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芙蓉中学等高一第二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16+3)【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19 浏览数:10

一、单选题

1.

表1所示为秦朝部分刻石上的内容。这可用于说明秦朝(  )

表1

刻石名称

内容

琅琊刻石

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石门刻石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

A.农业的基础性地位B.政府支持商业发展C.经济呈现繁荣景象D.石刻文化十分兴盛

2.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采取鼓励养马、免徭役,设马政机构等举措,次年,又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与乌孙。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推动对外经济交流B.配合对匈奴的战争C.开通陆上丝绸之路D.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3.

天宝元年(742年),唐代科举实行纳省卷制度,按照礼部要求,科举士子在应试前须向主试官公开呈送行卷(指应试者将自己的文学创作加以编辑,写成卷轴),相当于正式考试前的初试。这一制度(  )

A.是对察举制的传承与创新B.削弱了士族阶层的影响力C.极大提高了科举考试难度D.增强了人才选拔的灵活性

4.

据史载,五代十国时期洛阳出现了牙行,由专门负责沟通商品交换双方的中间人——牙人组成。 在京(洛阳)市肆,凡是丝绢、斛斗、柴炭,一物已上,皆有牙人。 这反映了该时期的洛阳(  )

A.手工业商品化程度较高B.商业组织进行垄断经营C.商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D.商业社会已经开始成型

5.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指出: 凡春种欲深,宜曳重挞;夏种欲浅,直置自生 地势有良薄,山泽有异宜 良田宜种晚,薄田宜种早 。据此可知,贾思勰(  )

A.主张通过垦荒来发展农业生产B.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C.注重对农业生产技术进行总结D.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6.

宋仁宗时期,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针对军队战斗力不强的现状,他提出要加强对武将的选拔和培养。但在实施过程中,他的举措遭到众多文官强烈抵制,这些文官一致认为武将权力增长会威胁国家稳定。这反映出北宋(  )

A.朋党之争日益激化B.崇文抑武观念浓厚C.君主权力亟待强化D.文官集团把控朝政

7.

元朝京师大都的粮食供应严重依赖南方,每年都要通过大规模漕运与海运从江南地区调运大批粮食。其中海运极为关键,在忽必烈的支持下,朱清和张瑄等人开辟了海运航线(如图1所示),将粮食从南方运抵京师。这可用于印证元朝时期(  )

图1

A.交通运输系统臻于完善B.北方农业生产全面衰退C.南方经济地位日益重要D.南北经济差距逐渐缩小

8.

明朝小说中出现了大量商人形象,如《济公全传》中的王太和,父母双亡、家产被骗,靠现有资源经商,两三年攒下五六十两银子。《初刻拍案惊奇》中的王生首次经商就遭强盗抢劫,第二次经商在婶婶帮助下得以继续,却仍失败,但他未放弃,最终获得成功。这些商人形象的出现源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B.正统观念的瓦解C.市民阶层的崛起D.商人地位的提高

9.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江苏士人陈逢衡根据英俘安突德的口供及图说撰写了《英古利纪略》一书,书中对英国的地理位置、辖地、风俗、服饰,语言、技艺等均有记载,但陈逢衡仍认为英国是中国 西南一大国 。这反映出当时(  )

A.士人阶层推动思想革新B.英国对中国的文化渗透C.传统观念对认知的影响D.对外交流推动观念更新

10.

1875年,福州船政局拥有行政管理人员197人,其中,来自士绅阶层的有171人,士绅阶层中具备官阶品级的有120余人,少数毕业于新式学堂的人员进入船政局任职,他们也是依据官阶来确定职位与薪资的。这些现象从侧面反映出(  )

A.洋务企业的管理走向规范化B.洋务运动得到社会广泛支持C.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的艰难D.清朝统治阶级思想的保守性

11.

1920年,某刊卷首发刊词指出: 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资本主义在欧美已经倾于崩坏了,在中国才开始发达,而他的性质上的罪恶也照例扮演出来了。代他而起的自然是社会主义的生产方法。 这表明(  )

A.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B.马克思主义已在国内得到传播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已开启D.中国共产党开辟了革命新道路

12.

