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省高三下学期2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19 浏览数:84

一、单选题

1.

郑州商城遗址中发现的骨刻文字(图1)属于早商时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卜辞。据考证,该卜辞与殷墟出土的商朝中后期卜辞(图2)相似。图1所示文物的研究价值主要是(  )

A.实证了从商伊始的华夏文明B.有助于中国信史的研究C.勾勒了殷商文化北移的过程D.凸显商朝政治神权色彩

2.

秦朝宰相 助理万机 ,实际上除谋议、选官的职能比较固定外,并没有其他具体任务,诸卿只有太常、卫尉和少府等负责具体国家政务,在政务处理上留下许多空白。西汉时,诸多政务通过公卿、二千石和庶民上书传至皇帝,负责传递文书的尚书逐步发展为协助皇帝处理文书的机构,任务分工逐步明确。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国家政务范围的扩大B.宰相职能逐步转移C.中央集权的日益加强D.三公九卿制的优化

3.

北宋《曾希宰墓志》记载: 尝乡党有嚣讼相竞,一日公见之,面折强争,毁斥厉谕,悉点画所非类当如此,有失复雪,不待鞫狱,锻炼明审,故乡邻士老詟服崇重之。 这一记述(  )

A.反映了乡绅阶层社会地位的上升B.表明政府对社会控制的相对松弛C.宣扬了乡贤为基层稳定作出贡献D.说明儒学士人借助乡约教化乡里

4.

明万历时南直隶与浙江, 米则一岁之收,不足一岁之用,反取给于外江 ,故湖广 禁米不得下江……(江南)米一时涌贵,斗至一百五六十钱。时非水非旱,田禾蔽野,而所惟忧。平粜抑价,吴江县立破一百二十余家 。这反映出当时江南(  )

A.经济重心出现了转移B.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C.经济取决于湖广地区D.农业生产结构多样化

5.

清代,徽商修路造桥、捐资助赈等义举不绝于书,如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亳州发生饥荒, 婺源商人詹一滨捐资助赈, 钱米周赈约五百金;次年,亳疫,施棺二百余具,席数百,掩埋无算 。徽商的义举反映了(  )

A.政府抑商政策的放松B.儒家思想的世俗化C.商人追求利益的意图D.传统义利观的改变

6.

如表是甲午战争后部分督抚(将军)关于矿务的相关言论。由此可知,当时(  )

地方督抚将军

言论

四川总督鹿传霖

金、银两矿,若概由商人集股承办,官仅抽一二成充课,则利悉归商,无裨帑饷

云贵总督崧蕃

云南地处边瘠,兵燹后,实鲜富商大贾,若不先发官本,商民仍多观望

吉林将军延茂

省城设立矿务公司,招商集股,统归官办

A.矿务经营模式发生明显变化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困难重重C.地方政府积极支持发展矿业D.财政困难推动晚清矿务开采

7.

1929年秋,毛泽东创作《清平乐》: 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这首词反映了(  )

A.北洋军阀混战致使社会动荡B.土地改革在全国迅速开展C.国民党军队大规模围剿红军D.农村革命根据地快速发展

8.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提出,根据地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由此可知,根据地政权(  )

A.适应了民族战争发展的需要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促进了工农联盟政权的发展D.壮大了武装反抗国民党政府力量

9.

1966年2月2日,《上海市第三个五年计划绿化工作规划(草案)》发布,指出: 本市市郊面积大,地处国防前哨,海岸线长,绿化植树要多种快长、高大、荫浓的乔木,尽速把海岛、沿海沿江、山头、公路、部队驻地、工矿企业、农村四旁等地普遍绿化起来。 这一规划的实施(  )

A.坚持了可持续发展理念B.推动了城乡经济的一体化C.提升了抵御风险的能力D.加剧了上海地方财政危机

10.

如表是2005—2009年中国四个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总值占比变化情况(单位:%)。据此可知我国(  )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2009

20052009年增减

2009

20052009年增减

2009

20052009年增减

2009

20052009年增减

纺织业

80.20

-4.38

12.20

3.19

5.80

1.07

1.70

0.03

服装、鞋帽

83.80

-7.28

9.20

3.76

1.90

0.98

5.00

2.44

皮革相关制品

81.10

-5.76

11.60

4.79

6.10

2.34

1.20

-1.37

A.经济中心逐步转移B.工业布局发生变化C.现代产业结构调整D.劳动密集型产业衰落

11.

