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南省青桐鸣高考信息高三下学期联考(一)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0 浏览数:29

一、单选题

1.

下图是距今5800—5300年的安徽凌家滩聚落遗址生活方式示意图(甘创业绘)。据图可知,该聚落遗址(  )

A.拥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B.实现了生活上安定富足C.已经出现明显的贫富分化D.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2.

据敦煌悬泉汉简记载: 民年七十以上二百廿七人,其册(即四十)六人受米,十四人复子孙……百六十七人受杖。 受米 又称赐米制度,即官府赐予八十岁以上老者粟米; 复子孙 即免除九十岁以上老者子孙的徭役; 受杖 即赐予七十岁以上老者王杖。这体现出汉代(  )

A.社会形成敬老之风B.社会保障制度健全C.边疆民间接受儒学D.尊老政策的多样化

3.

天监四年(505年),梁武帝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开馆招生, 旧国子学生,限以贵贱,帝欲招来后进,五馆生皆引寒门俊才,不限人数 。此后,寒人凭经学、史学、文章入仕为流内官(在一定官阶、品位内)者逐渐增多。这(  )

A.适应了维护统治需要B.助推北朝封建化改革C.瓦解了士族门阀制度D.增强南朝对北方优势

4.

唐代诗人元结在《说洄溪招退者》中,描写当时道州(今属湖南)东南山区的梯田 洄溪正在此山里,乳水松膏常灌田。松膏乳水田肥良,稻苗如蒲米粒长 。然而当时岭南、剑南、黔中道的许多山区仍然进行火耕畲种。这说明当时南方(  )

A.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B.生产技术取得进步C.整体发展水平仍滞后D.精耕细作农业发达

5.

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规定,凡是选派法官及职官,都要问法书10条,在吏部候选的官员,要试判三道, 只于正律及(律)疏内出判题,定为上、中、下三等 。宋太宗时下诏规定:知州、通判及州县幕职官等,秩满进京,当令于法书内试问,如果全不知晓的,要酌情予以处罚。这些举措(  )

A.有助于吏治的规范清明B.旨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C.注重考察官员德行操守D.弥补了科举制度的缺失

6.

明代中后期,士商文化融合推进,官员、士大夫争先恐后经营牟利。一般的儒生士子,也跟风弃儒经商,或者是亦儒亦商。文学家归有光曾慨叹 虽士大夫之家,皆以商贾游于四方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官商价值观念趋同B.商品经济空前繁荣C.官场盛行贪腐之风D.程朱理学日益僵化

7.

下表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有识之士对社会形势的认识。这体现出当时(  )

人物

认识

李鸿章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郭嵩焘

先通商贾之气,以立循用西法之基

郭嵩焘

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郑观应

沧海横流、外侮存至,不讲新学则势不行

A.中体西用已成为社会共识B.政治变革已是刻不容缓C.对统治危机与变革的思考D.洋务运动影响局势变化

8.

据1909年统计,全国共有高等农业学堂5所,中等31所,初等59所,累计达95所,在校人数为6028人。各级农业学堂皆以 教授农业上所必需之知识、应有之艺能,用中国之成法,参东西洋之新理,使学者实能从事农业为宗旨 。这可以用来说明清末(  )

A.新政以传统经济思想为指导B.注重实业人才的教育培养C.选官制度改革推动学制发展D.振兴农业是国家改革重点

9.

192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时,全国报刊纷纷开辟 劳动节纪念 专栏。《新青年》辟出劳动节专号,刊载知识分子调查工农状况的报告。在上海,陈独秀也参与和指导了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希望纪念活动能 唤起中国工人的觉悟 。这表明当时(  )

A.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已经成熟B.先进知识分子重视与工农民众相结合C.工人阶级普遍接受了新文化新思想D.工农民众达成联合反对军阀统治共识

10.

四川地区的土改运动基本从1950年11月开始,分期分批进行,先试点再推广,到1952年5月结束。就全省来讲。贫农的土地由人均0.5亩增加到1.60亩,地主的土地由人均14.59亩下降为1.47亩,3600万无地和少地的贫雇农,共分得5400多万亩土地。据此可知,四川土地改革(  )

A.持续的时间长且取得了重大成效B.注意先示范再推广全国经验C.稳步推进实现农村生产力的解放D.深入广泛并推动全国的解放

11.

据考古发现,在古埃及的梅里姆达文化的第一阶段(公元前5000—4800年),其居民开始进行粮食的种植,但房屋大多逼仄简陋。在该文化的第二阶段(公元前4800—4600年)的遗址内,已经出现了粮仓和壁炉,并出土了大量的牛骨,由此可见,该地(  )

A.社会结构趋于复杂B.已经出现社会大分工C.农耕经济得到发展D.与埃及其他文明迥异

12.

西欧中世纪的政体是政与教二元政治模式,王权与教权这两个重要的政治因素在争夺权力的过程中强调各自的权利。城市也在争取自治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中世纪西欧举足轻重。由此可见,中世纪西欧(  )

A.城市借助君主的权势崛起B.政治势力的关系错综复杂C.城市争取自治的过程曲折D.存在多种竞争性政治力量

13.

在17世纪的荷兰,绘画主要是由希望装饰自己家园的市民购买的。通过贸易和工业发家致富的新精英们也在自由市场上向艺术家支付佣金来购买绘画,在自信的荷兰市民为自己画像的时候,欧洲其他国家,则多是皇室和贵族为自己画像,这反映出当时荷兰(  )

A.已具备开展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B.经济和文化居于世界优势地位C.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主义的高度D.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中心

14.

