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高三年级2月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19 浏览数:30

一、单选题

1.

位于枣阳的雕龙碑遗址发现了大量的水稻颗粒和稻壳,大型的贮存有大量的粟、黍类粮食的陶器,大量的陶纺轮、石纺轮等,甚至出现了同时代其他遗址没有的配有推拉门式的房屋基址。据此可知,当时该遗址(  )

推拉门

A.出现男耕女织的定居生活B.文化兼具交融性和地方性C.社会分工推动了阶级分化D.文明体现多元性和渐进性

2.

山东嘉祥武氏祠中的东汉画像石、画像砖内容丰富,如《周公辅成王》《曾子》《老莱子娱亲》《董永孝亲》《丁兰刻木事亲》《金日磾拜母像》《孔子问礼》《七女为父报仇》《孝孙原谷》《帝舜图》等。这(  )

A.突出强化了外儒内法的政治理念B.旨在通过社会教化实现基层自治C.是研究汉代家庭伦理的文献史料D.可用来研究汉代尊崇儒术的思想

3.

唐初法律思想强调 明法慎刑 。唐《狱官令》规定,在押的各妇女,都要 于男夫别所 。唐朝还继承并发展了自汉以来的 录囚 制度,即皇帝和各级司法、监察机关对囚犯的情况进行审录,以防冤狱。这说明唐代(  )

A.唐律蕴含朴素的民本思想B.政府公正平等的司法理念C.社会开明开放的时代风气D.唐律礼法结合的法律原则

4.

宋代朝廷宣布: 禁贫民不举子,有不能育者,给钱养之。 对地方官的考核强调 以生齿增减,为殿最之首 。这反映了宋代(  )

A.财政支出倾向民生B.人口问题较为严重C.社会控制相对强化D.社会保障不断发展

5.

唐甄(1630年—1704年),主张 天子之尊,非天地大神也,皆人也 ,认为为官理政应 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 ,又说 官有百职,职有百务,要归于养民 。这些思想表明了他(  )

A.批判继承主流思想B.积极倡导君民平等C.提倡经世致用理念D.宣扬人文主义精神

6.

号召 与欧美同俗 的康有为,曾专门向光绪皇帝上了一道《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 西服未文,然衣制严肃,领袖洁白,衣长后衽,乃孔子三统之一 。该主张体现了康有为(  )

A.中体西用思想的延续B.变法策略的灵活务实C.推动文化交融的愿望D.传承传统文化的要求

7.

下列史料涉及的近代以来中国部分宪政文献,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序号

近代以来中国部分宪政文献内容节选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根本法的任务,在于保证……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和达到它在全中国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

A.①④③②B.①④②③C.④①③②D.④①②③

8.

1940年7月1日当天,《新华日报》刊登了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九周年的纪念漫画,人物的纪念性漫画主要集中在孙中山、列宁以及鲁迅等重要人物上,漫画集中体现了中共意在(  )

彻底实行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纪念列宁逝世十六周年

纪念鲁迅先生

A.联合苏联以增强抗战信心B.传达党的群众路线理念C.扩大自身的国际国内影响D.引导民众形成抗战认知

9.

1958年北戴河会议后全国的中小型厂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仅据四个省的统计,新建厂矿就有15000多个,全国职工人数也急剧增加。但到1962年全国城镇人口在上年基础上减少了453万人,职工减少了514万人。该现象表明(  )

A.国民经济调整政策得到落实B.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阻碍重重C.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已解决D.三线建设受到国内形势影响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观点如下表。材料体现了(  )

观点

党的十二大

第一次正式摒弃了战争不可避免的提法,提出了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维护的

党的十三大

形成了世界的主题是和平和发展的深刻认识,并在国际局势的看法上具有了明显乐观的成分。

党的十四大

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党的十五大

和平与发展世界主题提高为时代主题

党的十六大

坚定地认为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A.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时代观B.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渐形成D.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1.

