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黑龙江省龙东联盟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黑龙江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0 浏览数:19

一、单选题

1.

春秋时期,卫懿公爱鹤如命,让鹤乘轩车出行,封为 鹤将军 ,后来当外敌入侵,士兵百姓纷纷四处逃散。卫懿公派人抓住逃跑的士兵问道: 你们为何不守城抗敌,而是自顾逃跑? 众人回答: 尊敬的王,让你心爱的鹤将军为你作战吧,我们在你心里不重要,也就不需要我们守城了。 可见当时(  )

A.文化多元包容,选拔人才方式独特B.中央集权初步形成,国君肆意妄为C.政治生态失衡,传统秩序遭到践踏D.社会风气奢靡,贵族追求享乐成风

2.

察举制下的考试在西汉时并不占主导地位,考试只是区分人才高下,授官大小的参考。至东汉时,为纠正察举荐人之滥,开始注重考试,形成察举与考试相结合的选士制度,而且考试成份日益增加。这反映出察举制(  )

A.选官日益理性B.以考试为基础C.注重品德才能D.打破门第限制

3.

忠孝都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一般来说,在忠孝之间统治者往往更重视忠,但是魏晋南朝的世族把宗族利益置于王朝之上,保卫宗族胜过捍卫王朝。这主要是因为(  )
①政权频繁更迭 ②门阀制度盛行 ③儒学危机出现 ④人口流动频繁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4.

女真歌舞《臻蓬蓬歌》是一首辽朝末年讽喻统治者因政治腐败而即将亡国的预言诗,在辽东京(今辽阳)、西京(今大同)等地广为流传。徽宗年间又在京师(今开封)一带流传,用以预示靖康之变。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各族间和平共处促进文化交流交融B.统治者对民间文化管控乏力,致其肆意传播
C.女真族音乐成就突出主导文化发展D.民间文艺作品对社会现实具有敏锐的洞察性

5.

雍正二年的《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概》碑记述:社旗县山陕会馆的卖货行户由原来的数家增至二十余家,各家戥秤大小不一。于是合行商贾会同集头等齐集关帝庙公议,规定 秤足十六两,戥依天平为则 ,并约定公议之后,不得私自改换戥秤,如不遵者,举秤禀官究治。这说明会馆(  )

A.是政府设立的管理商业的机构B.主要功能是调解商业纠纷C.具备规范商业秩序的重要作用D.促进了区域间的贸易往来

6.

光绪帝在1898年8月的上谕中说:即如刘坤一、谭钟麟,总督两江、两广地方,于本年五六月间谕令筹办之事,并无一字复奏。迨经电旨催问,刘坤一则籍口部文未到,一电塞责。谭锺麟且并电旨未复,置若罔闻。可见(  )

A.通讯方式落后使政令传达不畅B.守旧势力激烈阻挠变法开展C.光绪帝急切求变地方应接不暇D.晚清中央集权面临严重挑战

7.

中国的共和基础之硗薄,专制传统之深厚,让人们习于帝制,疏于共和。仅靠国家高层精英发动的一场革命,权力不过仍然在高层流转,帝制忽而来去,便在意料之中。 可见袁世凯复辟帝制这一现象,从深层次反映了(  )

A.民族工商业发展艰难,共和制缺乏经济根基B.辛亥革命不彻底,民众仍受专制观念禁锢
C.民国初年政治构建不够完善,提供可乘之机D.列强奉行以华治华政策,支持袁世凯复辟

8.

如表为民国时期经济发展的部分数据。这反映出当时(  )

年份

工农业生产总值

农业

工矿业

产值

占比

产值

占比

1920

219.03亿元

165.2亿元

75.4%

53.83亿元

24.6%

1936

306.12亿元

199.23亿元

65%

106.89亿元

35%

——资料来源: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

A.安定的社会环境保障经济发展B.近代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建立C.政府经济政策调整的成效显著D.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9.

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我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三反 运动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 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五反 运动。这些斗争旨在(  )

A.加强党的领导地位B.规范经济建设秩序C.巩固新生人民政权D.推行社会主义改造

10.

如图是西北油漆厂工人王宝强工资表(元/月),其工资迅速增长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力实施C.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全球市场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11.

如图所示金币是一枚金币的正反两面,金币周边有一圈希腊字母,左边图像是湿婆站像,右面金币描绘的是身披华丽斗篷,准备向佛祖敬献香料的国王站像。这枚金币最早制作于印度的(  )

A.吠陀时代B.贵霜帝国C.笈多王朝D.德里苏丹国

12.

1086年,由国王指定的教俗封建主在英国全境进行广泛的土地调查。内容包括地产归属、庄园的面积、工具和牲畜数量、农民人数等。调查结果汇总整理,编定成册,称《末日审判书》,作为征税的依据。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英国(  )

A.国民宗教信仰虔诚B.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C.王权统治趋势加强D.外来征服者的暴力掠夺

13.

