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联合检测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0 浏览数:64

一、单选题

1.

粤北石峡文化遗址(距今4500年—4000年)是迄今为止广东省境内发现石质生产工具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工艺制作水平最高的文化遗址。其中发现了大型石质工具和有段石器,出土了段锛、石钺、石镞、石凿等生产工具,这些物品呈现了切割、一面钻孔、细磨和抛光等技术。这反映出该地先民(  )

A.已经熟练掌握青铜冶炼技术B.手工业已从农业分离并趋向专业化C.以渔猎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D.阶级分化和社会分工进一步精细化

2.

西汉察举制下,选官权掌握在地方长官手中。这一权力配置,使得地方长官极易因私心作祟,在举荐人才时偏向门生故吏、好友亲朋。更有甚者,不惜营私舞弊、朋比结党,严重破坏选才公正性,这成为察举制难以根除的最大弊端。这反映出(  )

A.察举制选官标准不清晰B.选官制度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C.西汉逐渐无力控制地方D.权力缺乏监督易导致腐败滋生

3.

杜佑《通典》记载:唐天宝八载(公元749年), 通计天下粮仓屯收并和籴(买粮食)等见数,凡一亿九千六百六万二千二百二十石 。这表明唐朝(  )

A.土地兼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B.农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C.民间私人贮藏粮食数量庞大D.经济重心南移速度明显加快

4.

《元史》记载: 中书令耶律楚材以《大明历》(祖冲之创制)后天(比实际天象滞后),乃损节气之分,减周天之秒,去交终之率,治月转之余,课两曜之后先,调五行之出没,以正大明历之失。 这反映出元代(  )

A.理学思想推动科技的发展B.形成了完整的历法体系C.天文历法具有一定科学性D.科学技术成就领先世界

5.

军机处 平章军国之政,以赞上治机务 ,而实际成为皇帝内廷的办公厅或机要室,便于君权的无限发挥。形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军机大臣秉承皇帝旨意办事B.军机处机构简单而且效率高C.军机处地处内廷且位置隐秘D.军机大臣皆为皇帝近臣亲信

6.

1864年之后,清政府为鼓励和吸引各地移民前往湖州,先后在地方设立劝农局、招垦局等机构,并制定了很多招垦的优惠政策。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应对列强侵略带来的边疆危机B.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C.恢复经济并巩固封建统治秩序D.缓解国内日益尖锐的矛盾

7.

下表所示是中国近代早期民族工业的代表性企业。表格中的信息反映出(  )

年份

地点

创办人

名称

特点

1866

上海

方举赞、孙英德

发昌机器厂

中国最早的私人经营的近代企业

1873

广东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

1878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天津第一家近代化私人面粉工厂

1895

江苏南通

张謇

大生纱厂

中国近代首个以机器替代手工的棉纺企业

A.近代民族工业地域分布均衡B.洋务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兴起C.民族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D.早期民族工业集中于轻工业

8.

民国时期的文学,涌现出鲁迅的《呐喊》《狂人日记》、沈从文的《边城》《长河》、老舍的《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展现了文学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其原因主要是(  )

A.政治变革的推动B.经济发展的促进C.文化交流的影响D.社会矛盾的激发

9.

下图是一幅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漫画,这幅漫画作品的寓意是(  )

A.强调群众基础对抗战的重要性B.说明抗战对文化艺术的影响C.表达出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心D.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

新阶段中国外交,坚持全球视野下的战略定力。在国际形势充满不确定性时,中国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积极应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一带一路 倡议,不仅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更彰显大国担当,以中国智慧与方案,为全球治理注入正能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主要表明当代中国外交(  )

A.以提升自身国际地位为目标B.以推动区域合作为主要任务C.重点发展与大国间友好关系D.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11.

美洲古代三大文明,即玛雅、阿兹特克与印加,在诸多领域成就卓越,为后世遗留下丰富遗产。玛雅文明的天文、数学造诣非凡,其精湛工艺也令人赞叹。然而,这一璀璨文明却突然消失,给世人留下了无尽谜团,引得无数人探究。这表明(  )

A.古代文明发展具有复杂性与神秘性B.美洲文明对世界文明影响较为深远C.美洲三大文明中玛雅文明成就最大D.西方殖民者入侵中断美洲文明进程

12.

尽管非洲大陆各国规模大小各异、成型时间先后不同,但非洲很早便步入国家形成阶段。透过津巴布韦、刚果、阿克苏姆、加纳等非洲文明古国的古老文化、艺术、政治、经济与社会风俗,可以了解古代非洲的文化内涵。这段描述体现出(  )

A.非洲文明具有丰富多样的特质B.国家的规模影响了非洲文明的发展C.成型时间主导非洲文明的特色D.文化交流是非洲文明发展主要动力

13.

下图所示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厂的场景。图片中的信息反映出(  )

A.环境污染制约工业化进程B.铁路运输成为主要运输方式C.经济发展新旧并存的现象D.蒸汽机广泛应用受到的局限

14.

