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南百师联盟高二第二学期开年考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0 浏览数:17

一、单选题

1.

学者通过测定骨骼标本发现:陶寺文化居民食谱中碳—4植物(如粟、黍等)摄入量占67%,与仰韶文化早期西安半坡居民48%的摄入量相比提高了很多;甚至陶寺文化的家畜也摄入了较多的碳—4植物。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

A.青铜农具的发展B.精耕细作农业的进步C.石制工具的改进D.阶级分化的日益明显

2.

西周时期主要实行的是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 礼仪政治 ,到了秦汉时期则主要依靠 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 来维护统治,这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形态的 现代化 趋势。这里的 现代化 是指(  )

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D.由人治思想到现代法治

3.

唐初名将李靖认为 天之生人,本无蕃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而生,由此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 。唐中期,政府允许岭南士人参加科举考试,使得岭南地区 文通经史,武便弓弩,婚嫁礼仪,颇同中夏 。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  )

A.积极推动各族群的交往互鉴B.地方的藩镇军官拥兵自重C.重视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D.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4.

宋代,江西浮梁村民售豆腐; 常州无锡县村民陈承信,本以贩冢为业,后极富 余干乡民张客,因行贩入邑,寓旅社 ;常熟县蒿塘民谈氏兄弟三人, 分室以居,皆力耕卖酒,颇丰赡 。这可用于说明,宋代(  )

A.商品经济得到发展B.人地矛盾的日益加剧C.政府扶持基层商业D.农产品商品化率较高

5.

王阳明任南赣巡抚时在《南赣乡约》中将百姓完税纳粮、打击高利贷、查禁盗贼、民间婚丧嫁娶等方面事务均纳入乡约的管理范围;大儒吕坤主张把乡约、保甲合二为一;学者章潢则主张将保甲、乡约、社仓、社学四者结合起来。这反映明代(  )

A.专制强化推动乡约发展B.地方行政管理严密C.士绅力量主导基层治理D.乡约教化成效显著

6.

1898年,清政府废除八股,改试策论;1901年设各级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 优予官阶 ;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设立学堂选官制;同年还采用留学毕业生选官制,考试结果分三等,分配相应官职。这表明(  )

A.新式教育促进了选官制度的改革B.维新变法促进了人才的培养C.公务员制度在近代得以逐步建立D.科举制度被清政府逐步废除

7.

下面是创作于1910年的一则新闻图——《劝勉字:立宪》,画师采用艺术字的手法,将 立宪 二字中的 涂黑加深,旁边写有 立宪呀,也得求点实际呀 等字样。这揭示了(  )

A.传统观念制约着新体制完善B.新旧派别间的斗争激烈C.画师对立宪充满担忧与质疑D.清末新政激化社会矛盾

8.

1897年,直隶总督王文韶与英、法领事和洋行总会主席成立了海河工程局,共同筹划海河的疏浚。从1901至1923年,海河工程局先后对海河进行了六次裁弯取直,共缩短河道26.6公里,轮船从大沽口驶入天津港比之前缩短了1小时航程。这一时期对海河的疏浚主要归因于(  )

A.港口功能的转变B.技术革命的影响C.地方势力的变动D.治水政策的传统

9.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之初, 我国人口的发病数累计每年约一亿四千万,死亡率在千分之三十以上,其中半数以上是死于可以预防的传染病上 。1950年8月,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提出针对危害群众健康最大的疾病, 要马上组织普遍预防,定期予以全部或大部的消灭 。这反映了新中国(  )

A.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权特点C.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入D.带有计划集中的政治色彩

10.

2024年7月23日,巴勒斯坦14个政治派别在北京签署《北京宣言》,承诺结束分裂,这一宣言给战火中的巴勒斯坦人民带来和平的希望,面对全球和平事业何去何从这一时代之问、世界之困,中国始终在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之道。中国的解决之道(  )

A.契合了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B.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C.推动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D.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1.

罗马共和国的国家权力由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掌握,几乎所有的高级官职都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大多数的高级官职都设立不止一个席位,一般都有2个或4个,以至更多;高级官员都不得兼职,且在一定时间内不得连任。这反映出,罗马共和国(  )

A.公民掌握政治权力B.注重对权力的制约平衡C.强化官员廉政建设D.具有浓厚贵族寡头色彩

12.

1215年,英国颁布的《大宪章》明确规定: 任何执行吏或管家吏,不得擅取自由人之车与马作为运输之用……不得强取他人木材,以供建筑城堡或其他私用。 这一规定(  )

A.奠定了英美法系的法律基础B.体现了保护私有财产理念C.维护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D.具有民法法系的基本特征

13.

欧美国家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出现了所谓的 政党分肥制 ,一旦内阁重组或执政党更换,就要大批更换政府的工作人员。后来英国采用了新型的文官常任制度,通过严格的考试录用文官,一旦录用,其任职终身化,不受党派更替的影响。文官制度的确立(  )

A.有利于政府运转的稳定性和连续性B.容易导致政府官员腐败C.体现了英国政治的保守性和封闭性D.降低了英国民主化程度

14.

