾越发缓和

13.

1877年,启蒙读本《双童环法记》出版。该书讲述普法战争后,来自洛林的孤儿安德烈和于连从家乡出发,沿途游览了法国各省的地道风物,终于回归到法兰西祖国的怀抱。该书成为当时最受法国小学欢迎的读本。该读本的流行有助于(  )

A.民族自信自尊的增强B.民众受教程度的提高C.儿童独立能力的培养D.图书出版行业的兴盛

14.

一战前,国际法认为战争权是国家主权的一个重要特征。十月革命后,国际法中出现了新规定: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发动战争的国家与自然人应承担责任。这一变化(  )

A.消弥了大国之间的冲突对立B.促进了世界经济秩序的重塑C.顺应了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D.助推了国际人道主义的发展

15.

二战后初期,西欧主要国家在签证申请、入境和货币兑换等方面为美国公民赴欧旅游减少了限制,却对本国国民用于娱乐和旅行的美元兑换额度作出了限制。这主要是(  )

A.受制于欧美经济博弈的国力差异B.服务于美国遏制苏联战略的需要C.着眼于西欧经济衰败的现实困境D.得益于欧洲联合统一进程的推进

16.

1966年,英国政府任命以富尔顿为首的委员会,对文官的录用、培训等问题展开调查。1968年,委员会提交报告,报告建议:聘请有能力和知识的专家来领导部门工作、设立实行专业化培训的文官学院等。该报告(  )

A.利于改进文官人员结构固化的问题B.实现了人才选拔的多元性C.旨在顺应知识经济下文官制的发展D.提高了政府政策的稳定性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由唐至宋,科举之内涵发生了显著变化。唐代 殿前试人 偶一为之,其本质仅相当于后世之省试,并非另外命题策问。973年,宋太祖因落榜考生徐士廉等质疑取士不公,而于讲武殿命题重试,殿试制度才得以正式确立。唐代 初试选人皆糊名,令学士考判。 宋时则改称封弥,另增加书家状对笔迹、誊录易书等环节。唐代平均每科取士不过二三十人,进士及第后,或等待吏部铨选,或接受藩方辟置。到了宋代,平均每科取士多达几百人,进士及第后,可直接入仕,且通常官至公卿上品。

——摘编自谭小华《唐宋时期科举殿试之变革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科举演变的趋势,并说明宋代科举制变革的历史背景。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表2有关秦朝法律的记载(部分)

史料内容

A: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菱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重之以苛法峻刑,使天下父子不相安。——《史记》

B:

3秦简《奔警律》

黔首老弱及病,不可令奔敬者奔警卒,牒书署其故,勿予符。

结论推断

(1)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的内容,并分别谈谈史料A与B对秦律的研究价值。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自汉代始,中国海上贸易不断发展,但宋元及之前的商船只能以承载奢侈品为主,直至明清时期,古老而著名的丝、瓷、茶等才成为大宗民生商品。随着大航海时代到来,西方人开始大规模进入东方,中西方海上贸易的地位逐渐提高。而在与周边国家的传统贸易中,明前期居重要地位的朝贡贸易,明中期之后地位大大降低。此外,明清政府秉承历代的轻商政策,加上国内外时势的影响,对民间私人的海上贸易施加了各种限制,最严格时曾实行 一口通商 ,但中国商品出口量仍远超进口量,取得了重商主义者所追求的结果——白银等贵金属大量流入。

——摘编自刘军《明清时期海上贸易商品研究(1368—184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清时期海上贸易的变化并说明原因。(12分)
材料二

表3 1784—1846年英国出口贸易及百分比统计表

单位:万英镑

项目年份

总额

纺织品(%)

其他制成品(%)

粮食和原料(%)

17841786

1269.0

580.0(45.8)

485.8(38.3)

203.2(15.9)

17941796

2177.0

1089.9(50.1)

814.4(37.4)

272.7(12.5)

18141816

4447.4

3023.7(68.0)

778.3(17.5)

645.5(14.5)

18241826

3529.8

2584.2(73.2)

677.7(19.2)

267.9(7.6)

18441846

5842.0

4051.2(69.3)

1092.2(18.7)

698.6(12.0)

——摘编自王文丰《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

材料三
为促进对外贸易,英国政府不断调整政策,使对外贸易的年增长率从1750—1780年期间的1.1%上升到1831—1861年间的4.5%。1846年废除《谷物法》后,其自由贸易的步伐大大加快。1850年,英国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出口商品中85%以上,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据了21%。

——据余建华《世界市场和科技革命:经济腾飞的两个巨轮》等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84—1846年英国出口贸易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中国对外交往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使用的外交话语经历着从抗争到引领的历史变迁:从新中国成立前多具有抗争属性,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更具有革命属性;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融入式,到进入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新时代后的引领式。但这些外交话语中也始终有一个发挥着牵引作用的主线,即平等的合作型对外交往理念。中国共产党外交话语的不断升级换代,为世界外交话语体系注入了更多具有东方文化特质的外交话语符号和智慧化方案。

——摘编自李博一《从抗争到引领:中国共产党外交话语的历史变迁》

依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