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四川省巴中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19 浏览数:15

一、单选题

1.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许多件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青铜器和玉礼器,如图1。据此可知(  )

戴金面罩的青铜人面像


玉璋

图1

A.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B.古蜀地区产生华夏认同C.夏商王朝已经统治四川D.中原文化影响古蜀文明

2.

孔子的弟子大多出身于平民,如颜回、子路、曾参、仲弓等,他们生活贫困简朴;也有个别商人出身,如曾从事投机贩卖的子贡;还有一些出身于贵族,如鲁国的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宋国的司马牛等。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血缘政治业已衰落B.传统秩序遭到破坏C.文化教育得到普及D.士阶层的强势崛起

3.

中国传统艺术讲究 书画同源 。东汉以后,书法逐渐成为人们欣赏的艺术,从魏晋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大家,如钟繇、王羲之等,他们将书法艺术推向一个高峰。人物画也在同时期趋于成熟,顾恺之成就最高,山水画开始兴起。这一时期的书画艺术(  )

A.受科技进步的影响B.是民族交融的产物C.在风格上趋于统一D.体现儒家的感召力

4.

唐前期,政府重视马的杂交改良,不仅从西域输入大批的良马以改良马种,也通过互市引进异域良马,史载: 大唐接周隋乱离之后,仅得牝牡(雌马和雄马)三千,从赤岸泽徙之陇右。肇自贞观,成于麟德。四十年间,马至七十万六千匹。 据此推知唐前期(  )

A.民间畜牧业发展较为成熟B.国家的军事体制得以完善C.注重与周边地区经济交流D.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

5.

宋代人们可以随时到官府纠举刑事案件,而民事诉讼则限于农闲时期。政府规定: 所有论竞田宅、婚姻、债务之类,取十月一日以后,许官司受理,至正月三十日住接词状,三月三十日以前断遣须毕。 这表明宋朝(  )

A.灵活与务实的执政理念B.司法活动渗透经济功能C.注重社会治理的时效性D.政府行政效率日益低下

6.

元初北方汉族士人对辽朝延续儒家文脉,承继唐朝遗韵,以及武力功业予以肯定,又认为辽朝仅是因袭前制,儒学、科举等并无创新,存在种种弊端。这种认知体现了北方士人(  )

A.对王朝变迁的矛盾心态B.对元朝政权的隐约期许C.与新兴政权的积极合作D.文化心理认同有待加强

7.

图2是中国古代某朝代经济循环示意图(局部)对图2承载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

图2

①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初具规模 ②政治中心北移拖累经济发展
③银丝贸易成就朝贡贸易体系 ④ 人口爆炸 条件逐渐具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

1907年,清政府试图通过改革地方行政制度 裁抑督抚之权限 ,将 财政及兵马之事权,悉收回于中央政府 ,因遭到大部分督抚反对,收效甚微。这反映出(  )

A.晚清汉族官僚集团的崛起B.中央与地方关系日趋紧张C.清政府丧失自我革新能力D.中国政治近代化步伐加快

9.

下表是对北洋军阀时代部分军阀信息统计。据此可知,北洋军阀时代(  )

派系

人物

为政举措

背后势力

北洋军阀

直系

冯国璋

设立军事研究所、陆军讲武堂、水师学堂

英国、美国

皖系

段祺瑞

三造共和、收复外蒙

日本

奉系

张作霖

制定文官的考试制度,创办东北大学

日本

西南军阀

滇系

唐继尧

兴办教育、筹办市政、发展实业

英国、美国

桂系

陆荣廷

剿灭游勇、反抗法军、讨袁战争

英国、美国

晋系

阎锡山

推行禁烟、天足;设人民会议等机构

日本

A.历史沉沦与历史上升并存B.中国社会近代性已成主流C.中国的屈辱地位得以改变D.经济现代化条件充分具备

10.

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向红四军前委发出的指示信中提到: 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如有人怀疑红军的存在,他就是不懂得中国革命的实际,就是一种取消观念。 这说明当时(  )

A.工农武装割据成为全党共识B.新型军队建设理论臻于完善C.民主革命理论内涵再添新篇D.苏维埃政权的建设成果斐然

11.

下表是1978——1984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情况统计表。
1978—1984年农民收入增长情况
对该表信息解释合理的是(  )

A.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现缩小趋势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变革C.国民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D.所有制变革释放农村经济活力

12.

公元541年,黑死病开始在埃及爆发,542年席卷埃及、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次年传到君士坦丁堡,并传播到整个小亚细亚、色雷斯和伊里利亚,还通过美索不达米亚传入波斯,并向西传播到意大利、高卢。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天主教神学世界观受冲击B.区域文明交流互动较频繁C.疫病影响历史发展的走向D.阿拉伯世界纽带桥梁作用

13.

中世纪晚期的意大利人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君主制是防止暴政的上策,而多人统治的共和政体往往会出现阴谋、纷争乃至内战;但丁认为有必要建立拥有最高裁判权的世界帝国,这样才能避免彼此不相隶属的政体间的争执,抑制权力的贪欲。上述观点反映了当时(  )

A.人文精神的传播B.多重治权的冲突C.政治体制的演进D.王权强化的趋势

14.

1890年,伯恩施坦(第二国际领袖之一)在《社会民主党在议会中的地位》一文中宣称: 走完全政治自由的道路,是通过议会制度,而不是绕过议会制度 ,主张通过议会道路和平进入社会主义。这一思想(  )

A.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B.表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存在隐患C.正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为列宁主义的产生奠定思想基础

15.

