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0 浏览数:25

一、单选题

1.

在河南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7500年)的考古挖掘中,墓葬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多寡不一,有的多达60件,其中有龟甲和骨笛等宗教仪式用品。由此可知,当时已经出现了(  )

A.初步的社会分化B.贵族礼制的形成C.原始的审美观念D.早期国家的雏形

2.

汉代朔方郡(河套地区)墓葬出土了水生动物模型明器、陶井和打水俑,学者推测区域内水源较为充足,动物资源丰富。但根据湖滨沉积物的光释光年代测定,这一时期该地区水资源在蒸发和风蚀作用下逐渐萎缩,沙漠环境开始出现。这些结论说明(  )

A.两汉之际环保法令较为缺乏B.多元研究路径丰富了历史认识C.朔方地区农牧生产走向衰落D.科技考古发现修正了传统结论

3.

686年,武则天称帝后不久,特设 匦匣 ,鼓励臣民投书。 匦匣 开东南西北四面, 以受四方之书 (见表1)。这一举措(  )

表1

方位

类别

有能告以养人及劝农

有能正谏,论时政之得失

西

有能自陈抑屈

有能谋智者

A.便利了朝廷掌握政风民情B.冲击了当时主流的选官方式C.加剧了官僚集团内部分化D.扩大了武周政权的阶级基础

4.

1023年,北宋政府首次发行官方 交子 ,以 (1贯=1000文)设定交子面额,价值1贯以下的交易须用金属货币找零。此后,政府先后多次调整纸币面额(见表2)。这反映了两宋时期(  )

表2

起始时间

最大面额

最小面额

1024

10

1

1068

1

500

1106

10

100

1109

1

500

1163

300

100

A.印刷技术日渐成熟B.白银货币地位稳固C.商品经济不断发展D.财政收入迅速增长

5.

清代旗人修谱之风盛行,在旗人家谱中,对姓氏起源、原住地、所隶旗属都一一追述。1768年,乾隆下诏: 嗣后外任袭职人员,先呈家谱,再行咨取 。这表明,旗人家谱(  )

A.固化了贵族特权B.具有鲜明政治功能C.稳定了基层秩序D.体现华夏认同意识

6.

松江人徐朝俊(1752—1823)著有《高厚蒙求》,书中有 欧洲人发现美洲 的记述。福建布政使徐继畬在编写《瀛环志略》时,曾参考《高厚蒙求》的相关记述,却误将徐朝俊视为 泰西人 。这反映了19世纪40年代的中国(  )

A.思想领域承古萌新B.西学资源相对匮乏C.官僚体系僵化保守D.沿海对外交往频繁

7.

1896年大清邮政建立,开始了从官方驿站体系向官民混用的国营邮政体系转化。图1为1907—1936年邮政点数量及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这反映了(  )

图1

A.边疆地区治理的强化B.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C.邮政发展与国际接轨D.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8.

民国时期已有专门的商业数学课程,还编写了《商业算术》《投资数学》等教材。表3为部分教材内容摘编。这体现了(  )

表3

《商业算术》

《投资数学》

计算法

应用

计算法

应用

四基法

各种计算基础

对数

单利、复利、贴现计算

复名数法

度量衡及货币计算

级数

定额年金、变额年金及分偿计算等

利息法

贷借、贴现等的计算等

序列组合与概率

生命年金、人寿保险等

A.教育发展适应经济需求B.商业经营模式不断创新C.高等教育体系日臻完善D.近代数学研究成果斐然

9.

表4为1942—1945年太行抗日根据地土地交易官契中登载信息的频次统计。这反映了(  )

表4

登载信息

村长

农会

产邻

有记载

98.1%

98.1%

66.8%

无记载

1.9%

1.9%

33.2%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确立B.中共政权向基层社会延伸C.土地革命改变了广大农村面貌D.大生产运动取得显著成效

10.

20世纪60年代以 女民兵 为主题的政治宣传画深受欢迎(如图2、3)。这些作品意在(  )

A.塑造当代女性的国家认同感B.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号召青年积极投身国家建设D.提升军队女兵的建制比重

11.

科研院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力量。表5为新时期有关科研院所运行的部分文件。据此可知,我国(  )

表5

1981

财政部、国家科委制定《关于有偿转让技术财务处理问题的规定》

1984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草案

1984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提出《关于开放技术市场几点意见的报告》

1986

国务院发布《关于科学技术拨款管理的暂行规定》

A.科技竞争力日趋增强B.实现科研机构的企业化C.推进科研体制的改革D.注重科技服务社会需要

12.

古赫梯王国的节日数量众多,来自地方的神灵信仰也被纳入国家节日庆典。节日庆典多在首都举办,国王接见来自各地的官员,也会巡视一些宗教圣城和重要行政中心。古赫梯王国的节日活动(  )

A.体现了君权神授的理念B.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C.加重了地方财政的负担D.丰富了国家治理的手段

13.

中世纪的法国,外出游历者往往是僧侣或朝圣的十字军,他们的旅途通常以耶路撒冷为中心而展开。16、17世纪之交,法国精英群体外出旅行日趋增多,一批带有个人游历体验的书籍,成为读者最受欢迎的旅行指南。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法国(  )

A.交通工具的革新B.人文意识的觉醒C.生活方式的转变D.殖民扩张的野心

14.

