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3550.2015届 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4
浏览数:311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单选题
1.
2007年、2014年江苏高邮地区先后发现了距今3000多年前的一柄青铜短剑和乐器
“
青铜铙
”
,两件文物都很精致,它们的出土说明了( )
A.3000多年前高邮地区的青铜冶铸业规模大,产量多
B.高邮地处古运河通惠河附近,一定还有大量文物未出土
C.3000年前青铜器主要用作兵器和乐器
D.商周时期我国的铸造工艺已达到了较高水平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中庸作为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学说和中华文化的核心。北宋理学家程伊川说:
“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
据此可知,
“
中庸
”
的含义是( )
A.坚守正道
B.不偏不倚
C.以和为贵
D.偏听偏信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
;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分封制
B.增强地方权力
C.加强中央集权
D.打破世袭特权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
“
何(何即萧何。编者注)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
‘
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
”这表明,在汉代( )
A.买田置地是藏富传家的重要手段
B.政府推行
“
重农抑商
”
政策
C.勤俭节约是为官执政的行为准则
D.土地兼并现象尚不普遍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
“
发机飞火
”
,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可以说明( )
A.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枪
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
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D.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唐朝元稹《估客乐》:
“
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门求伙伴,入户辞父兄……求珠架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该诗信息说明了唐朝( )
①统治者推行重商政策,商业繁荣 ②人们重利轻义,儒家仁义道德遭破坏
③各民族经济交流频繁 ④长安是全国商业中心,汇集了各地特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央视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热点,下列某一时期关于汉字的评述错误的是( )
①
“
汉字既然不能不改革,尽可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了
”
②
“
中国文字……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
”
③
“
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倘若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
④
“
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
”
A.中国汉字发展历经三千多年,有其自身特点,废汉字说法有失偏颇
B.这些评述应该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C.上述评述说明当时国人有文化自虐心理,是崇洋媚外之徒
D.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待传统文化缺乏科学的认知和态度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下列两组图片反映了中国社会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服饰的变化,第二组的变化与第一组的变化主要不同在于( )
A.近代化的反映
B.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
C.民族融合的结果
D.先进文化的辐射功能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对联也能反映历史。下列对联中能够反映民国初期历史现象的是( )
A.
“
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
”
B.
“
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
”
C.
“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
D.
“
凤呜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
”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0.
孙中山也提出过要实现社会主义,他在1912年的演讲中宣称
“
今吾国之革命,乃为国利民福革命。拥护国利民福者,实社会主义。
”
据此判断,孙中山所谓的
“
社会主义
”
实际上指的是实现( )
A.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B.民主平等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平均地权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其苏醒时,世界会为之震动。下列史实能说明拿破仑观点的是( )
①辛亥革命 ②袁世凯复辟帝制 ③五四运动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2.
1939年新生活运动把
“
礼、义、廉、耻
”
(四维)修订成
“
严严整整的纪律、慷慷慨慨的牺牲、实实在在的节约、轰轰烈烈的奋斗
”
。由此看来,这一时期内的
“
新生活运动
”
( )
A.促使国民政府实现了思想上路线上的统一
B.成为抗日战争的根本保障
C.鼓励了军民的抗战精神,有利于抗战的开展
D.继续宣扬儒家的伦理思想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阅读
13.
工业化中,工业布局往往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下列是中国近代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幅图片。
(1)材料反映出了什么历史信息?(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分布的特点及原因。(6分)
材料二
1936年前,在西南现代工矿企业几乎是空白。……1938年上半年,国民政府确立了
“
以西南诸省为主要地区,开发各种矿产,建立国营重工业,而于民营工业及乡村手工业为普遍之调整与提倡
”
的经济建设方针,并在这年6月的经济部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
“
今后工矿事业之发展,注重西南各省为已定之方针。
”
于此,西南很快变身为新兴工矿企业最集中的区域。……在迁入地的分布上,仅四川、重庆等地的内迁工厂就有430多家,60%以上的内迁厂矿都聚集到了川渝地区。因此,有评论称:
“
川渝工业区是后方主要的工业区
”
,……这些新建和内迁的企业在当时就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现代企业的骨干力量之一。
——节选自张守广的《抗战时期西南工业全息图》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决定在西南建立工矿企业及大量工厂内迁的原因,(4分)并分析在西南建厂及大量工厂迁居川渝等地的影响。(6分)
材料三
北京不但是政治和文化中心,亦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这座古老的城市最近遭遇的雾霾空气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中国经济最近三十年的发展进程,工业化是主干线,北京也不例外。这个城市此前含纳了首都钢铁、燕山石化等重工业企业,这个城市,有最活跃的经济,但也制造了最具杀伤力的污染空气。……同时,北京并非汽车制造之都,但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汽车保有量却是最多的城市之一。尽管数年前北京已经启动将部分重化工企业迁出的进程,但其治污道路走得并不平坦。
——选自《第一财经日报》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京启动将部分重化工企业迁出的理由。(6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4.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目标和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栽,最长久
”
。
——《三字经》
“……兴正礼乐,度制於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康王即位,遍告诸侯,宣告以文武之业以申之,作康诰。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馀年不用
”
。
——《史记》
(1)据材料文字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这段时期经历了
“
有序——无序——有序
”
的历史趋势。(12分)
材料二
梁启超建议,仿行西方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以此为楷模,建立资本主义
“
六法
”
体系,以取代中国封建主义的诸法合体的中华法系。……实行法治必须立
“
善法
”
、
“
良法
”
。如果法的主旨是为了谋
“
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
”
,
“
循所谓最多数最大幸福之正鹄
”
,就是
“
善法
”
、
“
良法
”
。……强调法的严肃性,坚决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取信于民。……
“
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
”
他说:中国
“
因事势,从民欲
”
,迫切需要设立一个独立、专门的立法机构,
“
立制改变,以利国民。
”
……
“
司法之权若与立法权或与行法权同归于一人或同归于一部,则亦有害于国人之自由权。盖司法权与立法权合,则国人之性命及自由权必至危殆。
”
——邱远猷《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提出的法治主张及历史背景,(10分)指出为此进行的主要实践活动。(2分)
材料三
恩格斯曾明确指出:
“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
。为改变近代中华民族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民族备受欺凌,军阀混战不已,国家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中共作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最终重建新的稳定的社会秩序。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民主革命期间是如何实践恩格斯的观点的?(2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