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江西省宜丰中学等多校联考高一第二学期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16+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0 浏览数:11

一、单选题

1.

西周中期,矩伯以田为代价,从卫那里先后两次换得礼玉和皮币;一个贵族用 林孤里 的土地换取了另一个贵族的马车以及有关车饰和配件。这些可用于说明当时(  )

A.井田制有所松动B.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形成C.商品经济较发达D.礼制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2.

据考古发现,秦始皇陵出土的陶兵马俑身高基本在170厘米至181.5厘米之间;而西汉文景时期陪葬的陶兵马俑普遍是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西汉这一情况的出现(  )

A.表明陶器制作技术的衰退B.受到黄老无为理念的影响C.印证军事征伐行动的减少D.缘于儒家主流地位的确立

3.

南朝沈约曾指出:战国至秦汉时期 以智役愚 ;而 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辨 。这一变化(  )

A.意味着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增强B.是政治权力分配转变的表现C.说明儒家贤人治国思想被日益废弃D.是国家长期分裂的必然结果

4.

会昌四年(844年),王起加同平章事,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唐武宗特别强调 宰相无内外 ,使之 飞表上闻 来提醒朝政的阙失。当时,带有中书令衔的节度使,也有 飞表上闻 之权。 飞表上闻 权力的授予(  )

A.完善了国家监察体系B.转变了内重外轻的局面C.限制了皇权专制统治D.润滑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5.

宋神宗曾道: 艺祖(宋太祖)平定天下,悉招聚四方无赖不逞之人,刺以为兵,连营以居之,什伍相制,束以军法……有以制之,无敢为非……各安田里,所以太平之业定,而无叛民,自古未有及者。 由此可知,宋神宗(  )

A.推崇武功治国的基本方针B.指出了冗兵现象出现的原因C.肯定了募兵制的治世作用D.指明了北宋富国强兵的路径

6.

元朝后期,顺帝颁布了 强盗皆死 和对偷盗处以重刑的法令。他还取消科举,禁止汉人、南人持有武器、马匹。由此可推断,当时(  )

A.社会矛盾加剧B.专制集权空前强化C.社会汉化停滞D.蒙汉民族趋向一致

7.

明代中叶的大学士顾鼎臣曾说: 苏、松、常、镇、杭、嘉、湖七府,供输甲天下。 明末学者顾炎武也称: 天下租税之重,至浙西而极。浙西之重,苏、松、常、嘉、湖五府为甚 。这可用来佐证当时(  )

A.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B.国家税收制度日益完善C.封建君主专制日益加强D.南方已经成为经济重心

8.

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台湾。6月5日,清廷上谕指出, 不得以番地异于腹地,听其肆意妄为 。6月9日,又发上谕强调, 生番(文明发展程度较低的人)既居中国土地,即当一视同仁,不得谓为化外游民,恝置不顾(不加理会),任其惨遭荼毒 。由此可知,清廷(  )

A.否定了治外法权的合法性B.反思了因地制宜的边疆政策C.具备朴素的国家主权意识D.抛弃了华夷有别的传统观念

9.

19世纪9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输入中国的货物比70年代初增长一倍以上,其中鸦片和棉布各占1/5,棉纱从70年代初的3%跃增为14%,煤油(输入农村作灯油用)、染料、针等物也占有较大比重。这一现象(  )

A.加速了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B.阻滞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导致了贸易逆差局面的出现D.得益于列强侵华方式的改变

10.

晚清,康有为在《孟子微》中赋予公羊学 三世 说新的意义:以 据乱世 为君主专制, 升平世 为君主立宪, 太平世 为民主共和。据此可知,康有为(  )

A.推崇民主共和的治国理念B.意在为政治变革提供理论依据C.仍然坚持 中体西用 理念D.以传承儒家的政治理想为宗旨

11.

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宣布中华革命党停止活动,并新组建了中国国民党。该党放弃了中华革命党的秘密组织形式转为公开;同时党章规定凡是赞成党的宗旨,经两位党员介绍并交纳党费十元者即可入党,而不需要履行入党须按指模等特别程序。孙中山的上述行动意在(  )

A.纪念武昌起义的爆发B.声援五四爱国运动C.扩大民主革命的基础D.与政党政治实践

12.

下表是1928~1934年中国进口纺织机器与其他机器进口额统计情况(单位:千元)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中国(  )

年份

纺织机器进口额

其他机器进口额

总计

占比

1928

6331

26462

32793

19.3

1930

21545

49688

71233

30.2

1932

619

49495

50114

1.2

1934

612

56680

57292

1.1

A.工业化遭遇挫折B.官僚资本不断地膨胀C.纺织业急剧衰退D.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

13.

1940年,在《论政策》一文中,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必须避免过 ,指出: 要把政府经营的国营企业只当作整个企业的一部分 。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规定, 奖励私人企业,保护私有财产 。中国共产党的这些主张(  )

A.打破了日军对敌后根据地的封锁B.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C.扩大了 三三制 原则的实施范围D.巩固了中华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基础

14.

