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3510.2015届 广东省韶关市高三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4
浏览数:126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单选题
1.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
这两种制度
”
分别是指(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和郡县制
D.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日本著名汉学家斯波义信在《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一文中认为:
“
宋代商业的性质和规模,与此前一千年时期相比,则全部悬殊天隔,已不可同日而语。
”
下列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事实不包括( )
A.城市中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
B.城郊与乡村的
“
草市
”
更加普遍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手工业中出现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
存理去欲
”
或
“
存心去欲
”
的修养论、
“
格物
”
或
“
格心
”
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反映出理学家( )
A.注重研究自然科学
B.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C.注重研究人文科学
D.以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有学者认为:
“
1840—1919年的八十年间,可以说是中国社会震动最烈,经济变迁最显著的非常历史时期。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该阶段
“
经济变迁
”
的是(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洋务企业的兴衰
D.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1899年,孙中山在东京与梁启超讨论土地问题时说:
“
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已,农之所以困也。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然后授之田,直纳若干租税于国,而无复有一层地主从中睃削之,则民可以大苏。
”
由此可见,孙中山在土地问题上的主张( )
A.与罗斯福相似,主张国家干预
B.与资本主义一致,主张土地私有
C.与马克思主义相似,主张土地国有
D.与斯大林模式相似,主张农业集体化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蒋总统集》记载
“
国民党党员成分中,70%以上是工农,20%以上是小资产阶级。
”
这一状况可能出现的年份是( )
A.1921年
B.1925年
C.1931年
D.1939年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改变
“
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
”
的劳动状态,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 )
A.开展土地改革
B.实施
“
一五
”
计划
C.
“
大跃进
”
鼓干劲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某西方学者指出
“
幸福就是心灵合于完全德性的现实活动。
”
这一言论最有可能来自( )
A.启蒙运动时期
B.宗教改革时期
C.人文精神的起源时期
D.文艺复兴时期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有学者评论:
“
英国
‘
光荣革命
’
(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
‘
控制者
’
的办法。
”
作者所说的能长期控制
“
控制者
”
的办法是( )
A.分权制衡
B.议会权力至上
C.国王
“
统而不治
”
D.两党制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0.
某位历史学者在查阅19世纪中期的一些文献,发现热气、臭气、烟气、毒气等字眼都是描写城市环境最为常见的词汇。该城市最有可能是( )
A.中国北京
B.英国伦敦
C.美国纽约
D.日本东京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阅读右边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士兵在革命胜利后可能遇到的现象是( )
①政府退出一战,自己不必去前线打仗 ②家里的粮食不能拿到市场上买卖
③首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怪现象 ④沙皇专制统治结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2.
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
“
新规
”
定调。
“
新规
”
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
“
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
”
的外交政策。拜登说:
“
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
”
从拜登的话中我们可知美国( )
A.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B.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
D.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阅读
13.
15至20世纪,人类历史的发展在经济领域经历了重大转变,其中货币流通、世界市场、国际贸易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材料需要再压缩)(26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始自晚明(15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前半叶),社会转型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白银的货币化。……货币经济的扩大发展,在中国和西方几乎是同步的。
——《晚明社会变迁研究》
材料二
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
“
白银的世界货币中心地位在世界上持续了几个世纪后逐渐被黄金取代。……二战后,美国把黄金与美元挂钩,创立起
“
美元帝国
”
。
——寇玉琪《货币:统治世界的终极武器》
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西方国家
“
货币经济扩大发展
”
的经济和文化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能主导世界市场的政治、经济原因。(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
美元帝国
”
得以建立的时代背景。(4分)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规范世界市场秩序做出了哪些努力?(4分)
(4)
“
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
。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4.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6分)
材料
以下几个因素可以解释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的文官候选人一直是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技术。
其次,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因此也就毫不奇怪,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最后,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也应负部分责任。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在民国初期起了主要作用,但他们却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6分)。
(2)请结合史实举两例说明
“
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
”
。(8分)
(3)结合史实简述近代中国是如何建立起
“
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
”
?(4分)并概括近现代史上中共是如何从
“
照搬别国道路
”
到
“
走自己的路
”
。(8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