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6.2015届 广东省广州中山深圳汕头佛山揭阳七校联合体高三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14 浏览数:322

一、单选题

1.

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统一思想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统一思想 巩固了中央集权C.一种书 指儒家经典D.利禄 指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2.

宋朝有一条规矩, 官员不入酒肆 ,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 不得取食味于四方 ,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3.

中国的县级机构自唐之后数量一直变化不大,大抵在2000到2300个,可市镇数量却几何级增多,至清中期,全国已有约二三万个。市镇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B.专制制度的相对稳定C.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D.人口数量的大幅增加

4.

下图是漫画《 文明人 的行径》,此漫画揭露的罪行是(  )

A.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B.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C.日俄争夺中国东北D.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城

5.

晚清政府尽管在经济改革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激进和开放,但是在政治改革上则犹豫摇摆和缺乏远见。下列议论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
C.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D.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亟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张

6.

林岗《超大规模国家的近代化》一文说: 中国近代化的故事很可能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挣扎和崩溃;第二章是主权重建;第三章是城市经济;第四章是自由民主的法制程序。 他认为,现在中国正处于城市经济。根据这一观点,对应文中第三章开始的年代应该是(  )

A.1911年B.1949年C.1978年D.1997年

7.

罗马法的最后发展阶段出现在与其土生土长之地全然不同的土地上和罗马帝国最不罗马化的民族之中。……立法活动在那里紧张地进行着,整个古老的生机和威力一直保持着其全部光彩。下列表述符合此观点的是(  )

A.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B.万民法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C.帝国的扩张是罗马法发展的重要原因D.罗马法迅速向世界传播

8.

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它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一步一步地进行了制度改革。可见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显著特点是(  )

A.内容的继承与创新B.方式的和平与渐进C.君权的保留与限制D.地位的首创与示范

9.

俾斯麦运用全部权力和才能,旨在保证德国的连续优势和保持她的征服土地。 从根本上确保其征服土地的措施是(  )

A.发动王朝战争B.颁布1871年宪法C.确立议会制度D.建立德意志帝国

10.

弗洛姆认为 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 直接造成 上帝死了 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教改革B.牛顿力学C.达尔文的进化论D.爱因斯坦相对论

11.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在工业化时期,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 殖民地 了。把农业作为 殖民地 主要是指(  )

A.牺牲农业、农民的利益为工业提价粮食、资金和原料B.余粮收集制
C.取消商品、货币关系,实行供给制D.大规模开荒,提高粮食产量

12.

1981年1月,年已70的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就任美国第40任总统,他没有学过经济专业,却在最危难的时候带领美国走出 滞胀 泥潭, 里根经济学 成为世界经济史上一个响当当的学说。下列经济措施最有可能属于 里根经济学 的是(  )

A.增加福利投入B.发展混合经济C.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奉行自由主义

二、材料阅读

13.

知识分子在社会的转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传统儒生)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 祖宗礼制 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分子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出现于政治角逐场中。

——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三 欧洲是人类思想的福地。欧洲知识分子不仅有锐意进取,其中也有迷茫;不仅有孤独,还有抑郁……但无论是非曲直,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尖锐的碰撞激越,……知识分子总是努力寻找思索碰撞的空间,并为此锲而不舍。

——(德)沃尔夫·勒佩尼斯《何谓欧洲知识分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6分)
(2)结合维新变法思想,论述材料二中 全方位的变革姿态 的涵义。(6分)
(3)列举15世纪以来在欧洲出现的被广泛采纳的政治思想,指出欧洲知识分子的 迷茫 孤独 抑郁 在文学上的表现。(10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知识分子与社会变革的关系的理解。(4分)

1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 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证明,长达五百多年的明清两朝是一个长期停滞的时期:从1300年到1800年的五百年中,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为——零。而这五百年里,……外部世界开始以加速度的方式,成十倍成百倍地往前狂奔的时候,我们像 龟兔赛跑 中的那只兔子一样,在一棵枯树下酣睡了五百年。  

中国与欧洲人均GDP比较

公元1

960

1300

1700

中国

450

450

600

600

欧洲

550

422

576

924

(安格斯·麦迪森制表,单位为国际元)
这一觉睡到1840年,国门被枪炮打开,但在很长时间里还是没有清醒过来,要到1894年的甲午海战打完,才说 一战而全民皆醒矣 。所以这一段时间,对于中华民族来讲,是一个要深刻反思的时期。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据材料,指出明清两朝 长期停滞 的表现,试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
(2)归纳五百年里中国与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发展的不同特点。(6分)
(3)从政策和技术的层面分析1300年到1800年欧洲人均GDP猛增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世界的影响。(8分)
(4)你是否同意甲午 一战而全民皆醒矣 ?说明理由(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