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秦朝,郡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郡一律设置
“一监一守一尉
”。郡设郡守、监御史、郡尉三个互不隶属的主要官员。郡守为郡的长官,边地多以武将出任,内地多以郎官出任,银绶印、秩比二千石。监御史隶属御史中丞,负责监察郡守与其他官员。郡尉掌管郡驻军,主管治安、侦缉盗贼,银印绶、秩比二千石。郡尉直辖于朝廷,与郡守相抗礼。郡尉属官有丞,内地诸郡设丞一人,大郡则设两人。边塞诸郡每百里置都尉一人,都尉辖士史、尉史各二人,负责边塞卫戍。
——摘编自黄栋法《秦朝行政制度文化的创新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
伐宋战争胜利后,为安置各类军功人员,元初江南统治机构叠床架屋,宣慰司人员泛滥。
“东平布衣
”赵天麟上书忽必烈称:
“政不在烦而贵乎省事也。
”请撤并行省、宣慰司。浙西宣慰司因自身职权不断弱化,存在的必要性受到质疑。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二月,元廷出于
“江南之遐远而杭为要
”,
“徙江淮省治杭州
”,最终裁撤浙西宣慰司。江浙行省省城固定于杭州后,元廷重视对杭州及其周边地区的军事驻防,建制规模基本维持在四万户府,远超江南其他城市。
——摘编自陈彩云《元初浙西宣慰司置废与江南地区行省体制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地方设立郡的政治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设江浙行省并置省城于杭州的原因。(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