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安庆市市直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19 浏览数:48

一、单选题

1.

在旧石器时代,主要食物来源于植物的块茎、鲜果、坚果、种子、嫩芽等。另外还可以确认,人类分成小的流动部队走遍大地,只是短暂地保持他们的宿营地。据此可知,当时(  )

A.人类已变成生产者B.男子已居主导地位C.原始农业已经产生D.主要依靠采集为生

2.

下表列举了先秦诸子百家代表作中关于 圣人 的一些描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道德经》

圣人之治,虚其指人民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孟子》

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韩非子》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A.表达了建立中央集权的强烈愿望B.体现了以道德规范社会行为的需要C.反映了重构社会秩序的时代诉求D.说明了各派学说在融合中趋于一致

3.

随着饮茶习俗在中唐的普遍化,南方地区茶叶经济异军突起,南北方之间茶叶贸易繁盛,唐朝于贞元九年(793年)正月颁行 税茶法 ,茶税正式成为国家税收体系的一个新税种。这一税法的创新与实施(  )

A.反映了抑商政策的加强B.说明经济格局影响政府职能转变C.调整了国家的税收结构D.体现了征税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

4.

如图是清朝奏折制度的流程图。这一制度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①获取更真实有效的信息,提高决策效率
②削弱了军机处作为中枢秘书机构的功能
③强化了对官僚的控制,权力向皇帝集中
④禁锢了士人思想,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1842年魏源著成《海国图志》,标志着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的转变中出现质的飞跃。1902年,梁启超撰《新史学》,是近代史学演进的又一次质的飞跃,他激烈地批判旧史,其理论基础是国民意识和进化观念,宣告从理论到方法迥然不同的新史学时代的到来。近代史学两次质的飞跃(  )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基础B.成为维新派思想共识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D.彻底否定了传统史学

6.

1900年6月,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上海道员余联沅等人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 保护东南章程九款 。下表是章程的部分内容,该章程的出台反映出(  )

条款

内容

1

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中外商民人命产业为主

3

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士产业,均归南洋大臣刘、湖广总督张,允认真切实保护,并移知各省督抚及严饬各该文武官员一体认真保护。现已出示,禁止谣言,严拿匪徒

9

凡租界内一切设法防护之事,均须安静办理,切勿张皇以摇人心

A.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B.地方督抚势力的高涨C.清朝地方官员不谙时务D.南北之间权力的对峙

7.

表1反映了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 国定税率 后部分进口商品的税率情况。据此可知,这次关税改革(  )

表1

酒、卷烟

丝绸、人造丝织物

火柴、陶瓷器

毛织品、砂糖等

机械、动力机、车辆等

50%

45%

40%

35%

5%7.5%

A.利于改善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B.标志着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C.为官僚资本的膨胀提供了便利D.扭转了中国的外贸逆差局面

8.

1949年4月渡江战役期间,英国军舰紫石英号无视警告擅自闯入长江下游战区,遭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后搁浅,这被视为中国近代以来 炮舰外交 的终结。这一事件(  )

A.结束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的历史B.彰显了人民军队捍卫主权的决心C.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首次胜利D.促成列强对中国外交态度的转变

9.

表2所示是1949年与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单位:亿元)1957年与1949年相比,可以推知(  )

表2

年份

工业总产值

轻工业

重工业

1949

140

103

37

1957

784

405

379

A.我国工业布局进一步优化B.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一五 计划促进生产力发展D.变革了社会的生产关系

10.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中国将过去长期使用的 解放台湾 的表述改为 回到祖国怀抱 。这可以用于说明(  )

A.国家统一政策有所调整B.一国两制 构想得到了实践C.美国放弃干涉台湾问题D.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况被打破

11.

欧亚大陆的牛、山羊、大麦等,美洲的玉米、木薯,亚洲的稻谷、甘蔗,经红海、地中海、印度洋传入非洲,极大地变革了其农业。撒哈拉沙漠亦非阻隔,而是黄金、奴隶贸易及文化交流的通道,促进了非洲大规模帝国与城邦文明的发展。这说明(  )

A.非洲文明具有独特性与杂糅性B.文明交往推动非洲历史发展C.非洲文明为世界作出巨大贡献D.非洲文明受到地理环境影响

12.

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新一轮的物种交流,永久性地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和自然环境。 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后(  )

A.人类的地理知识不断丰富B.出现了全球性的物种交换C.世界彻底连成了一个整体D.欧洲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13.

