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1.2015届 晋冀豫三省高三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29 浏览数:226

一、单选题

1.

有古诗云: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此诗意在(  )

A.鼓励战士勇建军功B.鼓励青年勤学入仕C.歌颂科举公正公平D.倡导重用文臣治国

2.

(2015· 晋冀豫高三联考·2)乾隆年间,军机处始终未设专官,其职权范围虽广,但仅供 传述缮撰 。这一现象的主要成因是(  )

A.乾隆个人能力突出B.军机大臣进取不足C.专制主义体制约束D.封建制度日渐衰退

3.

(2015· 晋冀豫高三联考·3) 评价太平天国,不能非此即彼。无论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如何,无论洪秀全其人如何,也不能反过来说大清就是好的,大清的镇压是正义的,大清不需要被革命。 这一观点认为对太平天国运动应该(  )

A.遵从革命史观来评价B.功过折中进行评价C.结合事实作具体分析D.主要肯定其反清意义

4.

(2015· 晋冀豫高三联考·4)下面是民谣《炮火声战号声》的歌词对白。该民谣的流传反映出(  )

A.红军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发动民众B.人们对苏维埃政权的支持与拥护C.长征成为播撒革命火种的播种机D.共御外辱是全体国人的共同心声

5.

(2015· 晋冀豫高三联考·5)读下面军事形势图,以下结论符合事实的是(  )

A.民族觉醒换来抗战胜利B.淞沪会战失利后果严重C.日军海陆并进围攻南京D.抗战从此进入相持阶段

6.

(2015· 晋冀豫高三联考·6)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8年或者1975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

A.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B.文革 期间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C.新时期法制建设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D.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7.

(2015· 晋冀豫高三联考·7)2012年以来,国家正式启动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 ,这是一项由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财政部、人事部等五部委联合实施的人才培养计划。这一计划的启动说明(  )

A.民族自治区自治权从此有了国家保障B.落实民族平等和发展政策须与时俱进C.少数民族地区已率先完成了义务教育D.当前民族政策的贯彻表现为人才培养

8.

(2015· 晋冀豫高三联考·8)克利斯提尼时期,五百人会议的职责是向选民大会提供法案,后者每年约集结四十次以履行其职责。被提议的法案可能被通过、驳回或者发回 会议 进行修订。这表明(  )

A.五百人会议的职责尚不明确B.政治决策先有民主再有集中C.选民大会实为国家权力机关D.希腊奴隶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9.

(2015· 晋冀豫高三联考·9)近代欧洲曾出现 罗马法复兴 现象,如14世纪,在法国兴起了独立的 罗马法学派 在荷兰则以格老秀斯为代表的 理性法学派 ,从人类理性出发研究罗马法;在德国以萨维尼为代表的 历史法学派 研究罗马法。这一现象说明罗马法(  )

A.基本内容仍有其生命力B.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C.某些原则仍具借鉴意义D.成为史学研究理论指导

10.

(2015· 晋冀豫高三联考·10)以下两种方式决定现代英国政府可否继续执政,第一种,首相明确地要求平民院就它是否信任政府举行表决;第二种,领衔反对党的领袖明确地向平民院提出对政府的谴责案即不信任案。两种方式均需要平民院举行表决,以简单多数形成其态度。英国的这种政治体制(  )

A.保留了一定的封建残余B.确保了议会的集体统治C.避免了国王的权力扩大D.保证了议案的有效通过

11.

(2015· 晋冀豫高三联考·11)写于1851年到1856年 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记载,大革命后的法国官员免责制盛行、人民痴迷做公务员、富人免税穷人纳税、审批文件通常要等两三年才能完成、农民进城导致地价飞涨等。这些记载从侧面反映出(  )

A.法国的旧制度没有受到根本的冲击B.大革命并未完成建设理想社会的使命C.共和制的确立激发了人们的参政热情D.民主共和在当时的法国尚未深入人心

12.

(2015· 晋冀豫高三联考·12)1895年,恩格斯在《(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中指出: 旧式的起义,在1848年以前到处都起决定作用的筑垒的巷战,现在大都陈旧了。如果说在国家之间进行战争的条件已经起了变化,那么阶级斗争的条件也同样起了变化。 这一观点认为(  )

A.暴力革命不是取得胜利的唯一道路B.《共产党宣言》描述的理想需要修正C.巴黎公社的斗争策略值得各国效仿D.当时的工人运动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13.

(2015· 晋冀豫高三联考·13)2004年,俄罗斯国家杜马以325票赞成、100票反对和6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法案,将原来的11月7日 和谐与和解日 (原十月革命节)休息日移到11月4日,改称 人民团结日 ,以纪念1612年莫斯科城从波兰一立陶宛干涉军手中解放出来。这一变化说明(  )

A.十月革命对俄国历史的影响需要重新评价B.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因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异C.历史结论需要随着社会发展作出相应调整D.突破传统束缚是俄罗斯进一步发展的前提

14.