1950年下半年,各地农村的私人借贷逐渐恢复并发展起来,且借贷关系主要发生在贫雇农和中农之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借贷规模的扩大B.人民币的逐步发行C.土地改革的推进D.银元之战 的波及

1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共十三大,党制定了 三步走 发展战略。中共十六大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指出, 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这些总体上反映出(  )

A.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持续推进B.邓小平理论的逐步形成C.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日益明确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

16.

2022年,习近平主席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时指出: 生态兴则文明兴 ,强调人类社会应该携手努力,共同维护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 天人合一 的理念,共同建设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享有清洁美丽世界。这表明我国(  )

A.贯彻了 真实亲诚 的外交原则B.将传统文化作为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C.现代化建设以生态保护为重心D.全球治理观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智慧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秦朝,郡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郡一律设置 一监一守一尉 。郡设郡守、监御史、郡尉三个互不隶属的主要官员。郡守为郡的长官,边地多以武将出任,内地多以郎官出任,银绶印、秩比二千石。监御史隶属御史中丞,负责监察郡守与其他官员。郡尉掌管郡驻军,主管治安、侦缉盗贼,银印绶、秩比二千石。郡尉直辖于朝廷,与郡守相抗礼。郡尉属官有丞,内地诸郡设丞一人,大郡则设两人。边塞诸郡每百里置都尉一人,都尉辖士史、尉史各二人,负责边塞卫戍。

——摘编自黄栋法《秦朝行政制度文化的创新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
伐宋战争胜利后,为安置各类军功人员,元初江南统治机构叠床架屋,宣慰司人员泛滥。 东平布衣 赵天麟上书忽必烈称: 政不在烦而贵乎省事也。 请撤并行省、宣慰司。浙西宣慰司因自身职权不断弱化,存在的必要性受到质疑。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二月,元廷出于 江南之遐远而杭为要 徙江淮省治杭州 ,最终裁撤浙西宣慰司。江浙行省省城固定于杭州后,元廷重视对杭州及其周边地区的军事驻防,建制规模基本维持在四万户府,远超江南其他城市。

——摘编自陈彩云《元初浙西宣慰司置废与江南地区行省体制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地方设立郡的政治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设江浙行省并置省城于杭州的原因。(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元末明初, 纸老虎 这类的近似语汇就流传于市井坊间。在《水浒传》中, 纸虎 纸老虎 ,喻指人外强中干,不堪一击。中国共产党人恽代英在1922年的《民治运动》一文中,厉声批驳慈禧太后、袁世凯、张勋的复古倒退之举,认为他们都是 纸老虎 。1923年,他在《论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约法弃置无用后,又制订宪法,就如 一样的纸老虎,换一块招牌,便可以吓人了么 。1924年,恽代英提出: 帝国主义是一戳便穿的纸老虎。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本就分崩离析,不易联合起来,共同对抗中国。

——摘编自恽代英《恽代英全集》

材料二
1946年,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反动派徒有表面, 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蒋介石和他的支持者美国反动派也都是纸老虎 。毛泽东在谈及中共对美帝国主义使用原子弹的应对之策时提出 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 ,他说原子弹是一种极具震慑效应的大规模武器, 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摘编自闫伟东《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纪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恽代英提出 帝国主义是一戳便穿的纸老虎 论的社会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的 纸老虎 论的实践意义。(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49年,新闻总署通过了《关于报社经营的决议》,决定实行报纸企业化经营方针, 多登有益广告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关于整顿和加强全国剧团工作的指示》中提出 国营剧团应采取企业化经营方针 ,逐步达到自给。1953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改组文艺团体和加强对文艺创作领导的报告》中指出:要改变作家的生活制度,鼓励作家创作, 实行 按劳取酬 原则 使作家们依靠自己的稿酬、版税和上演税来维持生活

——摘编自荣跃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逻辑》

材料二
随着西方文化思想不断涌入,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 社会主流价值观受到侵蚀,终极价值选择迷茫 等状况出现。1991年,在中宣部等单位印发的《关于当前繁荣文艺创作的意见》提出 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2011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 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把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法定化,健全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制度规范。

——摘编自任成金《建国以来我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文化单位的经营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合理性。(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管理确立的价值标准,并概述其逐步确立的时代条件。(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制度的影响,文学活动也莫不如此。对于制度的约束和引导,文人主要有三种行为方式:顺应、对抗和逃避。逃避其实也是对抗的一种形式,只不过其性质是消极的。与此相应,文学也呈现出三种基本形态:一种是顺从的,表现出 义尚光大 辞藻竞骛 的特征;一种是对抗的,表现为批判、复古的特征;一种是逃避的,表现为隐逸、萧散的特征。这三种基本形态,既可能是某一群体的,也可能是某个个体的。

——摘编自吴夏平《制度与文学研究的成就、困境及出路》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