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二第二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18+4)【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2 浏览数:13

一、单选题

1.

夏人自西而东,商人自东而西,周人复自西而东,他们后先相交错,相覆叠,相同化,同时各把势力所及地方的土族同化,在一千数百年间,这参伍综错的同化作用抟结成一个大民族,他们对于异族,自觉为一整体,自称为 诸夏 ,有时也被称并自称为 材料意在说明(  )

A.夏商周的更迭和疆域扩展B.中华文明具有多源性C.民族认同意识的逐渐形成D.华夏族与异族的对立

2.

下图为《申报》某期头版号外新闻。下列项中,与该新闻报道的历史事件描述相符的是(  )

图1

A.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C.日本借机成立 伪满洲国 D.标志着全国抗战由此开始

3.

下图所示为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票数统计情况,据此可推知,我国(  )

图2

A.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赢得了国际赞誉B.求同存异 主张获得了世界一致认可C.国际地位提升带来了外交新局面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拓展外交新路

4.

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都培育或引进了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和饲养的家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美洲是玉米、甘薯和番茄等作物的原产地B.约9000年前,西亚人已经饲养山羊和骆马
C.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的农业区主要培育小麦和水稻D.马铃薯从美洲传入古代希腊,成为当地主要粮食作物

5.

1832年英国进行第一次议会改革后,选举权扩大,新当选的议员中,辉格派占了多数,当权的统治阶级一心为本阶级谋利。工人阶级在议会改革中支持了资产阶级,但是结果一无所得,政治上依然处于无权的地位。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有(  )
①英国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
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率超过50%的国家
④工业资产阶级成为重要社会力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

1976年,《牙买加协议》规定:允许成员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免除成员国的黄金义务。上述规定旨在(  )

A.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B.强化美元国际金融主导地位C.重塑新的国际金融体系D.提升发展中国家贸易话语权

7.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演进过程中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相关信息,按时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上计制、御史大夫、监御史

考满、考察、六科给事中

考核结果分九等、御史台、十道监察区

考课、都察院、科道合一

A.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C.③①②④D.②①③④

8.

下图是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路线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图3

A.助推了门阀政治的衰亡B.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C.强化中央对边疆的治理D.推动了大规模族群交融

9.

王阳明制定并推广的《南赣乡约》中载: 尔等父老子弟,毋念新民之旧恶而不与其善,彼一念而善,即善人矣;毋自恃为良民而不修其身,尔一念而恶,即恶人矣。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尔等慎思吾言,毋忽。 据此可知(  )

A.乡约与十家牌法的相互配合B.儒学士人开始参与教化乡里C.明代的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D.乡约教化与心学思想相结合

10.

道光十七年(1837年)湖广总督林则徐记述说 襄河河底从前深皆数丈,自陕省南山一带及楚北之郧阳上游之深山老林尽行开垦,栽种苞谷,山土日松,遇有发水,沙泥随下,以至节年淤垫。 据此可见,当时(  )
①人口众多与土地资源矛盾突出 ②农业工具革新提升拓荒能力
③新作物推广导致严重水土流失 ④环保意识匮乏导致农业衰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

1882年6月上海某报报道: 沪上刻有人招集股分(份),创为电灯者。其事原系西人主之,而一时出银附股者,合中西人皆踊跃而起。……因而买股不得之人,遂不惜重价以转购之,而于是大涨。 据此可知(  )

A.民族资本较外国资本明显占据优势B.上海经济已经完全殖民地化C.近代城市发展带来经济、生活变迁D.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开始出现

12.

1901年,晚清重臣张百熙建言中央广建学堂,认为科举与学堂相表里,科举能求才,学堂能育才, 科举收急效,所以待成材,学堂以幼成,所以求实学。惟学堂者所以变举国之风气,广天下之教育 。上述言论旨在(  )

A.裁汰冗官,精选人才B.变革教育,选育合一C.开通民智,筹备立宪D.兼顾中西,接轨国际

13.

1961年9月,国家计划委员会下发文件要求重视节水工作;次年5月,建筑工程部又发出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建工厅(局)等 协助大工业用户合理安排用水,做好冷却水、空调水及部分洗涤水的循环使用、重复利用 。此举旨在(  )

A.满足经济体制全面转型的需要B.提升废水处理的技术C.呼应 四个现代化 伟大目标D.适应国民经济的调整

14.

1978年,国务院决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强调以生产建设一线的职工为重点,以生产成绩、革新论英雄;200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修订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标准,私营业主、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体育、娱乐明星首次纳入评选范围。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劳动价值的多元诠释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曲折发展C.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弘扬

15.

有学者说,城市特许状的获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城市市民在许多方面成为自由权利的享有者,不再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特许状也成为城市自治的基础,为城市市民开创新的政治文明奠定了基础。因此,中世纪城市自治对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宪政制度的成长都具有不可抹煞的意义。该学者旨在说明(  )

A.城市市民完全摆脱了封建制度束缚B.民族国家的心理认同得到加强C.城市自治得益于王权与教权的斗争D.城市自治有利于西欧社会转型

16.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了德意志各诸侯国有独立的外交权和对帝国事务的投票权,规定了皇帝不得干涉各诸侯国的内政,通过法律的形式否定了皇帝的绝对权威。且规定不能以宗教信仰为由干预协议的执行,否认了教会权力对国际事务干预。对该和约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有(  )
①加深了德意志在政治上的分裂局面
②削弱教会权力,促进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③确立了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的原则
④确立国际关系中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的原则

A.①②③B.①④C.②③D.①②④

17.

下图为某一历史时期世界棉花产业的主要分布及流通示意图,据图推断这一历史时期应该是(  )

图4

A.新航路开辟前B.新航路开辟后C.第一次工业革命后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18.