(2015· 晋冀豫高三联考·14)《书序》中说: 伊陟相大戊,毫有祥(指妖怪),桑谷共生于朝。 《史记·殷本纪》亦载: 帝大戊立,伊陟为相,毫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一暮大拱。 据此,有学者认为商代十分重视种桑养蚕,其理由是(  )

A.丝织技术的进步B.帝相均参与农桑C.桑树的大量种植D.桑与谷相提并论

15.

(2015· 晋冀豫高三联考·15)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从经济方面讲,宋朝面临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显著的进步。下列文字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可作其依据的是(  )

A.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 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万历盛时,资本在广陵者不啻三千万两

16.

(2015· 晋冀豫高三联考·16)清政府在1904年正式颁布《商人通例》与《公司律》。《商人通例》简明扼要地界定了商人的身份和他们的权利、义务;而《公司律》则首次规定公司的组织形式有合资公司、合资有限公司、股份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四种。这反映出(  )

A.晚清政府制定了完备的经济法规B.商人权利和公司制度法律化趋向C.清政府放弃抑商政策鼓励其发展D.清朝末年商人政治地位明显提高

17.

(2015· 晋冀豫高三联考·17)《全球通史》记载:在以后的10年中,中国在蒋的指导下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铁路的哩(英里的旧称,下同)数几乎增加了一倍,现代化公路的哩数也增加了三倍。1932年取缔了国内关税关卡。这些 进步 (  )

A.反映出国内工业技术进步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涨C.有利于国内市场发展D.压制了国内民族工业复苏

18.

(2015· 晋冀豫高三联考·18)1978年,重庆炼钢厂使用的机械设备全都是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其中,140多年前英国制造的蒸汽式轧钢机竟然还在使用。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机器的质量上乘B.长期封闭政策的恶果C.盲目自大意识的束缚D.勤俭节约风气的流行

19.

(2015· 晋冀豫高三联考·19)阅读下面的公元1500年存在的几种交通方式的优劣及运输成本对比表。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方式

纯粹运输成本

附加运输成本

陆运

很高道路修建;运载工具结实;动力需求大

很高易于设卡,易被盗抢

河运

较低运载工具要求较低;动力需求小于陆地

较高易于设卡,水上抢劫难度较大

海运

最低路线选择空间更大;承载量远大于其他方式

最低周旋空间大,不易盗抢;设卡点有限

A.海运代替陆运和河运是必然趋势B.发展海运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C.新航路的开辟便利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确保安全是选择交通方式的首要因素

20.

(2015· 晋冀豫高三联考·20)这一时期,除了赤贫阶层以外的几乎(欧洲)所有人都可以买上好几套衣服,其衣橱也慢慢变得多姿多彩起来。欧洲的消费者可购买更多的家具、储物柜、瓷器以及其他装饰品来填满他们的房子,他们拥有的物品甚至超过其最为富有的祖先。这一情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工业革命的开展B.世界市场的形成C.商业革命的完成D.新航路的开辟

21.

(2015· 晋冀豫高三联考·21)苏俄实行的粮食税,就是国家用税收的方式向农民索取粮食。但是用这种方式取得的粮食,连勉强维持军队和工业企业都不够。为了解决不足部分,列宁的做法是(  )

A.增加了粮食税税额B.借助了商品交换手段C.大力推动农业集体化D.恢复实行余粮收集制

22.

(2015· 晋冀豫高三联考·22)1957年5月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消,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此举的影响在于(  )

A.使苏联逐渐走上市场经济道路B.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伏笔C.大大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D.激发了地方工业建设的积极性

23.

(2015· 晋冀豫高三联考·23)杰拉尔德·M·迈耶指出:二战后, 美国通过自己创造国际货币弥补逆差这种途径,获得了一种对实际资财的 自由 ,主宰权,也可以用这种资财扩大购买外国货物、劳务及资产 。这说明(  )

A.战后世界经济制度化便利了美国扩张B.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缺乏存在的必要性C.美国因国内商品短缺而大量印制货币D.美国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24.

(2015· 晋冀豫高三联考·24)按照传统的理论,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是发达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的工具,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与发达国家发展经济一体化。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理论开始在实践中被打破。这反映出(  )

A.全球化中各经济实体地位是平等的B.新经济秩序下能实现利益均衡分配C.全球化趋势下各国经济依存度提高D.全球化缩小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差距

25.

