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毕业学校
给予待遇
普通中学
拔贡出身
文部省直辖高等院校及实业学校
举人出身
大学专科
进士出身
国立大学及官立学堂
得学士文凭者翰林出身
得博士文凭者翰林升阶
1950年
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确定卫生工作“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三大方针
1952年
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增加“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这一原则
1991年
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卫生工作方针
2016年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二、材料阅读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摘编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三、开放性试题
——摘编自庞卓恒《17—18世纪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
四、材料阅读
战后日本的全国社会经济发展计划(部分)
计划及其有效期(财政年度)
目标
结果(年平均增长速度%)
工业
GDP
计划
实际
1.经济自给五年计划(1956—1960年)
实现国家的经济独立,保证充分就业
7.4
15.6
5.0
8.7
2.新的长期经济计划(1958—1962年)
使经济增长最大化,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充分就业
8.2
13.5
6.5
9.9
3.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1—1970年)
10.5
13.8
7.2
10.7
4.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70—1975年)
通过均衡和稳定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民生活条件
12.4
3.6
10.6
5.9
5.基础经济和社会计划(1973—1978年)
改善国民福利,扩大国际合作
10.0
2.1
9.4
4.2
(1973—1977年)
6.新七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79—1985年)
逐步过渡到稳定增长的道路,改善国民生活,增加对发展国际经济共同体的贡献
5.6
5.2
5.7
(1982—1985年)
7.80年代经济和社会远景和方向(1983—1990年)
保证充分就业,在适度增长条件下稳定价格和外贸平衡,实现行政和财政改革
—
4.0
3.8
(1982—1986年)
8.新经济计划(1988—1992年)
刺激内需,减少国际收支的巨大余额,把生活水平提高到世界最高水平,均衡发展
3.75
4.8
(1988—1991年)
——据【俄】B·赫雷诺夫《日本制定宏观经济计划的经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