17世纪开始,荷兰在与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争夺海上贸易权的同时,与穆斯林商人、日本海商、中国海商和东南亚本地王公等国围绕东南亚和东亚的海上贸易权展开激烈争夺。这一时期荷兰贸易霸权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先进的社会制度B.灵活的商贸方式C.发达的航海技术D.广阔的贸易网络

14.

如表是英国近代不同时期为解决城市问题颁布的法案。这些法案的颁布表明英国(  )

年份

名称

内容

1601

《济贫法》修正案

建立了为贫困无助者提供居住和工作的济贫制度

1848

《城市公共卫生法》

解决城市公共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866

《城市环境卫生法》

旨在解决城市环境卫生问题

1868

《工人住宅法》

解决贫民窟问题

1880

《雇主责任法》

雇主应对雇工的安全负责

1909

《城市规划法》

政府开始规划城市的建设

A.政府职能不断扩大B.工业革命加剧社会矛盾C.民主程度显著提高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完善

15.

在俄罗斯历史的某一时期,农民因难以忍受深重负担而发起暴动;大批工人由于饥饿和工厂停工而纷纷从城市逃往乡下,成为 背口袋的人 (搞粮食投机的人)。为解决这些问题,当时政府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B.实行余粮征集制C.开展农业集体化建设D.实施新经济政策

16.

20世纪60年代西方最著名的大众文化英雄是甲壳虫(披头士)乐队,他们采取了爵士乐、摇滚乐等美国流行音乐的风格,在即兴发挥的表演和对权威的嘲弄中加入了一种真正属于工人阶级的感觉,表达了一种渴望享受生命乐趣的情感,引领了六、七十年代世界各个国家的流行文化方向。这一文化现象反映了(  )

A.跨国文化交流的历史趋势B.打破政治观念枷锁的强烈诉求C.资本主义弊端的充分暴露D.提高工人阶级地位的普遍要求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吾松素称奢淫黠傲之俗,已无还淳挽朴之机。兼以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如瓦楞鬃帽,在嘉靖初年,惟生员始戴。至二十年外,则富民用之,然亦仅见一二,价甚腾贵……万历以来,不论贫富,皆用鬃,价亦甚贱。再如布袍,乃儒家常服,迩年 为寒酸。贫者必用绢色衣,谓之薄华丽。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二
成化以前,平民不论贫富,皆遵国制,后渐侈,士夫峨冠博带,而稍知书为儒童者,亦方巾彩履色衣,富室子弟或僭服之。

——【明】《新昌县志》卷四《风俗志》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商人服饰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商人服饰变化的原因。(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38年,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1840~1919年)研究的开山之作中提出, 我国到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 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能有相当的成绩,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已 向近代化走了好几步 。蒋廷黻认为洋务运动的成绩在于开启了 全盘西化 的步伐,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材料二
在1947年出版的《中国近代史》中,范文澜将洋务派定性为 经外国侵略者改造,适合镇压太平天国的新封建军阀 ,认为洋务运动的直接后果是 加深殖民地化 。1954年,他在第九版《中国近代史》中再次强调: 曾国藩是近百年来反动派的开山祖师……他的继承者——人民公敌蒋介石——把他推崇为 圣人 ,以此来麻醉青年,欺骗群众……”这些观点为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全盘否定洋务运动定下基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顾琼敏《历史解释及对解释的解释》

按:蒋廷黻(1895—1965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史学博士,曾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历史系执教。1935年,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长;后在国民政府从事外交事务,1945年被任命为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
范文澜(1893—1969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之一。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曾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执教。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蒋廷黻和范文澜对洋务运动观点的不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观点差异的原因。(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指出: 自然法是正当的理性准则,它指示任何与我们理性和社会性相一致的行为就是道义上公正的行为,反之,就是道义上罪恶的行为。 他强调战争应具有正当理由,比如为了自卫、恢复自己的财产等,并且在战争过程中也需遵循一定的法则,不能肆意妄为。

——摘编自段倩倩《对格劳秀斯正义战争理论的简析》

材料二
1928年8月,德、美、比、法、英、意、日、波、捷等15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签订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和解决一切争端和冲突。截至1933年,加入国共计63个。……缔约国对公约提出了各自的保留条件,即各国都拥有自己 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 的权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两者对待战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非战公约》的历史意义。(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歌曲是时代的心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按:佳木斯市是解放战争初期由中国共产党直接控制管理的省会城市、经济重镇。《咱们工人有力量》创作于1947年,马可作词、作曲,用东北地区民间秧歌调与号子的节奏作为艺术表现形式,旋律坚实有力、豪迈热烈。最初由佳木斯发电厂工人演唱。
结合所学知识,对《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歌曲进行赏析。(12分)(要求:自拟题目,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