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7.2013—2014学年度 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一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27 浏览数:161

一、单选题

1.

唐德刚:这 是一种从「部落主义」(tribAlism)演化出来的职责不分、组织松散、以封君个人为中心的一种原始性的部落制度 。他所说的制度是(  )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井田制

2.

宋高宗对大臣说,今后凡是 批降御笔处分 ,虽然出自 朕意 ,但必须 经由三省、枢密院 ,如果出现不当,允许大臣们 奏禀 。宋孝宗任命曾任王府教授的刘章到漳州做知州,因遭到谏议大夫王大宝的抵制而没有执行。这表明(  )

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B.君主专制制度强化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君权受到很多威胁

3.

中国古代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历史的延续,这种 制度化 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下列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

A.郡县制的推行B.小农经济发展C.军机处的设立D.重农抑商松动

4.

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这句谚语反映的是(  )

A.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B.耕织结合的商品经济C.铁犁牛耕为主的耕作方式D.自给自足的市场经济

5.

唐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唐玄宗时期的32万7千贯。宋朝最高年铸币量是唐玄宗时期的20倍。这说明(  )

A.宋代商业发展高于唐代B.唐代商业发展十分落后C.宋代冶炼水平大大提高D.宋代完全放弃重农抑商

6.

宋代在户籍管理上明确设立 坊郭户 (城市居民)和 乡村户 户籍,这种户籍划分主要反映了(  )

A.城市经济不断发展B.市民政治地位提高C.商业地域限制打破D.官府限制商业发展

7.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西方列强的强烈抗议下,清政府规定今后 夷人 均称为 洋人 夷务 均叫 洋务 。这表明(  )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B.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加剧C.清政府被迫放弃天朝上国观念D.清政府外交基本实现近代化

8.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评说洋务运动:(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清政府自强运动的目的就是要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漂亮的拳击手套 是指(  )

A.政治体制B.军事技术C.生产技术D.思想文化

9.

章开沅认为:中国人对待外来文化经历了从 愤悱 讲画 再到 变力 的过程,认识上从情感走向理性,实践上变革的动力和力度也在逐步深化。其中 愤悱 讲画 变力 所代表的派别顺序正确的是(  )

A.顽固派/洋务派/革命派B.革命派/顽固派/洋务派C.洋务派/革命派/顽固派D.顽固派/革命派/洋务派

10.

下图是《时报》在1907年8月26日刊登的漫画。图画中间的长柄勺代表官员,他们从代表民众的坛子里舀出资源,再将它经过政府这一漏斗,注入外国人的茶壶中去。这主要说明了(  )

A.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工具B.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加剧C.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D.清末 新政 收效甚微

11.

孙中山先生早年考察欧美,发现欧美社会虽然强大,但两极分化极其严重,劳动人民终年当牛作马,生活朝不保夕。基于这种认识,孙中山主张(  )

A.建立中华民国B.实业救国C.推翻清政府统治D.平均地权

12.

下列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地点

创刊时间

出版期数

劳动与妇女

广州

1922

11

周刊

新妇女

上海

1920

25

半月刊

妇女评论

苏州

1920

9

半月刊

解放画报

上海

1920

24

月刊

妇女声

上海

1922

10

半月刊

妇女评论

上海

1923

104

妇女周报

上海

1922

189

周刊

妇女与家庭

上海

日刊

A.辛亥革命的推动B.五四运动的影响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国民革命的推动

13.

据下图分析,造成共产党力量发展的可能是(  )

年度

共产党员数

工会会员

农民协会会员

1925

994

450000

200000

1926

12000

1200000

3000000

1927

57000

2800000

9800000

A.北伐战争B.辛亥革命C.义和团运动D.抗日战争

14.

蒋介石在抗战胜利时说:“……我们一贯声言,只认日本黩武的军阀为敌,不以日本的人民为敌;今天敌军已被我们盟邦共同打倒了,我们当然要严密责成他忠实执行所有的投降条款,但是我们并不要报复,更不可对敌国无辜人民加以污辱,……则冤冤相报,永无终止。 此讲话具有(  )

A.强烈的民族情绪B.浓烈的复仇情绪C.宽容的和平色彩D.软弱的投降色彩

15.

章百家(党史专家):我觉得1945年是一个很关键的时刻,几乎是唯一有可能走上和平建国道路的一个机会。下列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  )

A.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的签订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三大战役的胜利D.1949年国共北平和谈

16.