凯撒平定庞培内乱后,进行元老院改革:废除元老院最终劝告权力,并让行省军民与高卢族长们进入元老院。这引起元老院勋贵们的恐慌和不满,并在元老院会议上集体刺杀了凯撒。这表明凯撒的改革(  )

A.适应了罗马帝国的扩张B.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C.冲击了罗马的寡头政治D.稳定了罗马共和国的政局

12.

13世纪下半叶,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将亚里士多德哲学引入基督教信仰,用 自然法则 来论证 君权神授 ,并提出了理性训练的教育目标,使经院哲学达到了空前的繁荣。这说明经院哲学(  )

A.阻碍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兴起B.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精神C.蕴含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本质D.促进了文化传播与大学兴起

13.

玻利瓦尔在1799年至1806年的欧洲之行是一段非常有趣的生活和心灵之旅。他写到 波旁王朝时代的马德里,虽然表面光鲜,但西班牙当时正深陷衰退泥潭,除了对权力的迷恋,没什么可以传授给美洲人的 。这反映出当时(  )

A.西班牙在拉美的殖民统治崩溃B.西班牙的专制王权进一步加强C.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出现契机D.拉美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14.

中国《大公报》1932年在报道中将苏联称作 世界经济萧条怒潮 中的 繁荣之孤岛 ,认为 在今日世界皆一致向下,苏联各经济因素,则表示向上 。当时的《中央日报》、《中苏文化》等报刊也有类似的报道。这表明(  )

A.苏联斯大林模式形成且效果显著B.官方媒体已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C.中国媒体赞赏苏联经济建设成就D.经济危机深刻影响中国办报理念

15.

1970年,尼克松提出了关于扩大福利改革的建议,并声明家庭援助计划的四大原则:一是鼓励没有工作的人工作;二是对已经有工作的贫困家庭仍然提供援助;三是对个人的选择给予尊重;四要重视他们对家庭的责任。由此可推知,这一建议旨在(  )

A.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B.减少政府公共财政开支C.完善社会的就业体系D.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二、材料阅读

16.

【中国古代的酒文化】(14分)
材料一
酒起源于远古人们的发现,人们吃剩下的食物,在自然条件下,经某些发酵的细菌作用使食物产生了酒味且有酒香,当人们有些发现后,反复摸索与实践,将其进行人工酿造。相传夏禹时期人们就懂得了人工酿酒的方法。《周礼·天宫酒人》中就有关于 酒掌王齐三酒,祭祀则其供奉之 的记载。祖国中医药学最早的文字记载中之 醫(医)”字,说明酒的起源早于医的起源,医字下面的酉字即是指当时的酒坛,也就是说,医是建立在酒的基础上,或者说,当时用酒治疗就称之为

——摘编自万晓芳、肖平《酒的历史沿革、药理作用及古今医疗用途》

材料二
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能够藉以对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层人们的礼仪、心态、风尚、思想以及行为规范有所了解。以下是对古代酒俗的整理:

酒礼

礼是立国的根本大法,也是社会各界共同遵守的政治、道德和行为规范,其中有关酒事内容的各种规范,构成了酒礼,如:君臣酒礼、少长酒礼、宾主酒礼、中和酒德等;

酒信民间对酒的文化信仰

饮食供神令神降临福,为祭祀的直接功利动因,酒便成为人神的媒介,它可用来代表神的意志、预知未来、判断行为举止和祈福去灾,如祭祀、神供、占卜、祈福避灾等;

节日、宴会和奇异酒文化

古时四时八节就是从祭祀饮福、避邪延年发展为节日用酒,再加上宴会和节令相合,如春酸、夏苦、秋辛、冬咸、饮食与时代、地域、民族结合,都促进了节日酒文化多姿多彩,如:敬天祭神、保健医疗、春节用酒、宴席酒文化等。

——整理自黄亦锡《酒、酒器与传统文化》

(1)根据材料一,分析酒在中国古代产生与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酒文化对古代中国的影响,并谈谈当前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8分)

17.