欧洲,这片多民族、多文化汇聚的区域,自远古起便存在不同族群与文化相互交流的悠久历史。近代,欧洲作为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区,在文化、艺术、科技等诸多领域,皆蕴含着众多值得人们深入探究的内容。这表明(  )

A.欧洲文化发展具有融合性的特征B.近代科技进步依赖于文化交流C.文化艺术是欧洲发展的核心动力D.多民族共存决定欧洲文化走向

15.

二战后,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潮流。它如同一股强劲的力量,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企业的决策方向与竞争战略布局。如今,其带来的诸多效应,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都愈发受到各国企业人士的高度关注。这充分说明(  )

A.各国企业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B.经济全球化带来更多发展机遇C.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竞争的加剧D.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的影响巨大

16.

伴随世界殖民体系的崩塌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初现端倪。日本实现崛起,西欧走向复兴并联合,新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第三世界也蓬勃兴起,它们皆成为冲击两极格局的关键力量。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两极格局自身的逐渐瓦解B.多种力量中心的崛起发展C.世界殖民体系的加速崩溃D.新科技革命的进一步推动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东吴两晋时期,广州逐渐成为海上丝路的始发港。各国 舟舶继路,商使交属 。邻近交州湾港口的一些东南半岛国家,也 舍近求远,径来广州通商 。例如扶南国(中南半岛上的国家)与日南港密迩(靠近),但却 暹商货至广州 。输入的商品主要有象牙、犀角、珠玑、玳瑁、玻璃器、吉贝(棉布)、郁金、苏合、沉檀等等。从广州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漆器为大宗,还有从高凉郡(今阳江高州一带)运来的 生口 (奴隶)。

——摘编自张难生、叶显恩《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

材料二
唐朝时 广州通海夷道 极具影响力。自中唐伊始,海上丝绸之路便已成为连接东方与西方的主要通道。此时,以东方唐帝国与西方阿拉伯商人为核心的世界海洋贸易圈逐渐成形。在当时的海洋贸易格局中,西非与东非地区以阿拉伯为核心开展贸易活动;南亚地区则以印度河口和锡兰岛为中心;东南亚地区的贸易中心是室利佛逝(位于今印尼、马来西亚一带);而在东亚,中国的广州无疑是海洋贸易的关键枢纽。

——摘编自国家文物局《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闭江、浙、闽三海关 ,限中西贸易于广州一口。自此, 广州独擅中国对外贸易之胜场(其势延至鸦片战争后之19世纪50年代)。且整饬中西贸易体制:粤海关司征榷之务,并辖行商 十三行司与外商贸易之事,兼管约外商 定黄埔港为外国商船之泊所,澳门为各国商人之共居地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东吴两晋时期王朝对外贸易的发展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唐朝时期的 海洋贸易格局 。(4分)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广州在古代中国海外贸易中的地位。(4分)

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早在北美殖民地时期,向西移民的运动就已经开始了。南部的奴隶主、北部的土地投机商和工业资本家、高利贷者和普通老百姓,都希望在西部获得土地。19世纪初期以来,美国的领土扩张吸引了大批外来移民,移民队伍向西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不断地迁移到西海岸,参与交通运输建设和发展农牧业,开采大量自然资源。

——摘编自张友伦《美国西进运动探要》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后的美国随着购买、兼并、抢夺土地增多,再次出现了西部 地广人稀 的局面,于是又一次形成了汹涌的移民潮。美国国会于1862年通过的《农业调整法案》,对在北部、西部发展农业的人给予政府补贴。1862年颁布的《宅地法》,进一步刺激了西进运动的发展。在西进运动、移民浪潮、工业发展等因素的共同促进之下,美国最终完成了自己的 西部大开发 ,才发展成了今天的美国。

——摘编自【美】伊莎贝尔·威尔克森《他乡暖阳:美国大迁移史》

(1)根据材料一,概述 北美殖民地时期 向西移民运动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美国再次形成移民潮的社会条件及其对美国文化形成的作用。(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姓名

生卒年

主要事迹

唐群英

18711937

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中国女权运动领袖、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辛亥革命功臣、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为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立下奇功

吕碧城

18831943

中国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

林徽因

19041955

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诗人、作家。作为建筑学家,她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的设计工作。作为诗人和作家,她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多种形式的作品

——摘编自上海市妇女联合会《近代女性史研究资料汇编》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论点,归纳时代特征并予以阐述。(要求:符合答题格式,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四、综合题

20.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西方人极为守时,这一习惯与近代以来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在长期发展中,他们形成了很强的时间观念,进而养成守时的良好习惯。所以在西方,若要拜访他人,务必事先约定。不仅要明确拜访目的,还须详细说明时间与地点,只有经商定确认后,拜访才可进行。而且,不谈年龄、收入等内容。这鲜明体现了西方多元文化中的某种特征。

——摘编自【英】约翰·贝奇《西方文化通论》

材料二
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围绕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让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一起,为人类提供所需要的精神指引。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多元文化的独特性。(4分)
(2)根据材料二,围绕 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准确,表述成文,结合材料,史论结合,逻辑严密)(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