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近代以来,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发行货币,军阀混战和地方银行滥发货币现象日趋严重。1933年,国民政府颁布《银本位铸造条例》,规定银币的铸造权属中央造币厂,其他各厂局不得铸造。1933年到1934年,美国颁布《白银法案》,并在纽约和伦敦市场上大量收购白银,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1935年,国民政府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法币制度,规定国家统一管理白银,工商业及公私往来都必须使用法币,个人持有的白银必须兑换成法币。国民政府确立了法币与英镑和美元的固定比价关系,中国经济和英国、美国经济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摘编自黄余送、裴平《民国政府的货币改革》 华北危急不断,蒋介石于1934年发表《敌乎?友乎?》一文,希望日本悬崖勒马。蒋介石见战争难以避免,遂决定以西南为抗日基地,密令沪宁地区准备作为初期对日抵抗战地,并决定敦促实施已拟具富有弹性的法币政策案,俾能支持战时财政需求。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二
一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获得国际霸权地位,首先要有巨大的经济规模,其次金融市场高度开放和资本流动自由,通过对外贸易、对外投融资等手段使本国货币走向世界,成为国际霸权货币。如果一国占世界产出比重较大、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中占有较大份额,其形成巨大优势,其经济是世界经济的指向标,其国际贸易是世界贸易的老大哥,其金融是国际金融的晴雨表,该国货币的重要地位会受到广泛认可。
——摘编自马峥《从英镑到美元:国际货币霸权转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时期货币改革的历史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20世纪相关史实,分析美元长时间成为国际霸权货币的原因。(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