【不平等条约体系】(15分)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在1843—1845年间增长迅速,其中棉纺织品占比最大。随后的《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进一步扩大了列强在华特权,如美国依据《望厦条约》取得了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医院等特权,法国在《黄埔条约》中获得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的权利,且清政府有保护教堂的义务。众多不平等条约如同重重枷锁,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的泥沼。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辛亥革命虽推翻清王朝统治,但《宣告各友邦书》承认了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不平等条约体系依旧束缚着中国。一战期间,中国参战,期望战后恢复行使主权。然而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山东权益被转让给日本,引发 五四运动 。华盛顿会议签订一系列条约,中国收回部分主权,但仍未摆脱列强控制。国民革命运动,有力动摇了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根基。南京国民政府进行改订新约运动,在关税自主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在废除领事裁判权等方面成果有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英美等国为鼓励中国抗战,废除部分不平等条约特权。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提出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等方针,彻底清除不平等条约体系,中国以全新姿态屹立于世界舞台。

——摘编自王磊《中国挣脱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奋斗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的特征,并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成效有限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新中国成立后彻底挣脱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历史意义。(6分)

18.

【化肥与农业发展】(14分)
材料一
在19世纪以前,农业生产主要依赖自然肥料,如人畜粪便、绿肥作物等。1800年,英国率先从工业炼焦中回收硫酸铵作为肥料,这标志着化肥工业的萌芽。此后,随着化学知识的不断积累与工业技术的持续进步,单元素化肥逐步发展。19世纪中叶,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矿质营养学说,强调植物生长对氮、磷、钾等矿物质元素的需求,为化肥的精准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石。1909年,德国哈伯成功合成氨,氮肥生产取得重大突破,硝酸铵、尿素等氮肥产品相继问世并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极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例如,美国在20世纪初大量使用氮肥后,小麦单产在随后几十年间显著增长。

——摘编自(英)约翰·史密斯《西方农业科技发展历程》

材料二
二战后,复合化肥迅速兴起并流行。它结合多种营养元素,能依据不同作物与土壤状况灵活调配,如适用于蔬菜种植的高氮、高钾、低磷复合化肥。然而,长期大量使用传统化肥引发诸多问题,如土壤板结、水体污染等。于是,生态化肥开始登上舞台。控释肥与缓释肥利用特殊技术控制养分释放;生物肥料借助微生物活动改善植物营养;有机肥料则以天然有机物料为原料经处理后施用于田。这些生态化肥在保障农业产量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世界粮食安全与生态平衡有着深远意义。

——摘编自(美)爱丽丝·格林《现代农业变革与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化肥出现与发展的社会背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19世纪以来化肥发展的主要历程,并分析生态化肥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价值。(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19世纪中外贸易】(12分)
材料

19世纪中外贸易情况简表

年份

中国主要

出口商品

世界工业国主要出口商品

中国对外贸易主要对象

中国海关关税自主权情况

世界贸易规则

主导者

1840

年前

茶叶、丝绸、瓷器等传统手工业品

棉纺织品、机器设备等工业制成品以英国为例

以亚洲周边国家为主如日本、朝鲜、东南亚部分国家

拥有完全自主关税权

英国等欧美工业国家在世界贸易规则制定中有较大话语权,但未完全掌控全球规则

1860

除传统产品外,开始出现少量原料如生丝、棉花出口增加

工业制成品种类更加多样,包括钢铁制品等欧美国家

欧美国家成为主要贸易对象,英国占比最大

海关关税自主权部分丧失,协定关税出现如《天津条约》等相关条约规定

英国等西方国家进一步主导世界贸易规则,自由贸易理念在世界主要贸易路线推行

1890

原料出口如矿石、农产品比重持续上升,传统手工业品出口受国际竞争冲击

欧美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规模持续扩大,新兴化工产品出现

欧美日多国,英国、美国、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份额都很重要

海关行政权被外部势力干涉,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

西方主要列强基本主导世界贸易规则,形成有利于自身的贸易秩序

——据《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 19世纪中外贸易 ,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