据统计,德意志帝国建立以前,只有17个城市拥有供水系统,1871年至1880年间变为53个城市,1881年至1890年间又增至75个城市,1891年至1900年间增长为99个城市。至1900年,德国所有较大的城市都已建有中央供水系统,这一变化(  )

A.有助于美化城市环境B.优化了城市基础设施C.改善了城乡居民生活D.改变了全国城市布局

15.

一战后,阿根廷共产党的领导人指出, 十月革命是消灭人剥削人、保证社会主义在苏联的胜利 。巴西有进步人士认为, 列宁是我们时代的伟人,他以最伟大的勇气来领导我们时代的社会主义革命 ,拉美许多国家还陆续建立了共产党,这反映出一战后(  )

A.拉美社会制度变革B.殖民体系走向瓦解C.国际工人联合革命D.国际政治形势变化

16.

针对目前严峻的中东局势,同美国相反,大部分欧盟国家对以色列持批评态度。比如,在国际刑事法院通缉内塔尼亚胡的事情上,美国直斥国际刑事法院的决定荒谬,但荷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多个欧盟国家却表示支持国际刑事法院的裁决。这反映出当前(  )

A.欧美盟友关系的逐渐破裂B.欧盟与美国的经济联系减少C.欧盟追求对外战略自主性D.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史料

出处

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一员……节制南北两路,统辖外夷部落,操阅营伍,广辟屯田

《钦定新疆识略》

将来关外新疆生聚滋蕃,兼可酌添郡县,而此等待食之民向外多移一人,即少耗内地一日之粟,可使盖藏渐裕,化瘠为腴

《清高宗实录》

雪山引沟渠,水旱均足恃。督臣欲招垦,条奏其事体。甘肃地即瘠,新疆利堪指

《乾隆御制诗》

今闻开设屯田,回人愿来效力者甚多

《清高宗实录》

乾隆二十三年(1758,乌鲁木齐与托克逊、辟展、喀喇沙尔共设屯兵3600名,屯地33540亩,收获粮食除留籽种外余谷35000余石,足敷官兵90007个月口粮

《军机处录副奏折农业屯垦》

自抵伊犁以来,察看该处耕种百谷,屡岁丰收,牲畜滋生繁息,其谷价较之内地颇减……贸易之民亦渐增至数万

《军机处录副奏折农业屯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乾隆时期新疆得以开发的原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的史料价值。(4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陕甘宁边区在按照 三三制 原则组建抗日民主政权时,要求在乡选中,先由乡选举委员会召集乡民大会就选举委员会公布的候选人名单进行讨论,并由全体选民协商确定被选举人名单,最后才进行投票选举。经过商讨协商选举出的代表还要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1939年,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党委、边区政府关于乡村级党组织和政府及民众团体组织问题的决定(草案)》提出: 必须经常注意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及动员工作中的民主问题 ,并且要 在乡的群众大会(或村民大会)上讨论解决 。当时边区实施的 一揽子 会的具体做法是:在召开乡参议会时,乡政府委员、行政村主任、自然村村长以及共产党支部干事作为协商主体参加会议,围绕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等涉及群众利益的大事来集体讨论、决策、分工、落实。当时,边区广大农民还可以通过参加各式各样的群众团体,表达自己的意愿,群众团体也积极吸收广大群众的意见,通过讨论协商解决群众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朱映雪《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探索——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村基层民主的探索活动。(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村基层民主探索活动的意义。(4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拿破仑通过一系列对外征战控制了欧陆大部分沿海地区,从而控制了欧洲大陆与英伦三岛之间的商品运输线路,至此,实行大陆封锁政策的条件基本成熟了。通过一系列敕令和条约,包括1806年11月颁布的《柏林敕令》翌年的两道《米兰敕令》和《提尔西特和约》以及1810年的《枫丹白露敕令》,拿破仑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他的欧陆对英封锁政策。

——摘编自翟东升《从拿破仑大陆封锁体系的失败看经济战规律》

材料二
在拿破仑看来,长期以来,英国人所倚仗的无非两点:其一是海军;其二是财富。为了破解英国的这两大优势,长于军事的拿破仑果断从英国的海军入手,企图在消灭英国海军之后直接攻击英国本土。然而,经过数次激烈的交锋后,海战的失败使拿破仑登陆英国本土的计划完全破产。于是,拿破仑采取了全面封锁对英贸易的政策。他还强迫欧洲大陆各国对法国实行关税优惠,企图用 法国制造 代替 英国制造 。结果大陆封锁政策失败,并未达到预期目的。

——摘编自韩毅《拿破仑的另一场滑铁卢

材料三
1870年以后,法国重新转向了贸易保护主义,关税税率上升25%,成为当时俄国、美国之外最高的税率,并再次与邻国爆发关税大战;法意贸易战自1889年开始,法国和意大利各自以一般税率向对方的商品征税,双方之间的对立一直持续了十年;法瑞贸易战,双方都为对方设置了更高的税率,最终两国出口贸易都损失惨重;法国与德国的贸易战也愈演愈烈。

——摘编自邹展霞《全球关税简史: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的反复博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统治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法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19世纪法国对外贸易政策中得到的启示。(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中国重要新闻标题摘编如下:

时间

重要新闻标题

来源

1981

《三中全会政策使农民一年比一年富向南生产队人平分配超一千元》

《南方日报》

1981

《学习女排,振兴中华》

《人民日报》

1982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人民日报》

198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人民日报》

1984

《庆祝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大会隆重举行》

《人民日报》

1985

《绝大多数中外合资企业盈利今后着重吸收外商投资》

《人民日报》

1987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人民日报》

1988

《海南建省》

《新闻联播》

——摘编自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等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相关角度,围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