下图为欧洲主要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图(1300—1900年)其中 代表的是(  )
 

A.法国B.英国C.意大利D.德国

15.

16世纪,在欧洲许多油画作品中能看到中国瓷器的影子。18世纪,英国上流社会普遍使用中式风格的艺术品来装饰饮茶的环境。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美国西部牛仔电影的风行,在旧金山、萨拉热窝、北京的街头,穿着牛仔裤的人随处可见。这些现象说明(  )

A.各洲人民生活习惯趋同B.世界贸易格局发生改变C.商品流动推进文化交流D.工业革命引发生活变迁

16.

1987年,英国政府规定,企业必须为雇员建立职业养老金,鼓励个人参加 个人养老金计划 。1990年,英国政府再次规定,由卫生主管部门和全科医师作为买方(病人代表)根据病人需求与医院、社区服务机构等签订合同购买医疗服务。这反映出英国(  )

A.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增加B.社会救济资金来源多元化C.医疗卫生体系日趋完善D.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市场化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先秦出现的连作制在两汉发展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期冬小麦种植的推广,为豆类作物与大、小麦的轮作提供了条件,麦类作物收获量为播种量的44~200倍,唐代北方麦豆两熟制普及。宋代南方水稻育秧、插秧技术推广与提升,普遍实行稻麦轮作,同时圩田、梯田等大量出现。明清随着美洲作物的传入、双季稻的推广,轮作物种更为丰富,山地、丘陵等得到进一步利用。传统农业的不断发展,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提供了经济支撑。

——摘编自赵德馨主编《中国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
在人口膨胀、耕地紧张、赋税繁重的背景下,江南农民只有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来寻求出路。原来用以种植粮食的耕地,改种了棉花、桑树等经济作物;原先的副业——纺织业成了人们的主业;原来的重要粮食产区江南地区,开始在粮食上依赖湖广地区的供应。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纺织业的兴起、粮食贸易的频繁,终于成就了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江南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最集中地体现为棉纺业和丝织业的发展,而棉纺业和丝织业专业市镇也占江南市镇的绝大多数。在南方个别地方,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的景象。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农业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经济的新变化。(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辛亥革命不是中国人熟悉的王朝循环,而是彻底终结王朝逻辑,开启中国现代共和政体进程的伟大革命。革命的 低烈度 与共和确立的 大业绩 为人所称道,但现代共和岂是那么容易在专制土壤中扎下根来的,对于一个历史长达两千余年的古代帝国来讲,帝制建构和皇权思维根深蒂固,除却不易。人们对共和政体的理论认知与实践尝试,似在暗昧之中摸索。

——摘编自任剑涛《五四与拯救共和》

材料二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之前,中国共产党经过了28年的探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1931年在瑞金召开的中国工农兵会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具有全国性质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使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从中央到地方得到了普遍实施。参议会制度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采用 三三制 原则组建抗日根据地政权。1945年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先将乡参议会改为人民代表会,作为乡级最高行政权力机关。

——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在民主政治方面的成果,分析共和政体难以在中国扎根的原因。(9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二中三个时期形成不同政权组织的原因。(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6—17世纪,法国逐步建立绝对君主制国家。17世纪,法国国王会议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在国王会议和各专门委员会之下,主要是巴黎高等法院、行政法院等一些重要司法机构。中央政府向各省普遍派遣的担负巡视稽查使命的司法、治安和财政监督官,已成为常驻行政官。16世纪开始,王室立法逐渐成为主要法律渊源,封建领主原有的地方特别立法已基本消失。王室还编纂了一些比较系统的法令和法典,内容涉及公法和私法等各个领域。1669年,法国政府将人头税的征收划分为22个等级。1674年,法国创办了一种借助国家财力为后盾的新型金融机构——国家储备银行,为法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资本。间接税主要是对货物征收的税金、盐税和关税等税种,同时,以包税制和派税制为主要内容的近代法国国债制度亦迅速发展起来。到1669年,法国几乎所有城市都设立了警察中将一职,乡村地区专门组建骑警队。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常备军建设达到鼎盛,陆军人数最多时达到40万。1682年,法国宗教会议通过《四条款宣言书》,宣称王权独立于教权,教皇不得做出任何侵害法国教会自由和权利的事情。

——摘编自朱耀辉《城市文明与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

(1)根据材料,概括16—17世纪法国绝对君主制逐步建立的表现。(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17世纪法国绝对君主制建立的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类已经经历两次巨大变革的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历时数千年的农业革命……第二次浪潮是工业文明的兴起……现在人类正面临第三次浪潮的冲击,这是人类生活中爆炸性事件,在微电子学、生物学、空间科学、海洋学、信息论、控制论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工业群——信息电子工业、生物技术工业、宇航工业、海洋工业,将取代传统的工业……将使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人类生活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

——摘编自【美】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知识,围绕 科技革命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论从史出。)(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