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三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0 浏览数:28

一、单选题

1.

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是商代中晚期一处重要的城邑遗址,在该处发现了完整的酿酒作坊遗址和完整的酿酒、保存酒的器物和酿酒用的植物种仁。这反映了商代(  )

A.农业有了相当发展B.城市商业高度发达C.手工业集中在城市D.酿酒服务于宗法制

2.

尚书在先秦时期原为主管文书的小官,汉武帝时期,尚书机构日益重要,汉武帝开始任用宦官担任尚书,称为中书。吏民一切章奏都可以通过尚书直达皇帝,皇帝的旨意也由尚书下达丞相。这一做法(  )

A.有利于集思广益避免决策失误B.推动决策与执行机构的一体化C.导致宦官外戚交替专权的局面D.出于加强皇权抑制相权的需要

3.

北齐被北周攻灭后,北周武帝下诏解放原北齐境内隶户;隶户是北魏所掳西凉人的后代,世代为奴。后又将旧北齐地之民被掠为奴婢者,全部免除奴婢身份。这些举措(  )

A.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B.消除了长期存在的民族隔阂C.有助于强化内部凝聚力D.表明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

4.

下图为元和十五年(820年)的唐朝全图。据此可以推断(  )

A.此后唐朝和吐蕃之间纷争不断B.河西陇右地区畜牧业得以发展C.契丹成为中原政权的严重威胁D.中央政府在西域地区广开屯田

5.

北宋时期,人口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城市都设有厢,由禁军管理。每厢除了禁军士兵外,还设有文职职位,如 所由 负责房契、税契等票据, 厢典 负责与诉讼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引用和解释, 行官 负责监督各行各业的商铺等。由此可见,当时的厢(  )

A.导致政府机构的冗余B.承担了多种社会职能C.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D.消除了城市安全隐患

6.

对于割据台湾的郑氏集团,康熙曾允许郑氏封藩,世守台湾。同时指出: 至于比朝鲜不剃发,愿进贡投诚之说,不便允从。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 这说明康熙(  )

A.不愿台湾独立于中国之外B.始终坚持和平统一的政策C.反对没有实利的朝贡贸易D.尊重台湾各族的社会习俗

7.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到: 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 据此可知,当时(  )

A.维新变法得到了社会广泛支持B.传统封建思想失去统治地位C.有识之士意识到变革的紧迫性D.西方列强已将中国瓜分完毕

8.

下表是1903年10月清政府特别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中对赴日留学生的部分规定。这表明清政府(  )

毕业学校

给予待遇

普通中学

拔贡出身

文部省直辖高等院校及实业学校

举人出身

大学专科

进士出身

国立大学及官立学堂

得学士文凭者翰林出身

得博士文凭者翰林升阶

A.开始积极推动留学生教育B.认识到日本制度的先进性C.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制D.对选官制度进行部分更新

9.

1944年6月,几个外国记者随中外记者西北考察团到各根据地考察了5个月,行程1000英里,经过100多个村镇,没有见到一个乞丐,有人穿打补丁的衣服,但决不破烂;也没有看到一个农民或士兵显得营养不良。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

A.大生产运动改善了经济面貌B.三三制激发各阶层抗日热情C.土改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正面战场的配合减轻了压力

10.

有报纸援引海关统计:自日本投降后至今年(1946年)五月,已运抵上海海关的美货数值在美金七亿元以上,其他在驶华途中及各商行向美订购之物资尚不在内。该报同时指出:本年前五个月江海关进口总值,比实际的数目字至少还差二三倍。这些现象(  )

A.稳定了战后中国的海关税收B.对民族工业造成严重的打击C.诱发国统区的恶性通货膨胀D.使官僚资本形成了垄断地位

11.

下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的卫生工作方针。这反映出(  )

1950

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确定卫生工作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三大方针

1952

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增加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这一原则

1991

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卫生工作方针

2016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B.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建立C.中西医结合是卫生工作的出发点D.党和政府坚持卫生事业的人民性

12.

希腊字母文字出现的时间虽有 公元前8世纪早期说 公元前8世纪晚期说 ,但源自腓尼基字母文字却是不争的事实。腓尼基字母则源自西奈字母,西奈字母的起源又受到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的影响。这表明(  )

A.文字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B.古代的文明不可能独立发展C.文明交流促进了文明的发展D.字母文字因自身优势而流行

13.

下图是2001年西班牙邮政发行的一张邮票,邮票中间有TRATADO DE TORDESILLAS(1494)的字样,意为《特拉德斯拉斯条约(1494)》。据此判断,该邮票描述的历史事件(  )

A.明确了早期殖民国家的势力范围B.为 地圆学说 提供了实践证明C.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D.加速了西班牙资本主义的发展

14.

