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0 浏览数:21

一、单选题

1.

考古发现,(良渚古城)莫角山台地曾是最高统治者居住和活动的场所,整体呈长方形覆斗状,面积约30公顷,台顶与周边稻田的高差为9—15米,人工堆筑的土方总量约211万立方米。台地顶部共发现35座房屋基址,其体量和规模,体现出只有宫殿与神庙才配有的恢宏气势。这反映了(  )

A.黄河流域文明的最高成就B.王权和神权开始有机结合C.国家初始形态的组织能力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2.

春秋时期,管仲认为煮海成盐,开山成铁, 唯官山海为可耳 ,西汉桑弘羊等将这一制度加以完善。该政策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变相的税收政策,但相比于一般的征税而言,好处是 取民不怨 。据此可推知,西汉(  )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B.农民的赋税负担更加沉重C.遏止了豪强势力的发展D.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3.

北魏孝文帝留心刑法,多次下诏改定刑律,其中太和元年诏令提到 参详旧典,务从宽仁 民由化穆,非严刑所制 齐之以法,示之以礼 。从上述诏令可知,孝文帝修订律法(  )

A.深受封建主流思想影响B.借鉴南朝经验C.有意沿袭鲜卑民族传统D.意在托古改制

4.

下表是不同时期对元朝行省制的评价摘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元朝虞集《道园学古录》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元朝程矩夫注:南宋降臣《雪楼集》卷10《论行省》

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据纵横,无敢谁何。……宜罢诸处行省,立宣抚司

中国近现代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952年版

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所以这是元代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

A.行省独立于中书省管辖之外B.元朝行省制的作用无法论定C.虞集和程矩夫为当朝人其评价基本一致D.个人主观因素和时代环境影响历史评价

5.

明末清初思想家颜元把礼、乐、射、御、书、数、兵、农等作为教育内容,批判静坐读书 耗气劳心,萎惰人精神,疲软人筋骨 使人愚 ,提出与传统 主静 相对立的 主动 习行 方法,明确指出: 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 据此可知,颜元(  )

A.强调致良知的重要性B.推动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C.质疑理学的心性义理D.开始萌发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6.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等西方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了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等侵略特权。但在1863年之前,西方人在华游历的首选之地为东三省、北京和天津,而1865年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地区逐渐成为西方人游历的热门地区。这一变化最有可能是因为(  )

A.东南互保 保护列强权益B.沿海地区自然经济加速解体C.受到了政治局势变动的影响D.清廷完全沦为列强治华工具

7.

从1912年南北和谈后产生的民国政府第一任内阁总理起,到1928年总理一职被行政院长取代,十余年间共产生了32位总理(代总理)其中任职时间最短的只有6天; 三造共和 的皖系军阀段祺瑞则五次出任总理一职,但任期短则10余日,最长也不过11个月。材料可用于说明,北洋政府时期(  )

A.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议会内部党争激烈C.文官升迁依靠功绩D.责任内阁有形无实

8.

194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各边区进一步深化精兵简政。在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系统的工作人员由548人减少到100人,八路军前方总部机关和第129师师部合并办公,该区党政军脱产人员被压缩到边区人口的3%以下。该举措旨在(  )

A.改善边区政府工作作风B.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应对主要矛盾的变化D.奠定持久抗战的基础

9.

1964年,中共中央决定在三线地区开展 大三线 建设的同时,在一、二线省份各自的腹地开展以军工为主的 小三线 建设,要求把沿海城市的部分工业内迁。此举(  )

上海市包建包产江西省小三线工程项目计划(部分)

建设项目

建设进度要求

投资总额万元

施工单位

包建包产单位

宜春第一机械厂

19651966年建成

1100

上海建工局

机电一局

新民机械厂

1967年全部建成

545

由江西省安排

仪表局

江西钢厂

19651967年建成

4400

上海建工局

冶金局

吉安化工厂

19651966年建成

1200

上海建工局

化工局

A.改变了中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B.以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为出发点C.旨在应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挑战D.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10.

