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58年11月,毛泽东提出
“要使人民公社具有雄厚的生产资料,就必须实现公社工业化,农业工厂化(即机械化和电气化)。
”他认为我国应深刻反省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教训。毛泽东很重视农具的改造,认为它的意义很大,要求每省、每地、每县都要设一个农具研究所,集中一批科技人员和农村有经验的铁匠、木匠,通过试验加以改进,试制出新式农具。试制出来后在田里试用,确有成效,然后再大批制造,加以推广。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在《党内通讯》中提出了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的论断,强调机械化对农业发展具有根本性质的重大意义。
——摘编自刘卫学《毛泽东对我国农业问题的理性思考》
材料二
1981年,中央对我国农业机械化进行了战略性调整,提出了
“农业机械化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的理念。这个时期,我国农村自发地出现了农民个人或联户购置、经营农业机械的新情况。1983年,中央1号文件明文规定要为农民个人购置的农机具提供油料保障。农民由此获得了购买、经营和使用农业机械的自主权。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开始实施,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代表的国家鼓励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2020年,我国拥有农机总动力达到10.6亿千瓦,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近9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3%,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51.7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机械化。
——摘编自侯方安《改革开放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的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提出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论断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