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南省项城市高三下学期开学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0 浏览数:10

一、单选题

1.

石犁(如下图)是一种连续式翻土工具。良渚文化遗址出现了较多石犁,种类齐全,有的器型极其硕大。这可用以说明良渚文化时期(  )

A.稻作农业的发展进步B.农业生产精耕细作C.农具的制作技术高超D.牛耕生产方式出现

2.

据鲁东南沿海地区考古发现统计,西周聚落遗址为463处,东周时期的聚落遗址数量增至946处,但城邑数量减少;秦汉时期的聚落遗址为1681处,作为层层政权附属物的城市缩小至2座。上述变化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衰退B.村落规模不断扩大C.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D.城市功能不断增加

3.

汉朝时期,政府已在辽东地区一带设郡统治。唐总章元年(668年),政府在平定高丽后,剖其地为府、州、县, 复置安东都护府,擢酋豪有功者授都督、刺史、令,与华官参治 。由此可见,唐对辽东地区的治理(  )

A.保留了原有的组织机构B.采用设羁縻府州的统治办法C.推动朝廷管辖范围扩大D.借鉴了郡国并行的地方建制

4.

北宋中期,欧阳修认为,汉末大乱,衰乱迹象积累已深,只有 强者 可以 得天下之正 。故曹魏取汉,与汉取秦无异,既然汉取秦可得正统,则曹魏取汉亦正统无疑,而北宋取代后周亦如此。欧阳修的 正统观 体现出(  )

A.士大夫追求个性解放B.现实政治需求影响历史解释C.理学的正统地位确立D.儒家传统天命理念的神秘性

5.

下表所示为 14世纪西亚人关于古印度西南部古里港的见闻 。下列选项中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人物

记载

阿拉伯作家伊本·巴都

见有中国船大小共十三艘,停泊在该港内

阿拉伯作家伯鲁尼

中国大船满载各种货物到达此港

波斯史学家瓦沙夫

中国大船宛如山岳,飞临海上

A.中国在海上丝路具有一定影响力B.中国人控制了印度洋的中介贸易C.郑和下西洋促使中外间海路大通D.中印之间的朝贡贸易往来较频繁

6.

对于财富,清中期的徽商多以 积而能散 为美德,为了标榜 急公好义 的美德而捐资助筹军饷,为讲求 亲亲之谊 而修祠堂、置祠田。徽商的上述观念(  )

A.助推了商业经营模式发生质变B.完善了社会优抚制度C.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深刻影响D.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7.

1858年,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浮桩、号船、塔表、望楼等助航和港务设备的建造经费从中国海关税收中的船钞收入项下拨用。1865年,经总理衙门决定于船钞收入项下酌提一成,作为上述用途基金。1868年,总理衙门决定加至七成。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

A.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高关税阻碍对外贸易的开展C.海关完全丧失自主权D.洋务运动面临资金短缺问题

8.

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 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与统一的中国,不能有工业的中国。消灭日本侵略者,这是谋独立……没有独立、自由、民主与统一,不可能有真正大规模的全国性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没有人民的福利,没有国家的富强。 毛泽东主要阐释了(  )

A.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移应提上日程B.中国实现三民主义的可能性C.国家大规模工业建设的条件已经成熟D.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9.

1983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引进国外人才工作的暂行规定》,对国外人才的计划管理、经费、生活待遇、保密和安全出入境手续等问题做出了规定。1985年,我国相继成立了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广泛开展对外交流。这表明我国(  )

A.强化计划经济体制B.开始实施 走出去 战略C.积极深化改革开放D.在外交上出现新的突破

10.

下图是泰国中部出土的7—8世纪的法轮柱底座,上面刻有关于实现释迦牟尼 四圣谛 的巴利文经文。这体现了(  )

A.古印度文明对东南亚的辐射作用B.古代泰国被纳入中华文化圈C.古代泰国有选择地吸收域外文化D.多种文化交流推动艺术创新

11.

彼特拉克是倡导并实践古钱币收藏的先驱,他尤其热衷收集古罗马钱币,并认为钱币上的古罗马皇帝肖像是罗马逝去的荣耀。他还将一些钱币赠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希望这些钱币能激发他效仿古罗马皇帝的贤明。这可用来佐证(  )

A.专制王权国家逐步兴起B.人文主义运动的重要特征C.意大利金融银行业发达D.古罗马钱币成为通用货币

12.

1851年,英国男女童工总数为66万人。儿童过早进入工厂劳作实现经济独立,逐渐不再依赖家庭、父母,不再受父母的管教,不再去学校接受教育,不能进行简单的阅读书写。这体现出英国(  )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问题B.教育近代化进程遭遏制C.工人工资水平有所提升D.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英国殖民当局看来,如同西欧传统社会中的 等级 ,印度的每个种姓也都应该有得到正式承认和尊重的特权。为此,英印法律承认了以往不平等的纳税制度,为不同种姓的财产规定了差别税率。英国的上述做法(  )

A.加强了对印度的文化侵略B.在印度移植了西欧社会文化C.促进了印度社会的世俗化D.固化了印度的传统社会结构

14.

