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9.2015届 浙江省宁波市五校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36 浏览数:396

一、单选题

1.

史学家钱穆曾说: 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人,不再是一个家。 这一变化(  )

A.促进了 民本 思想的产生B.形成了 家国一体 的观念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2.

《文献通考卷二十四·国用考二》说: 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不相知。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 这说明宋代制度的弊端是(  )

A.宰相专权B.强干弱枝C.地方困弱D.过度分权

3.

毛泽东在1938年9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说: 抗日战争的进行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中,国民党居于领导与基干的地位……统一战线以国共两党为基础,而两党中又以国民党为主干,我们承认这个事实。 对以上材料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拥护国民党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B.中国共产党以党内合作消除国共两党的矛盾
C.中国共产党这一认识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D.相持阶段的到来促使中国共产党加紧和国民党合作

4.

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归来,被南方 独立 各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临时 从本质上体现了(  )

A.革命党对袁世凯争夺总统权力的退让B.革命党民主共和的精神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高尚品质D.中华民国政权的不稳定

5.

从近年来俄罗斯陆续公布的有关档案资料来看,1923年至1927年期间,为讨论中国革命问题,联共中央政治局共召开了122次会议,作出了738个决定,事无巨细地指导中国大革命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这说明(  )

A.大革命胜利与俄国的正确领导相关B.苏联关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C.当时的中国革命受苏联的影响很大D.中国共产党完全听命于苏联

6.

下图是一次战役的形势图,下列对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

A.国民革命运动中北伐军的胜利进军B.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C.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D.战略决战中的淮海战役全面展开

7.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 ,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 违法 ,领导人的话改变了, 也就跟着改变 。该讲话的目的是(  )

A.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C.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8.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 恐惧 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 材料中 最有可能是(  )

A.一边倒 的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政策D.多边外交战略

9.

《雅典政制》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议事会认定一个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并把他交付给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正坐着等死的时候,来自阿罗珀刻村的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 鼓槌下人 (即免于刑杖之人)的绰号。这段材料说明(  )

A.陪审法庭是最高权力机关B.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C.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D.雅典是法治国家

10.

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 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 这说明(  )

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B.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C.古罗马皇帝崇尚 君权神授 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

11.

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 社会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关于1870年后法国 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的本质认识是(  )

A.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得到巩固B.说明了共和派与保皇派斗争的平息
C.是工业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D.体现了法国工人阶级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12.

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13.

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张德彝,是目击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中国人。他在《随使法国记》 中记述道: 夫乡勇乏叛,由于德法已和;盖和局既成,勇必遣撤。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指微不足道的造反)”该史料(  )

A.是研究巴黎公社的第一手史料,观点正确可信B.有助于国人第一时间了解巴黎公社,促进中法交流
C.从中国立场和角度,吸取巴黎公社革命的教训D.受囿于目击者的身份,未能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性质

14.

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 新经济政策 ,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联合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D.日本、西欧、美国三足鼎立

15.

下图漫画中的人物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 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的是(  )

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

16.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中国古代经济史方面的小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内容、过程。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第一步

第二步

阅读《战国策》,发现秦国以牛田记载

提出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牛耕的观点

参观中国船文化博物馆,了解宋代越洋航船的制造工艺、规模

得出宋朝时中国海外贸易臻于鼎盛的结论

翻阅论述黄道婆革新、推广织造工艺的史书

提出元代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的观点

查阅明清时期皇帝的诏书、上谕等档案

得出海禁政策曾间断实行的结论

A.甲B.乙C.丙D.丁

17.

《通典·田制》对授永业田规定如下: 其永业田,亲王百顷,职事官正一品六十顷,郡王及职事官从一品各五十顷,国公若职事官正二品各四十顷……石骑尉、武骑尉各六十亩 丁男给永业田二十亩 。这反映出唐朝的均田制(  )

A.助长了土地兼并的风气B.是一种地主土地私有制C.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D.对特权阶层存在两面性

18.

丝绸之路是中国联系西方的 国道 。汉代的丝绸之路可以见证(  )

A.灌钢法技术制作的兵器外销B.火药传播到欧洲及世界各地C.井渠 技术向西传到西域D.大量精美的瓷器远销海外

19.

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654%

572%

印花布

1425%

498%

棉纱

694%

486%

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20.

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材料中说的 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指的是(  )

A.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B.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C.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21.

英国《金融时报》: 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2.