2024年见证了中国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伟大实践。下图表明当前我国(  )

1

2024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2

20241210日,习近平会见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

A.迎来与亚非国家建交的新高潮B.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C.打破西方大国对中国的外交孤立D.构建新型的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

11.

历史记载,一般希腊城邦的公民在战场上并肩战斗,生死与共,他们有公共的宗教生活、文化生活等。在斯巴达,公民构成城邦的职业军人和统治者集团;在雅典,公务活动非常繁忙,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见,在古代希腊(  )

A.公民城邦生活丰富多彩B.公民是城邦政治的主体C.直接民主制的优势明显D.城邦积极干预个人生活

12.

下表集中反映出阿拉伯(  )

观点

出处

自古靠商道为谋生与致富之途的阿拉伯人,从自己本民族的历史遭际中对义利获得了平衡的认识,即义中有利,利中有义,义利交融。这种文化心理沉淀,铸就了阿拉伯人谋财经商的基本心态。

程鹏,俞泉《从<一千零一夜>中商人形象看阿拉伯文化重商情结》

阿拉伯人称商人为塔吉尔。在阿拉伯语中,含有聪明人之意。古代的阿拉伯人把商人看作最受尊敬的人。

纳忠《阿拉伯通史》

A.靠商道谋生的历史由来己久B.文化传统具有 重商 的倾向C.是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D.商业发展深受儒家义利观影响

13.

1689年2月13日英国公布了 威斯敏斯特贵族院及下议院宣言 。宣言中,贵族与议员首先力陈詹姆士二世违背法律的诸多行为,认定他 自行放弃政府,造成王位空缺 。并宣布,奥伦治亲王威廉与王妃玛丽(詹姆士二世女儿)同为英国国王与女王。这些做法意在(  )

A.提升议会的地位B.否定王位的世袭制C.约束君主的权力D.提供变革的合法性

14.

19世纪初是拉美社会变革的重要分水岭,拉美独立战争后的社会政治结构较之前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下图是拉美学者依据社会阶层人数统计所绘制的19世纪拉美社会政治结构图,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19世纪拉美社会政治结构

A.单一的种植园经济是拉美发展的重大障碍B.启蒙思想加速了拉美的文化融合C.独立后的拉美社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D.美国加紧了对拉美的控制和渗透

15.

1966—1970年,苏联用于肉类、奶类、马铃薯等产品的价格补贴为385.5亿卢布,占国家预算支出的6%;1971—1975年的价格补贴为868亿卢布,占国家预算支出的9%;1976—1980年,仅肉类、奶类价格补贴就达到1000亿卢布,超过官方公布的国防预算。这些变化表明苏联(  )

A.农业生产低效制约工业发展B.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C.政府对农业的补贴不断增加D.计划经济体制优势成效显著

16.

有学者注意到,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书名中带有 全球化 字样的书籍还是屈指可数;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该类书籍数量急剧增加,一直到21世纪的前十年,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新经济形态的兴起。下表所示为2001—2006年部分新兴经济体参与的重大经贸谈判及其表现。这些谈判反映出这一时期(  )

时间

事件

新兴经济体的主要表现

200111

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

新兴经济体着力推动发展议题谈判

20039

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

新兴经济体反对发达成员的农业补贴以及市场保护

20067

六方部长会议

巴西、印度坚持立场,与发达国家互不让步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冲突不断加大B.新兴经济体主导了世界贸易规则制定C.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有所提升D.经济全球化进程受到发达国家的阻碍

二、材料阅读

17.

