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上海市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4 浏览数:10

一、材料阅读

1.

天下·粮仓 (16分)

(一)粮食之于国家

(1)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直接表现在人类开始(2分)
        A.采集渔猎 B.农耕畜牧 C.定居生活 D.制作陶器
(2)从世界范围看,各地区的先民培育了多种农作物,请在地图上将作物与其培育地相匹配。(填涂字母,6分)
①玉米与马铃薯
②稻与粟
③大麦与小麦
①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
(3)有学者认为,比起其它作物,谷物种植在国家形成中的作用更显著。这一观点的可理解之处在于____、____(双选4分)
        A.谷物生长周期更短,产量通常大于其它作物
        B.谷物易储存且量化简便,易于被攫取和课税
        C.谷物产量增加,产品的剩余推动了阶级分化
        D.谷物种植技术更易掌握,使其种植得以推广
(4) 玉蜀黍……苗高三四尺,成穗如秕麦状,苗心别出一苞,苞上出白须垂垂,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 以上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2分)
        A.《齐民要术》 B.《唐本草》 C.《本草纲目》 D.《农书》

(二)国家之于粮食

(5)汉初,大臣贾谊上书建议 驱民而归之农,……使天下各食其力。 大臣晁错提出 务民于农桑,薄赋敛 。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2分)
        A.以农为本 B.戒奢从简 C.兴修水利 D.工商皆本
(6)以下材料中有利于说明国家推进粮食生产的有____、____(双选4分)
        A.前3世纪修筑都江堰 B.17世纪拉美发展种植园
        C.苏联人民加入集体农庄 D.国产首台东方红拖拉机出厂
(7)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粮食生产与国家之间的关系?(4分)

2.

法制之光(25分)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孟子
(1)请将以下法律文件填入相应的空格中。(6分)
        A.《唐律疏议》 B.《十二铜表法》
        C.《铸刑书》 D.《法国民法典》
        E.《罗马民法大全》 F.《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法律文件

主要特点

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

罗马法体系形成的标志

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

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

中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2)阅读以下材料,比较唐律与罗马法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并简要说明。(9分)

唐律

罗马法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法是最高的理性……是一种自然权利,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

犯罪之人,皆有条例。断狱之法,须凭正文。若不具引,或致乖谬。违而不具引者,笞三十。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避惩罚。……保护私有财产。

为宋、明、清立法蓝本,影响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亚洲多国家立法。

为近代欧洲法律体系奠定了基础,其精神被各国立法所遵循。

——部分内容摘编自《唐律疏议》、《罗马民法大全》

(3)《合众国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两国法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依据以下材料及所学,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____、____(双选,4分)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B.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C.都是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 D.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或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1787年美国《合众国宪法》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依法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6分)

3.

循图识世界(22分)
地图既是空间信息的载体,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

图一: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202502231021279065

图二:15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世界形势图

202502231021279065

图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

(1)依据图一,为人类最初的文明定位并概括其分布特点。(4分)
(2)依据图二,近代欧洲崛起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三选,6分)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拿破仑战争
        E.洲际贸易
(3)依据图三,以下解读正确的是____、____(双选,4分)
        A.推动世界各地经济文化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C.两次工业革命为主要驱动力 D.缓和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4)有学者说 真正的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 综合以上地图,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8分)

4.

自在 · 自觉 · 自为 (29分)
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个动态的过程,经历了 自在 自觉 自为 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自在的中华民族是历史上中国各民族长期相互交流交融的结晶。这个结晶的成型是在五大基础上形成的:一是地缘基础……;二是经济基础……;三是族群基础……;四是政治基础……;五是文化基础……。

——杨文炯《从民族自在到民族自觉》

材料二
如果说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中华民族的觉醒还处于 精英在觉醒,大众在沉睡 的层面,那么经过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就开始出现了社会意义上的群体觉醒。不过,在这个阶段,像鲁迅所描述的那种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的部分人的沉睡现象还是依然存在。但到20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社会就最终迎来了举国上下全民族的觉醒,这一棒就让我们这头东方睡狮完全醒过来了。

——邓运山《从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抗日战争,看近代中华民族的大觉醒》

材料三
自为 阶段,中华民族在多元一体基础上的共同体特征愈发凸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且内生的追求,这将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

——李静《从自在、自觉到自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

(1)中华民族作为一个 自在 的民族实体是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形成的。
①依据材料一,将时间轴与相关内容补充完整(填涂字母,6分)

①中国版图逐渐定型_________ ②依傍河流原始农耕的发轫__A__
③华夏认同观念出现_________ 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创建__C__
⑤儒学始成社会主流意识形态________
②两宋时期,辽人自称 中国 ……金人进入中原后,援引 中原即中国 懂礼即中国 等汉儒学说,自称中国,认为金、宋都是 中国 。上述现象反映的是( )(2分)
        A.各民族生活习俗渐趋一致 B.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各民族文化认同趋势加强 D.中原地区经济文化始终领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对中华民族 精英觉醒 群体觉醒 全民族觉醒 的相关史实各举一例加以说明。(6分)
精英觉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体觉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民族觉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1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