表2所示的内容截取自某著作的目录。其中 处对应的标题应该是(  )

表2

第三章

全国抗战的实现

国民政府宣布自卫抗战

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抗日救亡运动的空前活跃

A.西南大后方的奠定与营建B.敌后战场的抗战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西安事变的解决

13.

1948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行币制改革,并承诺发行金圆券有 十足准备 ,且限额发行20亿,但20亿金圆券按照兑换比价折合法币为6000万亿元,这个数字是当时流通的法币总额660多万亿元的九倍。这(  )

A.直接导致国民党大陆统治的覆灭B.表明解放军第二条战线取得胜利C.严重破坏了国统区的金融业秩序D.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专制统治

14.

1949年6月,上海市军管会发布命令禁止外币、金银币的流通,同时取缔黑市,打击各类投机活动,军管会包围并查封了当时作为银元投机中心的上海证券大楼,并逮捕投机倒把的首要分子。这些措施意在(  )

A.稳定金融秩序B.加速上海解放C.保障自由竞争D.统一物资管理

15.

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有地方干部私下向中央领导同志表达对 包产到户 的焦虑,邓小平表示, 不要争论 ,就这么干下去, 就实事求是干下去 。邓小平的这一表态(  )

A.遭到 四人帮 的批判B.重申了党的组织路线C.拉开了农村改革序幕D.有利于促进思想解放

16.

共建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后,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长沙、义乌、广州、苏州等地纷纷开通西行货运班列。新疆多地也开通了发往欧洲各国的西行班列。这有助于(  )

A.打开大国外交新局面B.推动国内区域的同步发展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践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二、综合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
中华早期文明是由多个区域文明共同构成的,如黄河流域文明、长江流域文明、辽河流域文明等。这些区域文明在各自发展的基础上,逐渐走向交融。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到青铜时代,再到早期国家的形成,中华早期文明发展脉络清晰,这体现在社会组织、生产技术、文化传统等多个方面,为后世中华文明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基础。农业是中华早期文明形成的经济基础,尤其是栗作农业(黄河流域)和稻作农业(长江流域)的发展,为人口增长和社会复杂化提供了物质保障。中华早期文明在多元发展的同时,逐渐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认同,如对祖先崇拜、礼仪制度、宇宙观的认同。这种文化认同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的整合,最终形成了以中原为核心的中华文明体系。

——摘编自王震中《中华早期文明的特征及其形成过程》

(1)根据材料,概括中华早期文明发展的主要特征。(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华早期文明,以 多元·交融·发展 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2分)

三、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两只老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歌,其曲调源自欧洲童谣。被誉为 中国儿歌第一曲 ,传唱度极高。1926年,国民革命军政治宣传科科长、共产党员邝鄘以《两只老虎》的曲调为基础,重新填词改编成《国民革命歌》,此后《国民革命歌》在民间广泛传唱。1926年7月,国民政府教育行政会议通过 推行国歌案 ,将《国民革命歌》定为代 国歌 。在激昂的歌声中,北伐军势如破竹,顺利占领武汉三镇,并于1927年2月在武汉正式成立国民政府。当时有人赞誉《国民革命歌》道: 我国当一九二五年大革命发动时,以一首国民革命歌,卒能使一般民众,无论男女老幼个个能唱,因此革命的思想,借以贯通,北伐的事业,赖以完成。

——摘编自马乐等《革命与童谣:从〈国民革命歌〉到〈两只老虎〉》

材料二
《国民革命歌》歌词如下: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后来在实际传唱过程中,人们在中间加了一段: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国民革命歌》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首军歌。

——摘编自崔若男《音乐和政治:〈国民革命歌〉的生成、传播与流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革命歌》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革命歌》广泛传播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12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群众的经验,于1980年发布文件,肯定了包产到户的必要性,指明了它的适应性,并强调推行责任制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决不能一刀切。随后,全国各地发展出多种形式的责任制,显示了各自的适应性和优越性,其中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是包产到户:一是突破了原来只在边远山区和长期贫困落后地区实行的设想,逐步向更大的范围扩展;二是包产到户本身大部分又发展成为包干到户,也就是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大包干。1982年春,党中央发布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提出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生产责任制的一种形式,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将逐步发展成更为完善的集体经济。

——摘编自吴象《我国农村伟大希望之所在——关于联产承包制的调查与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业生产责任制发展的表现。(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变革的认识。(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