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3547.2015届 广东省肇庆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4
浏览数:347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单选题
1.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
据材料可以推断出( )
A.周王赏赐诸侯土地和人民
B.分封制确保了周王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C.西周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
D.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这种变化反映了( )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君主专制的膨胀
C.监察制度的弱化
D.谏议制度的消亡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钱穆《国史大纲》记载:
“
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
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B.封建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下图是一位晚清乡村知识分子在1893年的日记,这说明了当时( )
A.
“
开眼看世界
”
得到广泛认同
B.传统抑商观念趋于弱化
C.作者认同实业救国思潮
D.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期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
“
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
这里的
“
更现代化的政府
”
应该是指( )
A.君主专制政府
B.民主共和制政府
C.君主立宪制政府
D.人民民主专政政府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
1919年7月苏俄政府对华公开宣言,也愿意援助中国摆脱外国压迫,再次表示废除以往沙俄与中国所签密约,放弃庚子赔款,放弃所有在华权益……苏俄的这一做法对中国激进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亲俄之风甚嚣尘上。
”
“
亲俄之风
”
的表现有(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国民党
“
一大
”
提出三大政策
C.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国共第二次合作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陈秉安著《大逃港》:
“
1977年11月深圳逃港人数为194274人,1980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有成批地回来了。
”
出现这一鲜明对比的主要原因是( )
A.内地政府加派部队严防偷渡者
B.香港当局开始严惩雇主雇佣偷渡者
C.中央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央批准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古希腊城邦建筑广泛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与这种建筑风格的形成相关的是( )
A.民主政治的完善
B.法律至上原则的确立
C.农耕经济的发达
D.基督教思想的传播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有人认为,西方政治发展史,权力中心经历了神权到王权,又从王权转到民权的过程。总体看,西方从王权转到民权始于( )
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0.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
“
向下
”
和
“
向外。
”
这里的
“
向外
”
是指( )
A.拓展殖民地市场
B.传播基督教
C.煤铁资源的发现和采煤技术的提高
D.黑奴贸易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 )
A.缓解了欧洲燃眉之急
B.其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C.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D.为美国培养了一个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2.
国际奥委会第121次全会通过三轮投票,最终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成功获得了2016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如果巴西为筹建奥运会会场需要贷款,应该向下列哪个机构申请( )
A.国际奥委会
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银行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阅读
13.
关于中外近代史的开端,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有一批人鉴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亡的感情使他们感觉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才是中国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860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始。我提出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
——据《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沈渭滨教授访谈录》整理
材料二
我国1962年出版的世界近代史教材《世界通史·近代部分》的第一章是
“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而1992年出版的《世界史·近代史编》的第一章是
“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
。
(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推断这两种观点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10分)
(2)试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说明
“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4分)
(3)推断材料二两种教材关于世界近代史开端各自所用的史观,分别分析其史实依据。(6分)
(4)据材料并结合对以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历史分期的认识。(2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4.
(3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
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斯大林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以上材料均据《大国崛起·解说词》整理
(1)指出材料一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10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列宁和斯大林是怎样探索的?概要评述斯大林时代所形成的经济体制。(12分)
(3)中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经济体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