图3为英国实行自由贸易的逻辑体系。据此可知,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主要目的是(  )

图3英国自由贸易的逻辑体系

A.保障技术革新优势B.确立世界工厂地位C.维护经济霸主地位D.迎合世界市场发展

16.

1966年,戴高乐强调: 法国不会接受在北约内部处于从属地位 ,随即致信美国总统约翰逊: 正式要求盟军与北约机构撤出法国,法国不再接受北约的军事指挥,但不准备完全退出联盟。 这折射出(  )

A.西欧经济已经复苏B.国际关系复杂多变C.欧美关系走向破裂D.国家主权意识回归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古代中国广泛将最新科技运用于军事领域。战国末年,《墨子·备高临》中提到用 连弩之车 守城池。至汉代,可用于攻城的大型弩也出现了。唐代锻造技术不断发展,反复淬火、温度掌控、折叠钢等堪称世界一流,可以大量制造精良的陌刀,陌刀在历次战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火药发明后,中国迅速发展火器并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箭、火铳、火炮等火器已得到广泛运用。元代以后,随着火器技术的发展,中国军队逐渐出现装备火器的编制。明军普遍装备火器,战术和编制均倾向使用火器,火器运用进入鼎盛时期。明代中期,戚继光镇守北疆蓟镇,麾下使用枪炮等火器的士兵已占编制总数的50%左右。约在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中国的火药与火器技术传到印度、阿拉伯,并经阿拉伯传到欧洲。

——摘编自刘诚《中国古代军事科技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实力派人物开始把注重点放在向西方学习,制造先进武器,引进西方机器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上来,开展了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一开始的目标是增强军力,创办 自强新政 求强 ,1862年曾国藩在安庆设军械所,这是中国第一家近代军工企业。随后一大批现代的军工企业和军事装备纷纷诞生。1862年试制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自行建造的第一艘木壳轮船 黄鹄号 成功,揭开了中国自造轮船的序幕;1872年3月,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巡洋舰 扬武 号建成下水;1884年金陵机器制造局开始仿制加特林机枪……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次大飞跃。

——摘编自袁鹰《中国近代军事科技略观》

材料三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简称 二炮 )是伴随着我国 两弹一星 成功的步伐而诞生的。1966月7月1日,经毛泽东主席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正式组建。90年代,江泽民同志为二炮题词: 加强战略导弹部队建设,保卫祖国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2003年,二炮针对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大趋势,实施一体化科研机制改革,建立一体化科研队伍。2015年,二炮更名为火箭军,开启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发展的新征程。火箭军自成立以来,新型导弹不断入列,形成了核常兼备、型号配套、射程衔接、打击效能多样的作战力量体系。

——摘编自王永孝、刘一代《二炮:坚不可摧的和平盾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军事科技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洋务运动时期的军事工业。(7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国军事科技发展历程中获得的启示。(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中美关系
中美如何相处,既关乎两国人民福祉,也关乎世界前途命运。只要中美合作,就可以办成许多大事好事。同时,中方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美方对中国实施的非法无理打压。

——2024年12月17日中国外交部讯

美俄关系
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普京。如果美国现在退出,乌克兰将面临危险,欧洲危在旦夕。自由世界有累卵之危,这让那些想要伤害我们的人更加胆大妄为。我要向普京总统传达的信息很简单,我们不会袖手旁观,我们不会屈服。

——拜登国情咨文

中俄关系
俄中合作符合两国人民利益。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协作是国际生活中的重要因素。俄中贸易额将继续增长,两国联合投资项目为未来提供保障。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年度记者会上的表态

根据上述材料,对大国关系的未来发展走向做出判断,并简要分析。(可以从两国关系或国际关系整体发展进行分析,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12分)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恩格斯在谈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世界市场的不发达情况时曾经指出: 这个世界市场当时还是由一些以农业为主或纯粹从事农业的国家组成的,这些国家都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 但是五十年代以后,法、美、德、俄等国渐次成为世界工业和贸易的中心。184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分别为45%和21%,美国分别为11%和9%,德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占12%,法国在世界贸易中占12%。到1900年,美国为31%和12%,英国为18%和19%,德国为16%和13%,法国为7%和9%,俄国为6%和3%;在工业生产方面,美国已经超过英国,德国即将赶上英国。在对外贸易方面,德国和美国正在急起直追。新的工业中心和贸易中心的形成,说明国际生产和交换,已经不再以英国一个国家,而是以一系列国家为中心来发展了。
……
中国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闭关自守的门户已被打开,广大的国内市场逐渐变成世界市场的一部分。1895年帝国主义正式取得在中国的设厂权以前,外国资本在中国非法设立的工厂至少有10多家,1890年仅英国银行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就达30个,1892年在各通商口岸进出轮船总吨位中外国轮船占到77.8%。

——摘自柯阳《谈谈世界经济的形成》

材料二
战前,世界市场在国别构成上比较单一,少数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市场占绝对统治地位。广大亚非拉国家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由于它们处于附庸地位,对外贸易几乎完全由宗主国主宰。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殖民体系瓦解了,涌现出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主义国家。世界市场变成了由多种经济类型的国家构成的既统一又对立的复合体,可分为工业发达国市场、发展中国家市场和社会主义国家市场。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打破了世界市场由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并没有导致统一的世界市场的瓦解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缩小,这个统一的世界市场仍然存在并且不断扩大。

——摘自童书兴《对战后世界市场若干特点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世界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并说明这一时期世界市场对中国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后世界市场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10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