下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新中国的成立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7.

美国中国学之父 费正清说: 在外交上,他先与苏联结盟,后又与苏论战分裂,继而由反美到和美,主演了战后国际关系史上最重要的数幕剧。 费正清所说的他是(  )

A.袁世凯B.孙中山C.蒋介石D.毛泽东

18.

刘少奇: 这是中国人民100多年英勇斗争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近代关于宪法问题和宪政运动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此讲话的时间可能是(  )

A.过渡时期B.十年建设时期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19.

古希腊城邦建筑广泛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与这种建筑风格的形成相关的是(  )

A.民主政治的完善B.法律至上原则的确立C.农耕经济的发达D.基督教思想的传播

20.

道格拉·斯诺斯、罗伯斯·托马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中说:1500年被历史学家普遍看作是中世纪社会和近代社会之间的分水岭。这一新时代的最初两个世纪的历史非常重要,发生了一系列不同的事件。 新时代的最初两个世纪 西方发生的 一系列不同事件 不包括(  )

A.商业革命B.殖民扩张C.世界市场形成D.马克思主义诞生

21.

当今世界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国家迈向发达国家行列的关键第一步是(  )

A.代议制的确立B.新航路的开辟C.蒸汽机的改良D.海外市场的建立

22.

不幸的是当欧洲文明日趋分裂之时,也正是我们中国西化运动逐渐加深之日。就在我们决定搞全盘西化之时(1919年五四运动),也正是他们彻底分裂之日。 唐德刚所说的欧洲文明 彻底分裂 是指(  )

A.马克思主义诞生B.十月革命C.巴黎公社D.苏联解体

23.

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 。材料认为 冷战格局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B.战时同盟解体C.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D.国家实力变化

24.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4年5月28日出席西点军校毕业典礼时发表演讲,他表示,美国打算成为 未来100年内的世界领袖 。这说明(  )

A.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B.美国力图构筑单极世界C.两极格局遭遇严重挑战D.一超多强局面不复存在

二、材料阅读

25.

选官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

——范晔《后汉书﹒樊条传》

材料二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者也。

——《晋书·刘毅传》、《晋书·王沉传》

材料三 中国历代开科取士录取文、武状元人数一览表  

朝代

年代

开科次数

登科人数

有名可查一甲人数

武状元
人数

备注

进士

诸科

特奏

小计

状元

榜眼

探花

 

618—907

263

6656

6656

158

29

19

41

  

960—1279

118

42459

16336

38477

97272

118

95

83

78

材料四 1905年慈禧太后发布上谕停止科举考试。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何种选官制度?选官的标准各是什么?(4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中宋代登科人数较唐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相对于材料一、二中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具有什么特点?并据此分析科举制的意义。(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废除科举制的背景。(6分)【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作答】

三、简答题

26.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大体上经历了六次政治选择,其中前两次是:19世纪60年代到1911年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 1911年到1913年孙中山的议会民主政治模式。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6分)
(1)萧功秦教授评价晚清的开明专制化模式是 旧瓶装新酒 ,其中 旧瓶 是指什么? 新酒 又是指什么?(6分)
(2)概括孙中山的议会民主政治模式有哪些内容?(4分)
(3)孙中山的议会民主政治模式主要借鉴了美国的经验。美国的近代民主政体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其基本原则有哪些?(6分)

四、材料阅读

27.

(20分)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 语言 ,它的变化记录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元元年,高宗又 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并金带;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并银带;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石带;庶人服黄,铜铁带

——《新唐书 ·车服志》

材料二 在各个通商口岸城市,衣着华丽、不循规制者大有人在;……新式学堂里生动活泼的学生装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新式军队也一改过去兵勇时代邋遢的形象,呢制军装映衬出军人威武的英姿;民国以后,……衣饰上的平等观念更是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

——苏文生、赵爽《西风东渐——衣食住行的近代变迁》

材料三 19世纪的后三十年西方女性裙子的重心移向后臀,并用堆积的大蝴蝶结和褶裥来增加后部的丰满感,上体的造型则是突出胸部的丰满。……塑造出的是既窈窕又丰满、既迷人又端庄的西方美女形象。

——张乃仁、杨蔼琪著译《外国服装艺术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服饰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分析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8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后期西方女性着装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