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自元代起,中原王朝治边方略的一个重要改变,就是加强了对南部边疆的控制,边疆与内地政治一体化的趋势更为明显。由于大量驻军屯田以及政府鼓励流民到云南开垦,明清时云南的外来人口大为增加,外来人口分布范围也更为广阔,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达到更高的水平。明清以前,在云南与内地联系较少的情况下,内地移民被人口众多的本地民族所交融。明清时期由于迁入云南的汉族人口空前增多,民族交融的方向发生转变,即从原先迁入云南的汉族人口逐渐融入本地民族,从而形成以汉族移民为主体,与本地民族交融的新的云南汉族群体。在云南民族关系演变的过程中,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则起到了与催化剂类似的作用。
——摘编自方铁《云南古代民族关系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各民族地区的党委和人民政府采取慎重稳妥的工作方针对少数民族开展工作,抓住主要矛盾,大力加强对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和各类敌对分子的斗争,努力疏通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随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各民族地区的党政领导机关,依据各个民族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和群众的觉悟程度,采取不同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民主改革。另外,党和政府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规定,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切实认真地普遍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方针,先易后难地逐步开展民族识别工作;结合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管理机构。这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促进了云南各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稳定。
——摘编自李根、张晓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云南民族关系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明清时期云南地区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云南各民族得以
“团结和社会稳定
”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云南地区民族关系发展对当今民族关系构建的启示。(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