下图为美国人路易斯·克拉姆利·格雷格创作并刊于1919年1月19日美国《亚特兰大宪章报》的一则漫画。该漫画反映出当时(  )

A.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显著变化B.华盛顿体系岌岌可危C.十月革命已影响到北美大陆D.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初期,西方大国对殖民地的独立持有不同的态度。不同于英国、法国、荷兰和葡萄牙等国希望维持殖民帝国的构想,美国对欧洲统治下的殖民帝国深恶痛绝,认为它们是 孤立 的封建残余势力。美国的上述态度主要基于(  )

A.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B.西方阵营的分化C.门罗主义的传统政策D.自身工业化的优势

16.

下面是1960—2021年全球进出口贸易额占全球GDP的比重增长率图(单位:%)。据此可知(  )

A.经济全球化趋势遭到冲击B.全球贸易竞争不断加剧C.国际贸易的限制不断放宽D.各国经济间的联系增强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两汉时期,整个社会形成了尊老养老的社会风尚。汉高祖时向 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 三老 赐发酒肉粟米等生活用品。汉文帝时这一制度的发放对象扩大到普通高年老百姓。汉代皇帝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下诏,广喻臣民,提醒各级官吏保护高年长者的权益,规定符合一定年龄、爵位的老年人享有受鸠杖的待遇。此外,除了犯有 诬告杀伤人 这样的重罪,政府对于年龄在八十岁以上的老人,都不给予处罚,对高年老人也一直采取的是宽刑薄刑的方针。

——摘编自张如栩《从出土汉简看汉代尊老养老制度》

材料二
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养老保障是以教区领地或氏族地主对农奴的 保护 面目出现的。农民为贵族领主耕作,跟随他们征战,而贵族地主则负责为年迈的农民提供住处,并由教会或教区主办和管理的各项慈善事业,为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提供最低限度的生存条件。在此阶段,许多国家还出现了一些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济贫助弱的机构,在民间也自发出现一些慈善机构。

——摘编自刘勇《中西方养老文化的初步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与中世纪欧洲养老政策的主要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和中世纪欧洲养老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共同影响。(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自何伟福、何茜《革命根据地红色票据研究》

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择取材料中的有关信息,拟定一个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主题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55年2月2日,中国科学院举办和平利用原子能问题座谈会,会上,郭沫若做了关于国际形势、世界和平运动以及关于苏联建议帮助中国研究和平利用原子能问题的报告,号召科学家广泛开展关于和平利用原子能、反对美帝国主义准备原子战争的讨论,组织有关原子能问题的通俗讲演会、编写通俗小册子。
材料二
1955年3月,《原子能通俗讲话》出版,共发行了20万册。全书分五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是该书的重点之一,介绍了原子能在工业、农业和医学等领域的极其广泛的应用,指出和平使用原子能将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幸福。全国性的原子能通俗讲座组织委员会成立后,各省市也纷纷成立了原子能通俗讲座组织委员会,组织开展演讲活动。听了讲座以后,群众纷纷表示不仅获得了原子能的一般科学知识, 知道了原子能有伟大和广阔的和平用途,认清了美国战争集团的原子讹诈政策,同时也知道原子武器是可以防御的,因而加强了反对原子战争、和平利用原子能的胜利信心 ;北京医学院许多师生听了讲演以后,表示要努力开展原子能的学习,尽快运用到我国的医学工作中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勇忠《20世纪50年代的原子能宣传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展原子能教育运动的时代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展原子能教育运动的积极作用。(6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由我国商船载运到台湾的瓷器,被装上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运到荷兰的殖民地巴达维亚,然后再载运到马来群岛以外的公司所设的商站,而返航船队则把瓷器直接从巴达维亚载运到荷兰。在1633年2月18日,台湾瓷器的存货量是1800件细瓷与粗瓷,但至5月31日,存货量则增加到各种细瓷20337件。
材料二
当时在荷兰和英国,中国瓷器主要是作为生活用具,这就决定它们必须适应于欧洲的社会习惯,而中国的制瓷者亦愿意按照荷兰人的意图来生产瓷器,以便扩大在欧洲的贸易,于是就产生了一种所谓的 中国形 瓷器,即融合西方式样的中国瓷器。正如美国学者科比勒在《中国贸易瓷器》一书中写道: 如此众多的瓷器满足了西方人对中国瓷器的兴趣,它深深地影响到荷兰、德国和英国瓷器制造的风格,但是,更重要的是买主有目的地特别订制的瓷器,发展了东西方的联系,即使是完全由西方人提供的设计亦常常下意识地表现出中国风格的影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金明《明清时期中国瓷器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台湾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瓷器贸易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地位形成的历史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瓷器输入欧洲对欧洲及世界的影响。(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