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7.2015届 河北省唐山市高三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7 浏览数:174

一、单选题

1.

(江西吉安三校高三10月联考)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和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 。据此判断这一农具应是(  )

A.犁具B.灌溉工具C.播种工具D.除草工具

2.

(2011年5月肇庆市二模13题)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 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 这体现了(  )

A.三纲五常B.发明本心C.格物致知D.经世致用

3.

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 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 这说明开平煤矿(  )

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B.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C.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D.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

4.

下表是 1880年与1930年中国国民收入和人口增长 表(据《中国近代经济史》)该表能反映出当时(  )

国民收入亿元

年增长率(%)

人口千人

年增长率(%)

人均收入

年增长率(%)

1880

1930

1880

1930

1880

1930

14343

25798

121

377636

500789

058

38

5151

062

A.民族资本主义持续快速发展B.民生状况有所改善C.人口增长制约了工业化进程D.政府忽视近代化建设

5.

图7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军事路线图。与此对应的革命发展趋势是(  )

A.从学习英美转向以俄为师B.从进攻城市转向农村发展C.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D.从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

6.

从1993年3月到1998年2月,八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40多个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如《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等。这些立法的主要目的是(  )

A.规范生产经营行为B.保障企业合法地位C.建立民主法治国家D.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7.

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一决定的核心主张是(  )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B.加强教育,提升民族素质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增强国力

8.

(2012年汕头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第一次测评19题)当波斯人占领古希腊城邦福西亚时,福西亚人选择的不是带上整座城市,而是带上所有的人民,乘船航行到西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这说明(  )

A.古希腊人具有法律至上观念B.古希腊实行城邦民主制度C.古希腊人具有人文主义精神D.古希腊人誓死捍卫城邦领土

9.

它是一个被创造物,但是它有权毁掉它的创造者。它既是一个由立法机构任命的行政体,又是一个可以消灭立法机构的行政体。它是被造的,但它可以破坏;从起源上讲它是派生的,但在行动中它却具有毁灭性。 这里的 是指(  )

A.国王B.议会C.内阁D.首相

10.

18世纪末,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后来,这种路便取其设计人的姓,取名为 马卡丹路 ,简称 马路 。马路的出现主要是适应了(  )

A.产业变革的需要B.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C.农业灌溉的需要D.对外殖民扩张的需要

11.

汤因比说: 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 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

A.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B.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D.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二、材料阅读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 关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图示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3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特点。(8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应该如何评价经济全球化?(6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国秦代中央权力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古代雅典政权机构简表

机构名称

主要职能

人员构成

产生办法

公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内政、外交、军事,集体选举、审查、任免官员

全体公民

全体公民自觉参加

五百人议事会

常设管理机构,召集公民大会并提出议题;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

10个部落中各选50人组成

抽签决定人选

十将军委员会

执行机构,统率军队,参与政治;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

每部落一名将军

各部落首先差额选举,公民大会举手表决

民众法庭

司法、监察机构,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

普通公民

从公民中抽签决定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两种不同政体的认识。(12分)

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摘自《文献通考》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敝,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摘自《朱子语类》

(1)依据材料,概述两则材料对宋初改革的不同评价。你认为影响对同一历史事件产生不同评价的因素有哪些?(8分)
(2)有人说,这一时期通过改革形成了 政治新格局 ,你是如何理解的。全面评价该格局带来的影响。(7分)

15.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英国的工业革命一爆发,法国就意识到不得不紧紧追上。所以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到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工业化也基本完成,成了欧洲第二个工业化国家。

——选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 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 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分别指的是什么?(6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作者对 英国革命 美国革命 法国革命 在现代民主政治方面影响的评价?(9分)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1年12月24日,日军调集12余万兵力、飞机200余架、各类大炮600多门,开始强渡新墙河,拉开了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序幕。
吸取前两次会战的经验教训,薛岳制定了 天炉 战术,在诱攻及伏攻地区纵深配备兵力,从四面八方像巨炉熔铁般围歼日军。为保证战术运用成功,20余万民众将新墙镇经荆州镇至长乐街的公路、桥梁彻底破坏,将田地放水成为一片沼泽,致使日军重炮兵、骑兵部队无法通过。为策应湘北战场,12月25日赣北作战开始,到1942年1月6日结束。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方战报称日军伤亡56944人,我方损失为28116人。重庆各报纸连续以大量篇幅报道战况,并发表评论祝贺长沙第三次大捷。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1月11日的社论中写道: 敌人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同时进攻湘北,这在政治上是想表示它既可在海上进攻英美,也可在陆上同时进攻中国,以炫耀其兵力,……此次长沙大捷,是有着国际意义的。 《阵中日报》1月31日社论称: 使全国将士心理上为之一变。因为过去一般人都有这样的错误心理,都是说敌人的箭头面向谁,谁就倒霉。这次可以证明你只要有卓越之指导,必死的决心,一样地也是攻不动的。 伦敦《每日电讯报》说: 际此远东阴霾密布中,惟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辉夺目。 会战后的第22天,美国政府决定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贷款。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日军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背景与目的。(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取得重大胜利的原因和影响。(9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1940年6月18日戴高乐在英国对法国发表广播演说: 我是戴高乐,我现在在伦敦。我向目前正在英国领土上和将来可能来到英国领土上的持有武器或没有武器的法国官兵发出号召,向目前正在英国领土上和将来可能来到英国领土上的一切军人工厂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发出号召,请你们和我取得联系。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法兰西抵抗的火焰决不应该熄灭,也决不会熄灭。 这标志着由戴高乐领导的 自由法国 运动开始了。在整个战争期间,戴高乐念念不忘的是法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戴高乐从1958年开始连续当了11年总统,他领导制定《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重新确立法国的政治体制。在他任内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外事务上。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 戴高乐主义
材料三 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因心脏病猝然逝世。蓬皮杜总统于次日向法国人民发表广播讲话: 戴高乐将军逝世了,法国失去了亲人。1940年,戴高乐将军拯救了我们的荣誉。1944年,他领导我们走向解放和胜利。他使今天的法国有了自己的制度、独立和国际地位……让我们向法国保证,我们决不辜负我们所得到的教诲,愿戴高乐将军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网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 戴高乐主义 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5分)
(2)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对法国和法兰西民族做出的卓越贡献。(10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