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3578.2015届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中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35
浏览数:292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单选题
1.
下列关于右侧文物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同期文物有
“
后母戊鼎
”
B.可为研究籀文提供素材
C.牛耕时代来临的重要例证
D.反映出青铜制造工艺水平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
师尚父(即吕尚、姜尚)谋居多。於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於齐营丘。……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
该材料反映出( )
A.王族身份,守土封疆
B.大兴礼乐,有序尊卑
C.镇守疆土,藩屏王室
D.尊王攘夷,称霸诸侯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唐朝宰相杜佑曾评论道:
“
周之兴也得(姜)太公,齐之霸也得 ① ,魏之富也得 ② ,秦之强也得 ③ ,……上以成王业,兴霸图;次以富国强兵,立事可法。
”
下列填写准确的是( )
A.①管仲 ②吴起 ③韩非
B.①庄周 ②孙武 ③孙膑
C.①孟轲 ②墨翟 ③荀况
D.①管仲 ②李悝 ③商鞅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下面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汉代的新儒学融合了各家思想,像一个综合体。其主张有
“
天者,百神之大君也
”
“
阳,天之德;阴,天之刑
”
“
国之为国者德也,君之为君者威也。故德不可共,威不可分
”
等。其新儒学体系吸收了( )
①
“
天子为暴,天能罚之
”
(墨家) ②
“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
(佛教)
③
“
制人者阳,制于人者阴
”
(黄老之学) ④
“
柄者,杀生之治也;势者,胜众之资也
”
(法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下图是一幅中国古代政区示意图。反映的是( )
A.周朝初期
B.春秋战国之际
C.汉朝初期
D.唐朝中后期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成书于约一千八百年前,被公认为中国医学方书的鼻祖,并被学术界誉为讲究辩证论治而又自成一家的最有影响的临床经典著作。它是( )
A.《千金方》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本草纲目》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从九卿到六部的变化表明( )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进
B.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C.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
D.世卿世禄向科举取仕的转变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明清时期《商贾指南》《商贾便览》《生意世事初阶》《士商类要》等一系列商业书籍出现,
“
弃农从贾
”
乃至
“
弃儒从商
”
“
士商渗透
”
的现象越来越常见。这表明( )
①商人成为不可忽视的群体 ②商人群体自我意识的觉醒
③社会对商业的认可与重视 ④政府奖励工商政策的成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0.
表中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近代中国人慨叹:
“
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
这种现象( )
A.出现于《辛丑条约》签订后
B.领事官行使行政管辖权
C.体现国际法中主权平等原则
D.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2.
马克思在谈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中有过这样的论述:
“
中国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
,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两个后果:原有的旧税捐更加难以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
其中填充较为合理的是( )
A.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开工厂
B.外国商人在中国内地通商权
C.两亿两白银的巨额军费赔偿
D.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3.
19世纪60年代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与发昌机器厂的不同点有( )
①资金来源 ②产品的市场化程度 ③办厂地点 ④是否使用机器生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4.
“
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
该学者( )
A.对顽固派的因循守旧观念不满
B.对洋务派
“
中体西用
”
进行批评
C.对维新派借孔子宣传变法失望
D.对新文化运动思想主张表示怀疑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5.
“
在紫禁城举行的这场阅兵式开始于七点三十分。走在最前面的是伟大而强盛的俄国,在它之后是年轻的一跃而超过东方各国的日本,之后是一度在亚洲得逞的、现已退后的英国。随后是美国、法国和以其黩武政策在东亚初露头角的德国……”
“
这场阅兵
”
发生于( )
A.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十九、二十世纪之交
C.一战前列强军备竞赛
D.20世纪30年代的东亚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6.
19世纪末中日战争的结果,激起了国内几年间的一系列反应。下列事件按照发生顺序排序准确的是( )
①十五日,命各省督抚整饬吏治……士有上书言事者,赴都察院呈递
②廿一日,电到北京,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
③廿三日,下定国是之诏,以宣示天下。上谕曰:……
④廿四日,复八股取士之制,罢经济特科,废农工商总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7.
1913年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条令:
“
自今为始,凡隶届本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顶办。
”
此政策可能引发( )
A.政府加大投资力度
B.列强对华商品输出量锐减
C.官办企业私营化
D.工厂倒闭国家经济动荡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8.
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校是由美国出资筹建 ②以
“
军政并举
”
为特点
③该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④颁发此证时北伐已开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9.
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章
“
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
”
“
世界无产者的觉悟,计分二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
”
其意为( )
A.声援五四运动
B.关注工人运动
C.促成国共合作
D.号召武装暴动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0.
下列关于下面资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增强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实力
B.对民营企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C.为抗战大后方经济建设奠定基础
D.加速解放军实施战略反攻的进程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1.
毛泽东在宪法起草委员会提出:
“
这个宪法,是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加上总路线,是过渡时期的宪法,大概可以管十五年左右。
”
下面的解读准确而全面的是( )
①
“
这个宪法
”
是指1954年宪法 ②强调了政治需求的意义与功能
③是对《共同纲领》的继承和发展 ④该宪法属于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2.
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会。对八大展开的背景和相关内容的理解准确的是( )
A.纠正
“
大跃进
”
的
“
左
”
倾错误
B.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
C.确立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D.实现党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3.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A.《井冈山的斗争》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4.
1651年
“
王麻子
”
刀剪店创立,到1956年
“
汪麻子
”
“
旺麻子
”
“
老王麻子
”
“
真王麻子
”
等68家手工刀剪作坊统一使用
“
王麻子
”
商标。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下列对其发展历程理解正确的是( )
A.企业创始于明末清初
B.清末实现规模化生产
C.三大改造中形成集体经济
D.以赎买方式完成公私合营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5.
