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上海市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4 浏览数:41

一、材料阅读

1.

闻名世界的船舶(32分)
船舶是水上交通工具,也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有些船舶闻名于世,推动着历史的发展。

           

A.哥伦布船队圣玛利亚

B.鉴真东渡的沙船

C.富尔顿的克莱蒙特号汽船

D.美国企业号航母CV6

E.马尼拉大帆船

F.英国东印度公司复仇女神号

(1)请将上述著名船舶与下图中其母港或出发地进行匹配。(填涂字母,12分)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⑥:______
(2)这些闻名世界的船舶与人类历史的发展中的诸多重大事件相关,请结合所学进行匹配。(填涂字母,6分)
①上述船舶中,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是( )(单选,2分)
②上述船舶中,见证近代商业经营方式变化的是( )(单选,2分)
③上述船舶中,促进佛教传播及东亚文化圈发展的是( )(单选,2分)
(3)有关图E 马尼拉大帆船 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双选,4分)
        A.黑奴贸易的主要工具 B.助推西班牙帝国的鼎盛
        C.饱含华工出洋的血泪 D.见证太平洋丝路的繁荣
(4)请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船舶与人类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4分)

2.

蔗糖中的 (23分)
某学习小组针对蔗糖展开研究,阿拉伯人将制糖技术传入欧洲。经过研究,该小组认为蔗糖的生产和流通向世界传播了蔗糖的
材料一
蔗糖在汉代称 石蜜 ,中国古代的 西极石蜜 西国石蜜 以至世界各国 蔗糖 (sugar、sucrose)一词中都包含“sacca”字根,来自梵文sakara。梵文sakara又有 的含义。汉代文献中的 石蜜 西极石蜜 西国石蜜 ,指由西域入口的 糖;其中 西国 西极 正是梵文sakara的对音,而 石蜜 是梵文sakara的意译。

——季羡林《糖史》

(1)学习小组发现蔗糖在中国古代被称作 石蜜 ,根据材料一,请推测 石蜜 的原产地与传入中国的路径。(4分)
小组成员通过阅读文献,发现蔗糖在英国最初只是作为药品在药店里出售,只有王室、贵族才能在没病的时候享用蔗糖,而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这一局面。
材料二
中南美洲成为全世界的蔗糖生产中心……17世纪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建立种植园,成千上万的非洲黑奴被贩运到此。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蔗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商品,在美洲生产、在欧洲销售。18世纪之后,在英国,糖已经从一种奢侈品和稀有品变成一种日用品和必需品。

——摘编自(日本)北川稔《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等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 蔗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商品 与( )相关。(单选,2分)
        A.三角贸易 B.丝银贸易 C.太平洋贸易 D.印度洋贸易
材料三
由于欧洲人对蔗糖的需求源源不断,蔗糖很快在欧洲市场上获得了价格优势……尽管加勒比海地区最先种植的作物是烟草,但是到17世纪中期时,殖民者们已经普遍放弃它而选择种植甘蔗了。

——摘编自王倩《蔗糖革命的历史考察》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17、18世纪中南美洲成为世界蔗糖生产中心所产生的影响。(6分)
材料四
蔗糖廉价化后,为人们在粮食以外开辟了另一种更高效的热量供应来源——多吃几口糖,就能少吃不少饭。欧洲在人口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粮食价格因为蔗糖的传入开始下降,感到卖粮食不再赚钱的农民们纷纷开始向城市聚系。……劳动力廉价到令作坊主愿意扩大生产规模以挣更多的钱,而生产规模的扩大进而导致了对新技术的需求,工业革命于是应运而生了。

——【德】沃尔夫冈·赖因哈德《征服世界:一部欧洲扩张的全球史》

(4)根据材料四可以推测蔗糖廉价化后的主要影响包括____、____(双选,4分)
        A.促进城市人口增加 B.降低欧洲粮食价格
        C.直接引发工业革命 D.导致严重肥胖问题
(5)蔗糖在传播之初,使人们品尝到了甘甜,但后来部分人却又感受到了苦涩。请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蔗糖传播中的 的认识?(7分)

3.

时间轴里析历史(24分)
时间轴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工具,某中学历史小组拟借助时间轴来探究中国近代史。
(1)小组成员A同学首先搜集了一些反映近代史重大历史事件的材料,请根据范例将时间轴补充完整。(10分)
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陈独秀《新青年》

材料三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日民权,曰民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四
唱灭洋之议,率无学之徒,蜂蜂然,轰轰然,视死如归,摇动世界。屠外使,火教堂,毁公署,拆铁道,动天下之兵,寒列强之胆……

——麦孟华《清议报》

材料五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六
……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2)B同学认为上述材料所涉及的史实存在一些共性,请依据史实尝试提炼时间轴的主题。(2分)
(3)A同学提出还可以在时间轴上补充一些内容,对上述事件的发生进行解释。你认为可以增加哪些内容并加以说明。(8分)
(4)请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总结时间轴作为历史学习工具的作用。(4分)

4.

古今的国家关系(27分)
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国家的产生,国家的形态不断演变,国家关系的表现形式和处理方式也不断变化。如何正确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事关人类文明的赓续存亡,为此某个兴趣小组对此展开研究。
材料一
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东夷列传》
(1)材料一反映的国家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空,2分)
材料二
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材料三
凡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且居民尚不克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最妥善方法莫如以此种人民之保佐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责任而亦乐于接受之各先进国。

——《国际联盟盟约》

(2)下列属于材料三中所指 先进国 的有____、____、____(三选,6分)
        A.中国 B.日本 C.德国 D.英国
        E.苏俄 F.美国
材料四
(联合国之宗旨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联合国宪章》

材料五

(3)请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从古至今的国家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4分)
(4)请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古今的国家关系的变迁?(1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