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15+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19 浏览数:10

一、单选题

1.

考古发现,在内蒙古赤峰大甸子遗址出土二里头风格的陶爵和陶鬶;在浙江、上海一带马桥文化中出土二里头文化的陶觚;在四川三星堆出土二里头文化风格的铜牌饰。这些发现说明,当时(  )

A.区域间文化交流频繁B.中原王朝统治范围不断扩大C.手工业生产技术成熟D.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2.

据《史记》记载,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 。因其先祖曾侍奉过周文王,国君被封为子爵诸侯。后来楚国发展强大后,认为子爵和自身实力不相配,请求加封,但遭拒绝,国君熊渠曰: 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乃自立为王。这反映了(  )

A.周天子的核心地位稳固B.楚人与华夏各族同源共祖C.政治利益影响华夏认同D.传统政治秩序已彻底破坏

3.

汉初,随着黄老政治的推行,汉律大体沿着轻刑的方向不断修改,如惠帝除挟书律,高后除三族罪和妖言令,文帝除收孥相坐律令和处以族灭之刑的诽谤妖言罪。汉武帝时期,汉朝的法律又转向严密苛酷。这一转向(  )

A.吸取了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B.标志着法律体系日益规范C.表明法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D.基于加强大一统统治需要

4.

据史料记载,东晋时期,建康有人口4万户。梁朝时,建康人口达到28万户,城区扩大,东西南北各40里,其发展规模与繁荣程度,可比之于汉代的长安和洛阳。这一记载可以说明,当时(  )

A.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在南北对峙中北方处于明显劣势C.江南开发取得一定成效D.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已定型

5.

隋唐之前的史书,多为个人著述。593年隋文帝下令禁止私人撰史。唐太宗时设立史馆,修纂前代史及本朝史,并令宰相监修,正式确立了官修正史和宰相监修的史书编纂体制。较之前,唐太宗的做法(  )

A.扩大了宰相的政治权力B.意在彰显政权的合法性C.开创纪传体编史的先例D.杜绝了民间修史的现象

6.

北宋时,江淮、两浙、荆湖、福建等地佃户在完成当年收成之后,经与地主商量可去佃种别的地主的土地。佃户在购买三、五亩土地之后,也可以脱离原来的地主,而自立门户。由此可知,北宋(  )

A.农民享有较大的自主权B.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大变革C.契约租佃关系开始出现D.官府对民众的控制日益加强

7.

与1785年西藏地方政府发行的银币相比,如图所示货币最大不同点在于钱币正面由汉字取代过去藏族文字。这一不同(  )

1791年中央政府在西藏地区发行的乾隆宝藏币

A.践行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B.体现了清朝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C.宣示了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经济主权D.见证了清朝政府对西藏管辖权的开启

8.

1900年6月,清廷发布 宣战 诏书。随后,盛宣怀急电李鸿章、刘坤一及张之洞三人,向他们分析形势,提议搁置朝廷命令,不随京城局势起舞,提议得到了接电者的积极响应。据此可知,这些做法(  )

A.推动了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B.阻止了中国滑向半殖民地深渊C.使华北地区免受战火的蹂躏D.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9.

1926年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整理党务第二决议案》规定: 本党党员未受准予脱党以前,不得加入其他党籍,如既脱本党党籍而加入他党者,不得再入本党。 决议颁布后,中共声明今后将不从国民党员中吸收新党员。这折射出(  )

A.国共合作已全面破裂B.国民党内部矛盾重重C.中共革命影响力增强D.革命领导权已经转移

10.

据统计,在陕甘宁边区安塞、绥德、吴堡、米脂4县中,共产党员在乡(市)参议会中分别占18.4%、13.8%、29.1%、18.2%;在晋察冀,国民党驻边区的联合办事处主任郭飞天被选进了参议会;在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临时参议会中,有国民党人士50余人。这些统计表明(  )

A.社会各阶层的权益得到了保障B.革命统一战线得到进一步巩固C.国共合作开始深入到政治领域D.中共致力于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11.

1947年5月,南京中央大学、清华大学等相继开始罢课,后来,沪、宁、苏、杭等城市高校学生5000多人汇集南京举行示威游行,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全国民众的声援。这些行动(  )

A.表达人民和平建国的强烈愿望B.暴露出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C.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加速了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

12.

20世纪50年代初,全中国大街小巷都张贴着各种形式的爱国公约。如表是清华大学档案馆珍藏的一份1951年哲学系订立的《爱国公约》。爱国公约的制定(  )

文字内容部分

①拥护毛主席、拥护共产党、拥护共同纲领、拥护人民政府、拥护人民解放军;

②反对美帝侵略台湾朝鲜、反对美帝单独对日媾和、反对美帝武装日本西德;

③积极参加抗美援朝运动,支援中国志愿军,支援朝鲜人民军;

④协助政府镇压反革命;

……

A.反映中美关系由合作走向冲突B.说明抗美援朝已取得伟大胜利C.表明了人民高度认同新生政权D.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3.

