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4.2015届 湖北省稳派高三强化训练(三)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5 浏览数:291

一、单选题

1.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这体现出司马迁(  )

A.倾向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B.认同西汉政府实行的盐铁专卖C.主张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D.要求政府应强化对于市场的监管

2.

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529——595年)在其《颜氏家训·治家》中记述: 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讼。 这段记述能够反应当时在邺下地区(  )

A.妇女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B.儒家纲常名教地位的动摇C.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繁荣D.政治腐败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3.

宋代出现了一股嗜古之风,影响到了艺术趣味、学术研究、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如宋代金石学的兴盛就是明显体现。这股嗜古之风的兴起说明宋代(  )

A.文化的内敛特征已经较为明显B.理学的影响波及到社会各方面C.商品经济冲击了儒学积极人世的观念D.中央集权的强化导致了文化疏离现实

4.

下表是历史时期中国与欧洲人均GDP的对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中国与欧洲人均GDP比较(单位:国际元)

公元1

960

1300

1700

中国

450

450

600

600

欧洲

550

422

576

924

A.明清时期中国经济没有增长B.中国人口的增长抵消了经济发展的成果C.明清社会在本质上处于停滞D.欧洲经济总量在明清时期已经超过中国

5.

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说: 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 作者对于南北文学差异的分析(  )

A.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本质上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C.折射了古代文化的区域特色D.没有认清文学特色的复杂性

6.

1903年,张謇开始致力于南通的城市建设,一度使南通成为 中国最进步的城市 ;1922年,朱葆三在上海郊区购地1000亩,欲防南通经验建实验城,同期,荣氏兄弟在无锡尝试 劳工自治区 ,此外,卢作孚在重庆北碚,陈嘉庚在福建集美均有类似的城市改造与建设的努力。这些现象在本质上反应出当时(  )

A.商人群体已经形成了独立的阶层意识B.中央集权孱弱社会缺乏有效整合C.战乱频繁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寻求白保D.中国现代化的重心已经移到南方

7.

《工农兵三字经》写道: 天地间,人最灵,创造者,工农兵……人共党,组红军,打土豪,除劣绅,废军阀,莫容情,阶级敌,一扫清。 判断此 三字经 当时最可能流行于(  )

A.华中地区B.华北地区C.江浙地区D.东北地区

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邓小平多次对包产到户予以坚决支持,多次口头承诺 联产承包制50年不变 ,1984年中央更是以一号文件提出 联产承包15年不变 。这说明(  )

A.中央对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摇摆不定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广泛支持C.当时社会上还缺乏对改革的共识D.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法律性保障

9.

陈乐民在《欧洲文明的进程》中说:“ 重商主义 不是一个现成的理论,它毋宁是 经验主义 的产物。这是民族国家,或者还没有建成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政治实体,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不能不采取的政策……到十八世纪各民族间的经济贸易的发展开始冲击民族界限,贸易自由主义逐渐取代 重商主义 ”。据材料可知,在近代的欧洲(  )

A.重商主义在本质上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封建君主和新兴资产阶级在根本利益上一致
C.各国的民族界限在工业革命后逐渐消失D.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10.

潘恩(1737—1809)在其《常识》一书中说: 政府呢,即使在其最好的情况下,也不过是一件免不了的祸害;在其最坏的情况下,就成了不可容忍的祸害。 这一思想在美国宪法中主要体现为(  )

A.三权分立B.联邦主义C.主权在民D.共和主义

11.

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曾提出过 世界时间 的概念:意即人类文明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少数两三个地区代表着那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每个民族都应该谨慎地寻找自己的方位,判断自己到底是与 世界时间 同行还是被远远抛弃在外面。根据这个说法(  )

A.罗马法是古罗马处于 世界时间 中的重要标志B.英国从文艺复兴开始跻身到了 世界时间 当中
C.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一直处于 世界时间 之中D.改革开放和国力增强使中国再度回归 世界时间

12.