图2为1913—1925年俄国粮食生产统计情况。由此可知(  )

图2

A.建立集体农庄阻碍了农业的发展B.市场机制有利于粮食的增产C.工业化的实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D.十月革命促进经济逐渐恢复

14.

图2:这幅漫画发表于1922年2月。漫画中燃烧的烈焰中写的是 印度 埃及 爱尔兰 ,右侧是英国纳税人手持斧头,上面写着 要求国防裁军 ,左侧是时任英国殖民地事务大臣丘吉尔,他两边的军人分别是 海军废物 陆军废物 图2漫画反映的状况表明(  )

图2

A.一战后英国殖民体系发生动摇B.英国内部两党的斗争愈演愈烈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D.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崩溃

15.

二十国集团(G20)智库论坛国际研讨会于当地时间2024年10月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中巴同为 全球南方 重要成员,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双方密切协作,共同反对单边主义和阵营对抗。中巴携手(  )

A.确保全球治理改革以和平方式实现B.有效制止美国单边主义C.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注入了新动力D.巩固区域集团化的成果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宋元时期古代商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高峰期,坊市不分, 交子 出现,海外贸易发展迅速。
材料二
钱穆说: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其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一书中指出:先秦以上可说是第一期,秦汉、隋唐是第二期,以下宋、元、明、清四代,是第三期。 并称:第三期 可说是中国的近代史

——摘编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商业发展的作用。(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作为 中国的近代史 开端的依据。(7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应对日趋繁杂的社会救济任务、被迫在兵荒交袭、动荡失序加剧的情形下,开展构建现代化救济制度的尝试。中国抗战具有的正义性,为实难救济社会动员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以1938年政组成立赈济委员会为起点,到1943年通过《社会救济法》为标志,形成以现代国家责任理念为核心的救济制度。然而、由于赈灾经费上对外国的依赖性,国民政府救济制度的现代化建构以模仿学习国外为主,并不是基于赈灾实践的。英国在华记者格兰姆·贝克就直截了当地指出: 就我观察到的国民党的所作所为而言、尽管他们说得动听,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表面文章……许多这种官样文章是专门做给海外人士特别是美国公众看的。

——摘编自苗艳丽《现代化救济制度的文本构建与赈灾实践的背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构建现代化社会救济制度的动因以及该制度的核心理念。(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构建现代化社会救济制度的特点,并对这一制度进行评价。(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2024年国庆前夕,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徐工集团 )的多台起重机和高空作业车组成的金色车队陆续驶入天安门广场,进行主题景观花篮安装工作。这已经是他们连续14年装点天安门广场,为祖国庆生。

前身

徐工集团,大型国有企业,由三厂一所组成而来,分别是徐州重型机械厂、徐州工程机械制造厂、徐州装载机厂和徐州工程机械研究所

1982

徐州工程机械制造厂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全液压单钢轮CA25振动压路机

1984

徐州工程机械制造厂以技贸站合的方式,使得压路机的生产规模成为全国第一,压路机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也实现节节攀升

1989

三行一所为核心的徐工集团正式组建,当年成功试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第一台高等级全液压S1700沥青摊销机,成功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将中国的路面施工成本压降下来

1992

徐工集团成为行业首家取得自营出口权的企业,正式拉开国际化序幕

1993

徐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上市主体成立,三年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1999

徐工集团开始引领中国装载机技术发展

——整编自《徐工集团:工程机械制造龙头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 经济体制改革 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早在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苏、美等盟国代表就已在美国敦巴顿橡树园开会,讨论建立战后维持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即联合国问题,但会议没有解决大国否决权的使用及创始会员国等问题。在雅尔塔会议上,三国继续讨论了关于安理会中大国否决权的使用范围问题。最后通过了罗斯福提出的折中方案:常任理事国在理事会中除关于程序问题外,一切实质性问题都可以行使否决权,但在和平解决争端问题时,持异议的国家即使是大国也要放弃在安理会的表决权。同时,会议同意苏联的要求,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列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会议决定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成立大会。

——摘编自高海林、阎照祥《世界通史》(现代史卷)

材料二
《联合国宪章》规定: 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 安全理事会最初由美、苏、英、中、法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六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安理会的任何重大决议都必须获得常任理事国的一致同意才能通过。同时规定 本组织系基于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之原则 本宪章不得认为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 等。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1945—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筹建联合国的背景及其体现的国际关系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处理国际事务的主要原则及其意义。(6 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