18世纪末,贪污腐化、投机倒把和财政破产加深了被长期的革命压得挺不起身来的法国人民的苦难。失望情绪是如此深刻,无数人欢迎一种新的专制主义,把它看作唯一的出路。在这样的背景下(  )

A.巴黎民众攻占了巴士底狱B.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C.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D.无产阶级建立首个政权

15.

近代日本的户籍制度开始于明治维新,户籍制度存在明显的封建 家制度 痕迹,1871年的《户籍法》与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1898年的《明治民法》相互衔接,以法制化形式将国民变为天皇制下无条件奉孝尽忠的臣民。近代日本户籍制度的建立(  )

A.严重阻碍了日本的近代化进程B.基本没有触动封建等级制度C.为日本走向军国主义埋下伏笔D.肯定了天皇统揽一切的地位

16.

罗马尼亚政府曾经就东欧剧变期间影响本国公众意志的因素评估发现,除其他东欧国家政治改革的影响和苏联对东欧政策的转变这两个因素外,有33%的人认为是自由欧洲电台的作用,28%的人认为是罗马尼亚反对派的活动,18%的人认为是西方广播电台的影响。由此可知,罗马尼亚社会制度的急剧变化(  )

A.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国际环境变化B.表明改革未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C.起决定作用的是意识形态的转变D.受到美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成吉思汗建国后,仿效中原的驿传制度,在大蒙古国境内普遍设立驿站。窝阔台汗时期,确立驿站制度,并将驿站交通线路扩大到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境内。忽必烈统一全国后,设立了专门管理驿站的中央机构——通政院。驿站以陆站为主,据提供的交通工具不同分成马站、牛站、车站、驿站、狗站等;另有水站、海站等作为补充。在驿站承当差役的人,称为站户,一旦被签发为站户登记入籍后,即世代相承,不得改易。乘骑驿马和使用驿站车辆等,都要有官府的证明或宗王的令旨。 除朝廷军情急速公事之外,毋得擅差铺马 。元朝的官员、王公、驸马、中外使臣的往来均利用驿站。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西藏僧侣利用元朝的驿站,往返于大都与青藏高原之间。有些地区的驿站、客馆具有浓厚的游牧文化特色,有些地区则有着农耕文化特色。大蒙古国和元朝政府大力建设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驿站、客馆,使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驿站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驿站的历史影响。(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具有决心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友好与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亟愿依据联合国组织的目标和原则,巩固远东和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并深信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亲善邦交与友谊的巩固是与中苏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合的;为此目的,决定缔结本条约,并各派全权代表……

——摘编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我们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谁侵略别人我们就反对谁。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中国决不屈从任何大国的压力,决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决不支持它们任何一方反对另一方。他申明, 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国家利益的苦果。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的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与不变并谈谈你的看法。(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伏尔泰视中华文明为高度理性典范,赞扬孔子理性与伦理道德精神,如 不语怪力乱神 仁者爱人 等,还在礼拜堂装饰孔子画像,朝夕礼拜,认为中国无论伦理、政治法律还是物质文明皆领先西方,西方应全方位效法。孟德斯鸠则指出中国制度礼教存在诸多弊端,因其地理、地势特点致使亚洲早建专制政府,民众养成 奴性 ,不过他也承认中华文明有可取之处,像保障民众基本生活、崇尚节俭等方面与民主国家有相似之处。

——摘编自庞卓恒《17—18世纪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战后日本的全国社会经济发展计划(部分)

计划及其有效期财政年度

目标

结果年平均增长速度%)

工业

GDP

计划

实际

计划

实际

1.经济自给五年计划(19561960

实现国家的经济独立,保证充分就业

7.4

15.6

5.0

8.7

2.新的长期经济计划(19581962

使经济增长最大化,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充分就业

8.2

13.5

6.5

9.9

3.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11970

使经济增长最大化,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充分就业

10.5

13.8

7.2

10.7

4.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701975

通过均衡和稳定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民生活条件

12.4

3.6

10.6

5.9

5.基础经济和社会计划(19731978

改善国民福利,扩大国际合作

10.0

2.1

9.4

4.2

(19731977

6.新七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791985

逐步过渡到稳定增长的道路,改善国民生活,增加对发展国际经济共同体的贡献

5.6

5.2

5.7

5.2

(19821985

7.80年代经济和社会远景和方向(19831990

保证充分就业,在适度增长条件下稳定价格和外贸平衡,实现行政和财政改革

4.0

3.8

(19821986

8.新经济计划(19881992

刺激内需,减少国际收支的巨大余额,把生活水平提高到世界最高水平,均衡发展

3.75

4.8

(19881991

——据【俄】B·赫雷诺夫《日本制定宏观经济计划的经验》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日本开始制定全国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背景并指出全国经济发展计划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上述历史现象的认识。(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