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7.2015届 湖南省衡阳市五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28 浏览数:137

一、单选题

1.

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的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的嬗变。在此, 制度的重新构建 指(  )

A.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B.重新确立以血缘为核心的宗族关系C.巩固华夏国家的礼制D.提倡自由平等的观念

2.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史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 文明 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 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 独制 格局泾渭分明。 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西周的创制 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 贵族色彩 C.地方分权体制 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D.共主 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3.

公元前一世纪……为了增加政府的新血液,仿效战国时代 招贤 办法,命高级官员和地方政府推荐 贤良方正 直言极谏 人士,政府中非贵族血统的官员群遂逐渐形成一个新兴的士大夫阶层。 这里的 招贤 办法是(  )

A.世官职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4.

《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的剧烈变动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5.

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 社会性质的改变 是指(  )

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6.

某学者认为:辛亥革命还只是在微弱的共和思想光环下的朝代更替,关键不在于辛亥革命采取的理论体系,而是应该重新估价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发展速度。根据现在的研究,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的前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以及国民的识字率都高于中国。该观点强调的是(  )

A.三民主义思想存在缺陷B.辛亥革命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高C.革命实际没有推动社会重大进步D.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制度

7.

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王位继承法》,其中规定: 以后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凡被法院定罪的人,国王不能随意赦免。 该规定(  )

A.确立了英国的议会主权原则B.确立了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C.使英国国王开始 统而不治 D.标志着议会取得对王权的最终胜利

8.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是 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 与该观点相吻合的是(  )

A.工业革命加剧了殖民扩张B.工业革命催生了自由主义的兴起C.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D.工业革命产生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9.

如果将价格革命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为100,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拥有的货币总量(m)设为60,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n)设为40,若价格革命后欧洲货币总量上升为1000,那么,下列关于m、n的四组数据的推理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

A.m=900,n=100B.m=800,n=200C.m=600,n=400D.m=400,n=600

10.

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的法学家徐显明教授认为:罗马法堪称世界范围内最伟大的法典,它对法学的精神性的贡献,跨越了时空。据此,罗马法的最突出贡献是(  )

A.构建了一些法律分类模式,如习惯法、成文法B.提供了制度性的样板,如债务制度,侵权制度
C.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如平等、自由、意思自治D.设计了一般性的原则,如法律关系主体与客体

11.

卢梭在《民约论》中说: 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则是国家的大脑,大脑指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 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

A.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关系B.议会至上,以法治国C.无授予则无权利D.防止集权是制度设计的根本

12.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序言中写道: 为建立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 材料表明制定此宪法是为了(  )

A.防止因权力集中而造成腐败B.纠正邦联体制的弊端C.保障美国的国家安全D.顺应世界民主化的潮流

13.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说: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 成熟 的表现有(  )
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探索中国革命道路 ③摆脱共产国际干扰 ④正确处理国共关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4.

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

19531957

19581962

19631965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387

549

48

流入农业的资金(%)

76

114

184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537

337

336

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家经济政策B.经济发展规律C.产业结构现状D.国际关系格局

15.

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 先抓吃穿用 ,下联是 实现农轻重 ,横批是 综合平衡 。该对联出现的背景是(  )

A.全国掀起 大跃进 的高潮B.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C.中央纠正工作中 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D.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16.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C.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D.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17.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 市场失灵 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 政策失灵 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

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B.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8.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陈云指出: 资本主义国家是小计划、大自由。他们是大的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相适应,而小的方面比如一个工厂却是有计划的。我们是大的方面有计划,小的方面常碰头。我们要大计划、小自由,目前大小都要计划不行。 上述材料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

A.反对计划经济,主张市场经济B.反对市场经济,主张计划经济C.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D.市场经济为主,计划经济为辅

19.

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司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 那么应当怎样来理解和认识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呢(  )

A.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定应首先复兴西方古典法律制度B.从强调统治阶级意志本位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本位
C.权力自主的经济本位应完全服从于国家至上的国家本位D.立法从罗马法的经验主义为基础到借鉴出 摸着石头过河

20.

下图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

776

224

1997

255

381

179

185

表中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B.企业管理体制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21.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评价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时说: 五年计划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 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这说明(  )

A.计划经济可以缓解经济危机B.斯大林模式适用于世界各国C.资本主义国家借鉴了计划经济模式D.作者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未来充满希望

22.

有学者认为,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实行的改革开放,其实质是相同的。这里所说的相同实质是指(  )

A.实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B.从产品交换发展到商品交换
C.把商品经济关系引入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D.利用政治力量从计划经济退却到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23.

列宁指出,商业 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 。为此,苏维埃俄国调整了当时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  )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B.允许市场发挥作用,体现逐步过渡的思想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24.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 货币主义 理论,大力主张 自由市场经济 ,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费里德曼的 货币理论 (  )

A.与亚当·斯密的 自由主义 主张完全一致B.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对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
C.是在美国制定了第三条道路的经济政策后提出D.促使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

25.

《全球通史》指出: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这种全球地方主义是1500年以前的数千年中世界事务的特点。 材料中 全球地方主义 恢复的根源是(  )

A.世界政治已呈现多极化趋势B.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C.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已经出现D.世界经济已呈现多极化趋势

二、材料阅读

26.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地方长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 第一帝国 ,隋唐宋为 第二帝国 ,明清则为 第三帝国 。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 外向 开放 ,带 竞争性 。与明清之 内向 保守 非竞争性 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效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四 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可以从多种维度来考察。当我们对这两种政治文化从宏观上作一个粗略的观察后,有一种现象令人十分醒目。这里权且将其概括为 。无疑,这是一对模糊的概念,这里用来概括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特征。它们包括这两种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道路、它们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层面的表现、以及隐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深处的政治思维定势和政治心态。

——丛日云《: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分析》

(1)结合材料一,说明 各自建立了什么制度?有何优越性?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 大变动 分别指什么?(2分)请用明清时期各一个典型史实证明材料一中 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 的观点。(2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第二帝国 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 第一帝国 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6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 这两种个性特征在古代中国和希腊的政治制度方面的基本表现,并简析其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10分)

27.

政治生活的有序化、法制化是人类进步的重要表现和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 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 法律的目的是保证 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 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 罗马法 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 以法制国 而不是 法治 ,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材料二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度注重法制建设,已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截止2010年)共237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仅以1982—1992年为例,我国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继承法、工会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矿山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水法、草原法、渔业法、森林法等。

——摘编自赵惜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的全景回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法律建设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5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

国家

代表性展品

美国

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中国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

2  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

国家

代表性展品

中国

载人航天技术,助残机器人,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美国

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比较表1、表2,提取有关中美科技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