唐宋时期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变革阶段。为了探究这一主题,某学习小组搜集到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完成要求。(14分)
材料一
唐都长安……故常转漕东南之粟。高祖、太宗之时,用物有节而易赡,水陆漕运,岁不过二十万石,故漕事简。……(开元)二十一年……拜耀卿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江淮都转运使……凡三岁,漕七百万石,省陆运佣钱三十万缗。

——欧阳修《新唐书·食货三》

材料二
开元进士丁仙芝曾有诗云:“(明州)东邻转谷五之利,西邻贩缯日已贵 “(江宁县)长干斜路北,近浦是儿家。有意来相访,明朝出浣纱。
材料三

西汉至北宋南方人口的变迁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四
文学、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发源甚早,但到唐宋之际,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出现了文化转型期。唐朝统治者对世家大族的压制,客观上使得文化的发展失去了家族的约束和保障,传统的礼法之学渐渐崩溃,家族文化逐渐解体,文化垄断局面逐渐被打破,个人精神逐渐得到释放,民风渐变。到了宋朝及以后的时期,随着选官制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文化逐步渗透到下层民众中。平民文学兴起,白话小说大量涌现,市民文艺广受欢迎。新的平民学者群体也不断壮大,他们到处讲学,儒家思想也呈现出一定的平民精神。

——摘编自蒋晓光《唐文化发展进程与唐宋文化转型的必然性》

(1)材料一、二、三对探讨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分别有何史料价值?请对此作出说明。(6分)
(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以来古代文化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原因。(8分)

18.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乡村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教育运动,这一教育实践不仅改变了乡村社会的关系网络,而且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情感和意识。1944年,《解放日报》连续登载了几则有关家庭生活的报道。其中有一个曾经实行家长制的旧家庭,由于内部不团结,家庭成员生产情绪低。后来,在政府人员的帮助下,全家订立了生产计划,组织起来进行家庭改造。结果,家庭生活走向民主化,家庭实行会议制度,在家长决定家务事时征求全家人的同意。在生产上则实行家庭内部分工,各尽所能。他们还实行节约和奖励制度,因而全家亲密又团结。文章最后将这个家庭誉为 新民主主义农民进步家庭中优秀的典型
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后,乡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乡村社会建设带有一种重要的全新的顶层制度设计与规划,成为党和政府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自觉政治行为。经过土地改革,在广大乡村形成了 人人有地、户户种田 的小农经济格局。农业合作化是党和政府继土改后大规模的有计划地改造农村社会的又一次尝试。在土改运动中,作为宗族重要标志的祠堂被充公,公田被没收,宗族宗法制度的原有保障功能被国家有计划的经济资源配置所代替,土改后的农民失去了宗法、宗族的依靠,渐渐向国家靠拢,其民族意识和社会意识逐步形成。新中国采取一系列措施,清除了农村中的封建地主和宗族势力,原有的乡村传统权威被打破,在乡村建立起来的党的基层政权填补了由于乡绅的缺失而呈现的乡村权力真空。

——摘编自李伟、杨芳《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乡村社会改造》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乡村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教育运动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乡村社会改造的主要措施。(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50年5月,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旨在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 舒曼计划 ,英国明确表示不会参加任何涉及转让国家主权的欧洲一体化倡议,从建立欧共体的最初讨论起,荷兰、比利时就对没有英国的参与实现西欧国家深层次的经济合作表示怀疑,但英国并不打算接受六国在拟定《罗马条约》之际已经制定好的共同体运作规则。在保守党首相麦克米伦执政期间,英国改变了对共同体的政策,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从拒绝逐步走向接近,在1961年首次提出加入欧共体的申请,法国总统戴高乐担心随着英国的加入,共同体将染上大西洋色彩,于1963年委婉拒绝了英国的加入申请。1967年,英国再次提出申请,但戴高乐的态度依然强硬。法国总统戴高乐担心英国加入欧共体后会向法国的地位提出挑战,影响法国对欧洲的领导。此外,戴高乐反对美国插足欧洲事务,而英美特殊关系以及美国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加深了戴高乐的怀疑。后经双方让步,1973年1月英国正式加入。

——摘编自【法】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英国对加入欧共体态度变化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脱欧的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趋向。文化自觉的建设的过程,不但是一个积累财富的过程,也是一个继承、弘扬、汲取、创造文明成果的过程。包含着对于长期积淀下来的优秀民族传统的熟悉与热爱,也包含着对于传统的创造性的弘扬与发展,将传统引导到现代,还包括着文化上的创新精神。

——摘编自王蒙《王蒙谈文化自信》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 文化自觉 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