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Ⅲ”的主要原因是( )
A.为完成
“
一五
”
计划
B.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
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D.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6.
陆定一于1956年5月发表的讲话中提到
“
自然科学包括医学在内是没有阶级性的,它们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在某一种医学学说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的学说上,贴上什么
‘
封建
’
‘
资本主义
’
‘
社会主义
’
‘
无产阶级
’
‘
资产阶级
’
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
”
。对该材料的理解准确而全面的是( )
①应该区分政治观点问题与学术技术问题
②提倡科学研究中独立思考和批评的自由
③
“
双百
”
方针出台于三大改造完成之际
④
“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
加速科技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7.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
“
解放
”
指的是打破了( )
A.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
B.对计划经济崇拜
C.对高速度增长的崇拜
D.对公有制的崇拜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8.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都在
问题上做过有益探索( )
A.民主主义革命
B.民族独立问题
C.社会主义建设
D.科学和谐发展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9.
下列对下图成因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B.新型交通、通讯方式的革命
C.农村乡镇体制取代人民公社
D.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0.
1968年加拿大政府提出
“
我们在与中国的贸易方面拥有经济利益,在避免中国与邻国,尤其是中国与美国之间出现紧张状态方面拥有政治利益。我们的目标是尽快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使得该政府占有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同时考虑到在台湾有一个分立的政府。
”
对上述材料中所蕴含的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
A.谋求在中美力量角逐中的经济政治利益最大化
B.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C.停止了依从美国的作法,形成联华的外交政策
D.打破文革期间中国外交冰封局面引发建交热潮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1.
“
在中国文化史上,曾经有那么一个辉煌的时代。诸子放恣,处士横议,百家之言盈天下。主张文学改良的,主张保护国粹的;主张三纲五常的,主张个性解放的;这边要打孔家店,那边要把孔儒升格为宗教;思想的多元化,创造了众声喧哗、精彩纷呈的剧场效果。
”
材料所指
“
时代
”
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康乾盛世
C.维新变法时期
D.民国初期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2.
下列言论的排序符合中国社会演变顺序的是( )
①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
②五权宪法和直接民权相结合,便可驾乎欧美之上……
③臣民于法律范围内,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等事,均准其自由
④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阅读
33.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4分)
据王尔敏先生研究,在先秦古籍中
“
中国
”
一词共出现178次(如下图所示)。除此之外,对
“
中国
”
还有诸多说法,如孙奭为《孟子》作疏时提到
“
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
”
——赵永春《中国古代
“
中国
”
国家观念的演进》
(1)指出
“
中国
”
一词在先秦时期蕴含了哪些涵义?(4分)
1911年12月南方各省代表集于上海开会,研究筹组新政府,谈论国旗问题。五色旗原为清朝海军的将领旗,参会代表认为其符合中国文化五行之习惯、以五色代表五族联合成大共和国之至德。且外国人视五色彩旗为虹旗,虹现而雨霁,虹旗出则象征一扫旧制度之阴霾等诸多原因,最终确定以五色旗为临时国旗。一面旧旗被赋予了新含义。…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解释
“
旧旗新含义
”
(4分)。
1949年11月,联合国秘书长赖伊表示
“
该政府尚未为美国及其他许多联合国会员国所承认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申请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电报被列在非政府组织和非会员的表册中备查。
(3)结合所学,简述22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争取合法的权利和地位,在外交领域付出了哪些努力?(6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4.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8分)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着从
“
大夫——士
”
到
“
士大夫
”
转变。
春秋以前为
“
大夫——士
”
“
士之子恒为士
”
。
“
得士者昌,失士则亡
”
流传于战国时期,
“
游士
”
们不但周游列国而且从原有身份中游离出来。
“
士大夫
”
这一概念在此时出现,指居官或有职位、社会地位的文人。
(1)根据材料概括
“
士
”
的
“
身份
”
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促成其变化的历史因素。(6分)
“
科举取士
”
——国之大事。
宋?苏辙在《上皇帝书》称,
“
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弃旧而为士者也
”
。“(明末)科举所得,十之八九皆白徒
”
,
“
士
”
的构成继续发生着巨大变化。马克斯·韦伯在谈论官僚系统时谈到了中国的科举制度,
“
开科取士的深层含义绝非关于考试技术层面的层层设计……”
(2)归纳宋明时期
“
士
”
的特征,分析
“
开科取士的深层含义
”
。(6分)
从
“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到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
(1915年6月20日) 呜呼,中日交涉,今以平和解决告矣……我辈号称士大夫者乎,勿诿过政府,政府不过我辈之产物而已;勿借口于一般国民,一般国民皆最善良之国民,以校他邦,略无愧色……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顾炎武)所谓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三,痛定罪言》
(3)梁启超所代表的
“
我辈号称士大夫
”
们面临着怎样的社会局面?(6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5.
(20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阅读上图,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地图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10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840—1842年)这场现在看来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在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眼中与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华夷之战无异。朝野上下
“
剿夷
”
“
讨逆
”
一类的词语风行。期间中国人在震惊与恐惧中认识到英夷的强大,照会中对英国的称呼也由夷转变为
“
贵国
”
。《天津条约》(1858年)明文规定:
“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
‘
夷
’
字
”
。至1861年,
“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
成立,并由一个临时
“
专办外交及通商事件
”
机构逐渐扩展为
“
策富强总汇之地
”
。至此,
“
夷务
”
变为
“
洋务
”
,并成为大清国第一要务,
“
洋务
”
一词也取得正式的地位,泛指一切与西方各国打交道的事务。
——节选自马嘉利《变
“
夷
”
“
洋
”
与
“
洋
”
之变》《华章》2012年第29期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解读从
“
夷
”
到
“
洋
”
在近代中国的变化历程。(10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