1882年9月《申报》记载: 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 。材料反映了(  )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利润很高C.社会各界支持股份公司发展D.国人逐渐接受新型经营方式

23.

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 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 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24.

下表为1750—1850年间,英国被调查的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工业企业前所属的社会阶层分布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社会阶层

划分数量

所占总数比例(%)

上等阶级

8

30

中等阶级

142

533

底层中等阶级

85

320

劳工阶级

31

117

A.工业化带来了英国社会流动的开放性特点B.向下的社会流动是工业化社会的一般趋势C.英国代议制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实质性变化D.中等阶级成为了大型工业企业创办的主体

25.

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 潘多拉盒子 ”。下列结论与材料信息相符合的是(  )
①新能源及新兴工业迅速发展
②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革命
③国际关系更趋复杂,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
④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6.

1934年1月,罗斯福政府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这一措施的最主要目的是(  )

A.恢复银行信用,改善投资环境B.刺激经济,增加就业机会C.提高美国产品的竞争力,刺激出口D.增加居民收入,稳定农产品价格

27.

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 殖民地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D.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28.

某同学把区域性合作组织几种模式的特点作了如下归纳。下列模式对应组织,正确的是(  )

模式1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模式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3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模式4

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A.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B.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C.模式3——亚太经合组织D.模式4 ——欧洲联盟

29.

《纽约时报》中曾经评论道: 这是一本令人欢欣鼓舞的关于全球化的著作,非常具有可读性……”这里所说的著作是托马斯·弗里德曼2005年所撰写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这本书中有一句名言为: 装载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以及柏林墙的倒塌启动了世界变平的过程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全球化完成于21世纪初期B.信息技术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
C.面对世界的变得平坦,我们应该修筑保护墙D.全球化开始于柏林墙的倒塌,因为柏林墙的倒塌拆除了地缘政治的屏障

30.

熹平石经 是东汉熹平年间,为正定六经文字而镌刻的,因用一种字体书写,又称 一体石经 。下图为石经部分残石的拓文。下列围绕石经的说法,有误的是(  )

A.残石上文字的字体应为隶书B.反映了东汉思想的繁荣活跃C.有助于研究儒学文献的演变D.是研究汉代儒学第一手资料

31.

西周社会的运转,所依靠的是两项权力原则:刑和礼。礼的应用范围只限于贵族,刑的应用范围是普通百姓。针对这种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该学者所属的学派是(  )

A.法家B.墨家C.儒家D.道家

32.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写道: 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 这表明他寄望学校能够(  )

A.评议国政是非B.宣扬理学道统C.培养科技人才D.引导地方风俗

33.

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 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 填词 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

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

二、材料阅读

34.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所谓古代中国的 现代化 ,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 理性设计 ,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 礼仪政治 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 现代化 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材料二 通常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其顶峰是唐朝时期)的结束和所谓 现代 发展的开始。……那种认为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体系 没有变动 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宋朝时所发生的这些变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它们不但显示出典型的 现代 特征,而且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

——罗兹·墨菲《东亚史》

材料三 戊戌启蒙运动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原则来批判中国传统小农社会流行的君权观念、行为模式和伦理精神,显示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的觉醒与成长;而其对传统宗法等级观念的冲击和对自我独立的意义、价值的推重,又体现了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 现代化 的内涵。(7分)
(2)从经济、社会、科技等角度概括宋朝带有 现代 特征的 变动 。(7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启蒙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7分)

35.

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战胜的日本确保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桥头堡,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快了以军需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化。同时镇压了抵抗日本侵略的东学农民运动,强迫进行甲午改革,扩大了对朝鲜的影响力。以甲午战争为契机,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

——韩国国定教科书

材料二 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 沉睡的狮子 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韩国史学界普遍关注甲午战争的主因。(3分)
(2)据材料指出韩、日教科书认为甲午战争对东亚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7分)结合所学,谈谈甲午战争对大清王朝造成的强烈冲击。(8分)
(3)扶桑版日本教科书中关于 日清战争 的阐述,哪些是中国史学界认可的事实?(4分)哪里又是中国人民不能接受的?(4分)

36.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根据材料一,简析新航路的开辟是怎样 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 的。(3分)
材料二 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是如何 克服专制王权 的,并指出 克服专制王权 又是如何促进英国 继续前进 的。(6分)
材料三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钱乘旦等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先进人士在19世纪上半期有何理论探索?(3分)
材料四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其主要成因。(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