如图是西亚地区不同阶段居址建筑的平面和复原图,上面是旧石器时代的房屋多为半地穴的圆形或椭圆形棚屋,未发现明显的墙体结构,下面是距今11700—10500年的新石器时代房屋,泥砖被广泛用于墙体的构建,建筑变得更为坚固耐用。这一发展演变体现出(  )

A.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B.艺术审美的显著提升C.社会等级的日益分化D.人们生活的逐渐稳定

12.

土地用益是占有管理他人土地的一种方式。11世纪,英国建立起以土地分封为媒介换取封臣效忠及相应义务的封建制度。土地为国王所有,各级封臣享有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至1500年,英国有大半土地被置于土地用益的占有转移关系下,大量附着在土地上的封建义务被规避。这反映了英国(  )

A.国王权力不断衰微B.封臣加强对土地的控制C.封君封臣矛盾激化D.基督教会占据统治地位

13.

意大利学者米兰多拉(1463—1494年)曾惊呼: 这是人类最高级且最不可思议的幸福!因为他可以拥有他所选择的一切,成为任何他想成为的人。 他又说,人是独立且自控的,可自行作出道德上的选择……可以成为 自己的铸造者和雕刻者 。这些言论,体现了(  )

A.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涵B.工业资产阶级的文化追求C.启蒙运动的主要主张D.摆脱专制王权的强烈愿望

14.

16—18世纪,西欧对外贸易空前发展。在这一进程中,三角航程构筑起大西洋经济体系,形成 大西洋世界 。这一体系(  )

A.体现了商业贸易经营方式的变化B.形成了多中心的贸易格局C.打破了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D.加强了欧亚非之间的联系

15.

1922年4月,苏俄与德国签订《拉巴洛条约》,两国宣布放弃一战中及一战后向对方提出的领土和金钱之要求;两国也同意外交正常化并 友好合作,在经济上互惠互利 。苏联此举(  )

A.意在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B.旨在打开外交局面C.促进了社会主义阵营建立D.服务于新经济政策

16.

20世纪50年代末至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主张要更多地承认国家利益,呼吁西欧在军事和防务上扮演更加独立的角色。法国先后收回对地中海舰队和空军的指挥权,退出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一体化军事指挥体系。法国的做法(  )

A.说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B.推动了区域集团化发展C.实现了中法关系发展的重大突破D.摆脱了美国对西欧控制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不仅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并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 万邦来朝 的形式来彰显自身 德化来远 ,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正是这种持续的相互需要,才使得朝贡体系能够维系千年之久……进入近代,在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体系在19世纪后期最终解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积极开展主场外交,深度参与全球治理,频频提出中国方案,这既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和平外交思想的继承,也是基于对当今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既反映了中国国家利益的追求,也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共同诉求,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中国政府承担起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国际作用。

——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赵晓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下的中国外交创新》

(1)根据材料,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走向解体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的理解。(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他们永远值得党和人民铭记。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末道德模范的历时性演进

时期

人物

19491966

选树了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等保家卫国的英雄,王进喜、孟泰、耿长锁、焦裕禄、王崇伦等投身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的典型

1978年至20世纪末

道德模范呈井喷式增长,除普通劳动模范之外,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推出了以蒋筑英、周尧和、罗健夫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模范;步鑫生、关广梅等一批改革者、企业家的先锋;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层面树立了大量公众榜样,如张海迪、孔繁森、李向群、中国女排等

——据柳礼泉、庄勤早《新中国道德模范的历时性演进图景及其当代启示》等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道德模范选树的特点。(6分)
(2)从材料中任选一个道德模范,为其写一则简要介绍。(要求:表述成文,介绍应包含其所处时代背景、主要的模范事迹及其所体现的时代精神)(12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波特兰航海图是13世纪末出现的港口和海岸线写实型航海图。

材料一

图1 波特兰航海图制图地点变迁图

材料二
在15世纪末,波特兰航海图上出现纬度标注,至18世纪出现经度标注。早期航海图多用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书写,后期大量出现荷兰语和英语。18世纪,英国大量制作和出版了专业的、类型丰富的地图,手绘的波特兰航海图连渐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航海图的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等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波特兰航海图制图变迁并分析波特兰航海图的史料价值。(9分)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阐述14世纪以来现存波特兰航海图数量变化。(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