1955年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的29个国家,绝大多数属于二战前后获得完整主权国家地位的新兴国家;此后,非西方国家集团在国际社会中占据多数地位并发出自己的声音,甚至 反抗西方 成为国际政治的常态。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B.国际政治旧秩序荡涤净尽C.第三世界正在悄然崛起D.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

二、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唐鸿胪寺官员出使一览表(节选)

姓名

时间

事迹

郑元璹

武德四年(621

东突厥侵犯并州,奉命招慰东突厥

唐俭

贞观四年(630

东突厥颉利可汗请求举国内附,与将军安修仁一起持节安抚

李巽

乾元元年(758

作为宁国公主嫁与回纥英武可汗的婚礼使

崔汉衡

建中二年(781

奉命与吐蕃会盟

庾铤

贞元七年(791

册封回纥可汗及吊祭使

李业

大中元年(847

册封黠戛斯可汗,后来百官集议,册命取消

——摘编自季怡菁《唐代鸿胪寺研究》

材料二
清朝是以满洲贵族为主建立的中央政权,清军入关后,面对 以少临众 的政治形势,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并确立各民族对清朝的政治认同,逐步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备的民族政策体系,既体现出了对各民族历史传统的尊重,又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等方面构筑起强化国家 大一统 的路径群,有利于强化各民族对国家 大一统 的认同。面对疆域内民族的多元性,清朝统治者奉行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的原则,根据不同民族特点实行了差异化的行政管理体制,较为妥当地解决了当时国家统一性与民族地区差异性相协调的问题。

——摘编自余梓东、杨龙贺《清朝民族政策对国家大一统认同路径构建论析》

(1)根据材料一,归纳鸿胪寺官员出使少数民族的任务,并结合所学,从行政机构的角度指出唐朝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具体措施。(6分)
(2)从背景和影响两个角度,评析清朝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的原则。(6分)

20.

中国一直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但在近代经历了丧失和收回的曲折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843年协定的新税率与旧税率比较表

品名

1843年前的中国税率(%)

1843年后的中国税率(%)

新税率比旧税率降低(%)

进口

棉花

棉纱头等

白洋布

24.19

13.38

29.93

5.56

5.56

6.95

77.02

58.45

76.78

出口

各种茶叶

湖丝

30.89

9.43

12.87

3.97

58.3

57.9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
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关于关税和海关工作的决定》,明确规定, 海关税则,必须保护国家生产,必须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的竞争,必须以保护国家工业化为主 。1951年,我国算术平均关税水平为52.9%。改革开放后,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逐步调整关税政策,发挥其调节经济、增加财政等方面的作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0年,降税承诺全部履行完毕,关税总水平降至9.8%。

——摘编自杨瑞《新中国关税政策的变迁及其经济效应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材料一中1843年中国税率变化的直接原因,并分析税率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关税治理的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关税变化的启示。(6分)

21.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图片说明:1845年9月6日发表在英国报纸《讽刺作家》上的插画。这幅画是对1845年英国济贫院所发生的一件丑闻—— 安多弗丑闻 的真实反映:院长科林·麦克道格尔对安多弗济贫院实行严酷的监狱式管理,他克扣济贫院的食物份额,人们饥饿难耐,不得不啃食腐烂骨头上的残剩物充饥,并因此发生了哄抢。

——摘编自李家莉、江橙《图像证史在世界史教学中的运用》

图5安多弗巴士底狱——捡骨头求生的穷人

材料二
作为一种慈善救济机构,济贫院自都铎时代就已建立。1834年《新济贫法》颁布之后,济贫院却成为关押社会上最弱势群体的监狱系统,被称为 穷人的巴士底狱 。新济贫法的出台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密切相关。19世纪30年代,马尔萨斯的 过剩人口 将被消灭是一种 自然规律 的理论风靡英国,资产阶级将这当作反对济贫的武器。他们认为,贫穷是因为懒惰和道德问题所致,所以慈善事业和济贫税毫无意义。正是在这种 以惩治懒惰来根治贫穷 的济贫基调下,《新济贫法》取消院外济贫,确立院内济贫制度。穷人一旦接受救济,整个家庭都要进入济贫院,家庭私有财产将被没收。

——摘编自李家莉、江橙《图像证史在世界史教学中的运用》

材料三
农业革命的本质是经济活动从依存经济过渡到生产经济,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方面,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另一方面,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对日月星辰、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随着食物生产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摘编自田明《试论农业与新石器时代革命

有同学在阅读这段话后,结合《经济与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制作了 农业革命 的知识卡片:

农业革命: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

1  物质基础: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2  生活方式:人类从迁过渡到定居

3  生产方式: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

4  思想文化: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的产生

5   科学技术:天文历法、数学的发展

6  生产关系: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

7   消极影响: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由此产生

(1)图像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来源之一,具有文字史料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请说明材料一漫画对研究英国济贫制度的价值。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834年英国《新济贫法》出台的背景。(9分)
(2)阅读材料三,参照 农业革命 知识卡片,根据所学知识,以 工业革命与人类社会生活 为主题,编写一个知识卡片。(要求:角度明确,表述涵盖史实,包含4个要点且至少有1个是消极影响)(4分)

三、综合题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在整个大陆法系的历史中,民法典诞生的深远意义,是无与伦比的。民法典的问世,开辟了一个新纪元,整个大陆法系都因而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摘编自【美】艾伦·沃森《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

材料二
拿破仑战争给19世纪的欧洲乃至世界带来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拿破仑战争具有保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成果的意义,对欧洲的政治制度、政治格局、民族觉醒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张淑贤《略论拿破仑战争的国际影响》

(1)法国在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的影响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请列举法国在大革命爆发到共和制最终确立期间颁布的典型法律文件。(3分)
(2)结合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以拿破仑战争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