(2015· 晋冀豫高三联考·25)事实上,从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的发展来看,尚无一个缔约方和成员方因为加入该组织后而引起该国经济的衰退,反而是加快了其经济的发展。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顺应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有益无害B.世贸组织成为当今最大的区域经济组织C.加入国际经济组织必然有利于经济发展D.闭关保守整体上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发展

二、材料阅读

26.

(2015· 晋冀豫高三联考·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隋代时,中央的监察机构仍为御史台,改长官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下设治书御史2人为副;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共12人,专执掌外出巡察。唐初,中央设御史台,由正三品御史大夫为台长,设正四品御史中丞2人为辅佐。御史台的职权是 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 (《唐六典》卷十三)。御史台下设三院:台院,侍御史属之, 掌纠举百僚,推鞫狱讼 ;殿院,殿中侍御史属之, 掌殿廷供奉之仪式 ;察院,监察御史属之, 掌分察百僚,巡按州郡,纠视刑狱,肃整朝仪 (同前)。唐初全国分为10个监察区,称10道(后增为15道),每道设监察御史1人(先后称为按察史、采访处置使、观察处置使等),专门巡回按察所属州县。
材料二 宋代中央沿袭唐制,并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按规定,御史有 闻风弹人 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 月课 ;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 辱台钱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代监察制度较之隋代有何发展。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有关监察规定的利弊。(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总结唐宋时期监察制度发展的规律。(4分)

27.

(2015· 晋冀豫高三联考·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美国宪法规定美国采用联邦制,联邦政府只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而其余未列明的权利都属于各州或者人民;美国宪法以及国会通过的法律的效力高于其他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规定;人人都有平等地获得法律保护的权利;根据产生方式的不同,各种政府官员在权力上有着不同的限制;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的下级法院。

——节选自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及其修正案内容

材料二 政治里面有两个潮流,自由太过,则成为无政府;秩序太过,则成为专制。数千年的政治变更,不外乎这两个力量的冲动。(中国古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弹劾权是自由与政府间的一种最良善之调和法。(美国)国会有了弹劾权,那些狡猾的议员往往行使弹劾权来压制政府,弄到政府动辄得咎。
在美国各州,有许多官吏是由民选而来。……(但)必有若干财产才有选举权,没有财产的就没有选举权;且选举亦可能作弊;而对于被选的人亦没有方法可以知道谁是适当。我们中国有个古法:考试。在共和时代考试则亦不可少。

——孙中山1921年3月20日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及其修正案体现出的民主原则。根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认为美国的政治有何弊端?(8分)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孙中山政治主张的看法。(3分)

28.

(2015· 晋冀豫高三联考·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最初的改革思路比较简单,就是放权让利,调动积极性,搞活经济。充其量是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以增加计划经济的活力。……放权让利是以往经验的延续,实质上是重抬《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前后的一些想法,不同的是放权的范围扩大了。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之路》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集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 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再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林毅夫: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 放权让利 在改革初期的工业生产中是如何体现的。(4分)
(2)材料二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呈现出怎样的特点?(4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改革的认识。(4分)

29.

(2015· 晋冀豫高三联考·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罗斯福政府在大危机的打击下已经认识到如果像前几届共和党政府那样完全让垄断资本自行其是,而不对其过分剥削压迫行为进行限制,如果让工人群众经济政治环境继续恶化,而不提高工人群众的购买力,资本主义的继续运行是不可能的。但是,要实现以上目标,在当时的状况下只有政府才能做到。因此,为了恢复经济,罗斯福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的政策。

——摘编自韩冰《有关罗斯福新政时期劳工立法的研究综述》

材料二 1935年5月6日成立了工程振兴署,实施了一系列公共工程,以提供更多的以工代赈机会。项目标准是要有使用价值、属于劳动密集类型,为工人提供的工资高于救济标准但低于私人部门的工资水平。按照这一标准,政府确定了机场道路等基础设施、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植树造林、农村电气规划、城市规划和城区改造以及文化艺术活动等众多项目,并成立专门的以工代赈机构。在整个新政期间,政府通过这些工程为包括非熟练工人、毕业的高中生与大学生、失业的艺术家等各种人员创造了各种类型的工作机会约900万个,美国也由此修筑了上千座机场、上万个运动场、800多家校舍和医院等等。

——摘编自高世揖、张军扩《罗斯福新政及对中国的启示》

材料三 美国的病根在于,高筑关税壁垒, 就等于把自己的绳索勒得愈紧 。但罗氏 舍本而求末 ,对国际协调无根本诚意, 而国内枝末小节则不惜下九牛二虎之力 左冲右突,到处碰壁,真是 张天师捉鬼,反着了鬼迷

——摘编自郑林庄《美国往那(哪)里去》(1934年1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其实质。(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相关 项目标准 的原因及项目安排的特点。(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材料三的观点。(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