1964年8月,中央书记处专门召开讨论 三线 建设问题的会议,会上强调, 三线 建设必须紧急推进,要在偏远山区建设备战基地,要将 三线 区域成功建设为能够适应战争需要的战略大后方。这反映了三线建设旨在(  )

A.奠定工业化发展基础B.增强国家的国防能力C.平衡东西部经济发展D.改善国民经济的布局

14.

据国务院办公厅1991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广州市指令性计划工业产值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0.6%,市场调节部分占到77.6%、在社会零售商品总额中,市场调节价占80%、深圳、珠海则几乎没有了计划产品。这些调查数据表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C.特区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者D.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得到贯彻

15.

2014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该规划对儿童教育和健康实施全过程保障和干预,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规划覆盖了832个原国家级贫困县,累计1120万儿童受益。该规划的实施(  )

A.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B.消除了城乡贫富差距过大问题C.表明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D.贯彻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统治者意识到原本有效的女真政治制度并不能建立正常的统治秩序。金熙宗继位初, 循辽、宋之旧,颁新官制 ,吏员制度正式确立。以尚书省令史为例,主要由进士出身的文资官、宰执子,还有枢密院、御史台、六部、统军司令史转补来充任,其出职(直接获得官职任命,无需参加选拔考试)年限在120个月,吏员出职为官员队伍输送了新鲜的血液。随着科举制日渐专尚词赋,吏员群体在行政方面的能力凸显出来。金代吏员出职没有最高官品的限制,省令史、护卫、奉御均有出职而致位宰执的情况。金代形成了完备的吏员制度,为后世吏员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摘编自王雷《金代吏员研究》

材料二
元代重视吏员。实行科举前,主要通过宿卫、儒和吏三种方式选官,由吏出官者,约占 十九有半 ;实行科举后,科举取士,三年仅百人,故时有 我元有天下,所与共治,出刀笔吏十九 。吏员来源广泛,如地方耆老等推荐地方德才之人为吏;辅助吏员的工作人员,通过推荐成为吏;官学儒生通过考试从事吏职等。吏员考课周期较短,一考仅90—120天,积两考即可出职正七或从八品,积三考即可出职六品以下各官,最高官职限制在四品,吏员出职 须以九十个月 。吏员出职打破了官、吏之间的界限,入吏等于入官,用吏就是选官,吏制即为官制。

——摘编自夏春涛《中国历代治理体系研究(上下册)》

注:吏员,作为中国古代各级官署中的具体办事人员,是我国古代官僚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代实行吏员制度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一、二,比较金代与元代在吏员制度上的异同。(8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元时期吏员制度所起的作用。(4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20世纪初,列强大肆在华掠夺铁路利权,通过经济渗透等方式使中国处于事实上被瓜分的境地。1910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迫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 铁路国有 政策,将已收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 国有 ,随即与四国银行团订立借款修路合同,四国银行团享有这两段铁路的修筑权和继续投资的优先权,激起粤、鄂、湘、川等省人民的强烈愤慨,其中,川汉铁路董事局致电邮传部,恳求 俯顺民情,请予仍旧办理 ,未果后,随即要求政府归还民间路款,仍毫无结果,人心愤激难平。四川、云南、山西等省保路运动逐渐展开。一时间,拒借外债,集股办路,自保路权,蔚然成为全国性的保路风潮。保路运动的深入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铁路事业的发展,并使全国人民逐渐对清政府感到失望,转为对革命的同情和支持。

——摘编自姜涛、卞修跃《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保路运动的历史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保路运动的影响。(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1928年颁发的《井冈山土地法》,提出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所有,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尽管统一进行再分配,但这与农民固有的地权私有意识存在一定差距。1929年颁发的《兴国土地法》,将 没收一切土地 改为 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 ,从法律层面上重新确定了土地革命的没收对象,一定程度地打消了农民的顾虑,有助于农民切身体验到革命带来的实惠而起来支持革命。此外,一些地方苏维埃政府和根据地依据具体斗争形势,很早便提出并实行了土地农民私有的政策。193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实行土地登记的布告》,最终肯定农民土地私有。至此,中央苏区完成了土地政策从土地国有到农民私有的转变。中共土地政策的调试在把农民动员起来的同时,又避免了苏区社会大范围的持续动荡。

——摘编自叶美兰、黄正林等《中华民国专题史第七卷中共农村道路路索》

(1)据材料,概括中共土地政策演变的特点。(7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共土地政策实施的意义。(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时期

表现

两汉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后,陆上丝路开启,并出现首次繁荣。东汉因内患不断而放弃对西域的控制,丝路已无当年繁华。

隋唐

隋唐丝路迎来第二次繁荣。安史之乱后,对外贸易转向海路,丝路再次衰落,陆路从主路逐步逆转为海路的补充。

宋元

宋代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保证了海上丝路的持续兴旺。元朝时丝路成为帝国内部交通路线,海路亦畅通发达。

明清

明朝开始海禁,清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仅保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海上丝路走向衰落。

民国

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希望建设一个庞大的中国铁路网,其中包括修建与欧亚各国贯通的铁路。

新中国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期间,分别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截至20231月,中国累计已经同150多个国家签署合作文件。

——摘编自彤新春《一带一路:包容、开放的亚欧命运共同体》

选取材料中的整体或部分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以 丝绸之路的变迁 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