西方学者劳伦斯.萨默斯曾说,300年后的历史书会把冷战的结束作为第三等重要的事件,把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世界的关系作为第二重要的事件,而头等重要的事件是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关系。这说明在作者看来(  )

A.冷战的影响在短期内将会持续存在B.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
C.世界格局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D.中国与印度将是主导未来世界的两大关键力量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造成(中国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是中国人 在传统以内变化 的历史观……今天西方人从19世纪继承来的是发展的理想,而明清时代的中国人所看到的是在遥远过去的理想模式。这种对两汉唐宋伟大时代的缅怀是随着对蒙古人的痛恨而来的,外来的统治激起了对整个外来事物的敌视,逐渐这种看法对中国文明以外的任何东西毫无兴趣。这种对外部世界的厌恶随着中国人生活中内省意识的增强而来……从那时起,一定程度的对外部世界害怕和轻视的混合感情以及过分强调中国人独有的生活方式造成了民族中心主义,最后这支配了中国的对外关系,使中国对外来的刺激有了思想和心理上的免疫力。
一般而言,一个民族主义集团因为害怕被其他一些集团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文化上淹没而维护自己的特性和优越性,因此民族主义好像与总的纷争和不安全感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此相比中国人没有表现出文化上的自卑感,他们或许害怕政治上的征服,但对文化上的征服连想也不去想。因此,中国的排外性与完全相信自己文化的优越性结合在一起,中国不是作为一个文化小单位,而是作为一个大的民族中心主义的世界作出反应,甚至在其军事力量相对落后于这个世界的边缘地区时仍然非常相信自己文化的优越。因为有这些与民族主义的异同之处,我们称中国人先前的这种态度为 文化主义

——据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我们今日要把中国失去的民族主义恢复起来,用此四万万人的力量为世界上的人打不平,这才算是我们四万万人的天职。列强因为恐怕我们有了这种思想,所以便生出一种似是而非的道理,主张世界主义来煽惑我们。说世界的文明要进步,人类的眼光要远大,民族主义过于狭隘,太不适宜,所以应该提倡世界主义……我们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得来讲世界主义……我们要发达世界主义先要民族主义巩固才行。由此便可知世界主义实藏在民族主义之内。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 文化主义 的基本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历史影响。(1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民族主义的变化。(11分)

14.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12分)
嗟呼!庚子妖民愚竖,盗兵潢池,其遗祸国家至矣,然而其中不可谓无爱国者。特愚妄愤戾,而其术又纯出于野蛮,此其所以终被恶名,而无以自解于天下。呜呼!亦可伤已。

——严复《主客平议》(1902年)

我国民要想除去现在及将来国耻的纪念碑,必须要叫义和拳不再发生;要想义和拳不再发生,非将制造义和拳的种种原因完全消灭不可。

——陈独秀《克林德碑》(1918年)

义和团的勇气始初是锐不可当的……庚子年的义和团,是中国人的最后自信思想和最后自信能力去同欧美相抵抗。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义和团的思想由最原始最落后的反动的宗教思想和进步的反对异民族压迫的思想两种成份组成的……义和团不仅赶不上后来的辛亥革命,并远不如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杨松、邓力群《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1940年,延安)

震撼祖国大地的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这是一次表现了中国人民历史首创精神的伟大运动。

——戚本禹《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1967年)

以上是近现代不同时期对于义和团运动的几则评价,任选两则,归纳作者的主旨和态度,并作简要分析。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张是在汉密尔顿的大力鼓吹和实际经济利益的诱惑下逐步完善的。1789年政府颁布的关税法案,对81种物品征收进口税,其中有30种征收特别关税,其余的征收7.5%—15%的计价税……1812年美英战争结束后,英美互惠贸易原则确立,大量英国廉价工业品潮水般的涌入美国市场……1816年国会经过激烈斗争,通过了美国第一个保护性关税法案,对一般进口货平均征收20%的关税,而对于某些需要特别保护的工业品征收特别进口税。1828年,又提出一个税率更高的关税法案,将羊毛进口税提高到50%,毛织品进口税提高到45%,这个法案被称为 可憎的关税法案 。……此后,贸易保护的强度也因为北方利益集团实力的强弱变化而变化,时而温和时而强烈。19世纪20年代日益激烈,30年代又趋于缓和,并通过了关税减让方案。四五十年代是政策多变的年代,1846—1856年还一度出现了自由贸易的趋势,但是1857年经济不景气,又有人提出了保护关税的主张……在欧洲逐步实现自由贸易的时候,美国却走向了反面……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都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贸易保护政策实施的特点,并简要归纳其影响。(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