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德意志帝国政府施行提高进口关税、禁止粮食期货交易、加强畜产品进口检疫等措施,普鲁士议会也相继颁布了创立农业公会和建设乡村支线铁路、粮仓的法令。这些举措旨在(  )

A.建立国内统一市场B.开拓农产品的海外市场C.协调工农业的发展D.扩大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15.

1928—1933年,苏联航空国产化率从3%提高到47%,1930—1931年间航空制造废品率却从4.2%上升至7.8%。这体现了苏联(  )

A.国民经济的军事化B.轻重工业比例的失衡C.战时需求的急迫性D.高度集中模式的影响

16.

1989—1991年间,美国工业在24个发达国家平均收益率为12%,而在亚洲投资的平均收益率为23.3%。这说明了当时(  )

A.技术革命新突破B.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性C.美元霸权的确立D.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1938年,《新华日报》(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机关报)和《中央日报》(国民党当局机关报)对战时难民内迁动员均做了大量报道(表6为其中两则报道摘编)。

表6

《新华日报》1938611

《中央日报》1938717

老弱妇孺应尽力疏散,各路火车轮船,增加班次输送,所有难民伤兵也分别转移,以及公私立学校均于本月内提前放假等等,都是极好的措施,这是值得市民每一个人都应了解与实行的……多遣散一个难民,多送走一些妇孺。这比费心费力的送走一些无用的家具,料理不重要的私事,有不可同日而语的功绩。

难民不听从疏散,都留在都市不肯走,理由是恐怕到了内地,无法生活,还有少数不肖之徒,甚至宣称我们从战区逃出,已经受尽辛苦,你们在后方的,应该付给养责任……抗战的后方,都市居重要的地位,省市负责当局的责任,何等重大繁巨,你们要体谅他们的困难,体会他们的苦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报道对难民态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称: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关于诸葛亮躬耕地的地理位置有两种说法,分别是 襄阳说 (湖北省襄阳市的隆中)和 南阳说 (河南省南阳市的卧龙岗)。表7为考证这一问题的部分材料:

表7

序号

内容

出处

先主刘备见诸葛亮于隆中。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湖北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汉晋春秋》

卧龙岗,在河南南阳县界内,诸葛孔明躬耕之地。

元代《大元一统志》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其故将黄权曾率族人在河南南阳卧龙岗建庵祭祀,时称诸葛庵。元代改称为武侯祠

《明嘉靖·南阳府校注》

诸葛亮与襄阳名士庞德公、黄承彦交往频繁,更是缔结姻亲。这般往来情形,唯有诸葛亮安家于襄阳附近才具备实现的可能。

唐明礼《诸葛亮隐居南阳说质疑》1988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郡邓县之隆中,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北周(557581)省邓县,此后隆中遂属襄阳。

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1990年为襄阳古隆中的题词

襄阳说 南阳说 中选取任一说法,运用表7中至少两则材料(写出序号)说明理由。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12世纪末以来,英格兰逐渐形成了在经济、社会及政治上有巨大影响力的土地所有者阶层,称为 乡绅 。最早的乡绅来自封建骑士,行政官员、工商业者、农场主、律师等致富后,通过受封、购买土地和头衔、联姻等方式也逐渐转变为乡绅。从13世纪后期起,乡绅开始担任郡地方治安法官之职,逐渐变成国王政府在地方上的主要代理。16世纪上半期,教会地产的大量没收和拍卖使得乡绅成为主要受益者,他们的队伍迅速扩大。乡绅阶层大多采用雇佣劳动的生产经营方式,为市场需求进行商品生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到来。

——摘编自徐华娟《社会转型时期英国乡绅简论》等

材料二
乡绅是明清时期活跃于乡村中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社会阶层。乡绅主要产生于科举功名和学衔,包括离职、退休居乡的官僚,有功名的未入仕人员等。有经济实力且品行好、愿善举,在乡里有威望的普通乡民也可成为乡绅。他们有赋役优免的特权和制定、解释乡规民约的权力,负责乡里裁断纷争和调解诉讼案件。他们还积极参与修桥筑路、济困赈灾等地方公益事业,创办私塾、书院和义学,负责乡族教化和教育任务。

——摘编自徐祖澜《乡绅之治与国家权力——以明清时期中国乡村社会为背景》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晚期英格兰、明清时期中国的乡绅阶层形成的不同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两国乡绅阶层在各自历史进程中的影响。(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主要理念。(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习近平主席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指出: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深化全球南方团结合作。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全球南方 并非单纯的地理概念或经济概念,而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基于相似历史境遇、现实发展阶段、共同发展目标、相同政治诉求而形成的身份认同。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南方崛起经历了三个时期(见表8),并引起国际秩序的深刻变革。

表8

时期

年代

身份变化

非殖民化

19451989

体系内的反抗者

全球化

19902008

审时度势的融入者

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

2009年以来

积极的能动者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某一时期并围绕 全球南方崛起与国际秩序变革 拟定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