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3.2015届 湖北省稳派高三强化训练(四)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5 浏览数:402

一、单选题

1.

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 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 。韩愈抨击佛教 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  )

A.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B.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C.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D.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

2.

钱穆《国史大纲 》中谈到, 汉初……公孙弘以布衣为相封侯,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告以歇。博士弟子,补郎、补吏,为入仕正轨,而世袭任荫之恩亦替。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 西汉初选官体制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初步发展B.世卿世禄制和军功授爵制继续沿用C.西汉初期奉行 无为而治 思想D.汉初官僚政治逐渐让位于贵族政治

3.

1954年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发表巨著《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即《科学与文化史》,中文翻译为《中国科学技术史》。从中英文标题的不同可以看出(  )

A.中国古代的科技实质上全是生产工艺B.中西方对于科技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别C.西方以文化视角来认识中国古代科技D.中西方科技发展水平和特点明显不同

4.

近代哲学家约翰·洛克认为,人类有一种自然的状态,所有的人都在这种自然状态中生存,这种状态是不受人欺负,也不受人压迫,每一个人都有自我发展的机会,人不应当拿别人当做例外,也不能将自己当做例外。他实际上强调的是(  )

A.天赋人权B.平等C.自由D.民主

5.

孙中山曾说: 中国古昔有唐虞之揖让,汤武之革命,其垂为学说者,有所谓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有所谓 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 ;有所谓 民为贵,君为轻 。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这表明他(  )

A.纯粹学习西方民主思想B.侧重借鉴美国共和制度C.以推翻满清帝制为目标D.汲取了古代的民本思想

6.

美国普都大学名誉教授?汤·巴来伯格评价中国某科学家: 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这段话反映了(  )

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B.中国粮食产量提高,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
C.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作出重大贡献D.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逐渐落后于中国

7.

评弹是一种盛行于江南地区的曲艺门类,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广为流传。1951年3月后评弹书目一度停演。50年代末60年代初,评弹再次焕发了新春,许多传统书目被保存、整理和传承,同时大量新的评弹书目不断推出。评弹艺术的再度发展主要得益于(  )

A.社会民众强烈需求B.双百 方针的提出C.国民经济恢复发展D.双为 方针的提出

8.

1953年,周恩来主持通过了《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明确了由新设立的中央高等教育部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同时规定,综合性大学以及与几个业务部门有关的多科性高等工业学校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直接管理。这些决定反映了(  )

A.高等教育变革符合当时经济建设需要B.当时政治环境推动了教育体制变革C.领导个人喜好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D.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国家政策同步

9.

英国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赋予教区强制性要求贫民受雇于雇主的权。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 济贫法 ,对申请救济的贫困者要进行严格分类和审查。1948年英国政府又制定了《国民扶助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包括所有社会服务项目的,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包括全国所有公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英国福利体制评价正确的是(  )

A.18世纪的救济措施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B.新济贫法体现了对贫困者的人道主义援助
C.19世纪社会矛盾尖锐是英国救济制度发展的基本动因D.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保障措施反映出政府职能扩大

10.

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获得统一后,国内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普遍认识到,德国将会成为一个 正常的、欧洲的国家 ,亦即,德国将成为西欧的德国,而不是试图将西欧变成德国的西欧。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基于(  )

A.西欧各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B.欧洲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发展C.美国霸权地位遭到严重削弱D.近现代法德间的冲突及影响

11.

冷战结束以后,民族问题重新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德国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说: 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 哈贝马斯的观点说明了(  )

A.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竞争不断增强B.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解民族争端C.经济全球化削弱了民族国家的主权D.跨国公司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强大

12.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兴起的一个重要艺术流派。超现实主义画家强调梦幻与现实的统一才是绝对的真实,因此,力图把生与死,梦境与现实统一起来,具有神秘、恐怖、怪诞等特点。以下属于此类风格的作品是(  )

二、材料阅读

13.

西学东渐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非常重要的历史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利玛窦(明中后期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以一种 学术传教 的方式,获取了中国士大夫阶层的支持,得到万历皇帝的认可,而被后世奉为圭臬。为了让中国人适应天主教,经过一番曲折摸索,利玛窦努力使自己融入中国社会,他学会中文,取号为 西泰 ,以结交儒士。通过多番努力,成功地进入了中国官僚仕绅的活动圈子。利玛窦们在传教的同时极大地迎合了儒家文化的需要,他们根据中国知识阶层的思维习惯和接受能力,有选择地突出或者省略了某些内容,即使在宣传基督教的某些信条时,也多使用儒家的术语和思想来进行诠释。为了引起儒家知识分子的兴趣,他以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为诱饵,宣传西学,以广博的知识和全新的见解让他们大开眼界,从而取得其好感和尊敬,然后进行传教。

——《昙花一现——浅谈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对于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 翻译西书是西学东渐的主要方式。19世纪40~50年代最早的一批西学书籍,是由西方传教士与中国最早一批接触西方学术的学者……合作翻译的……19世纪50—80年代翻译的西书,以应用科学、工程技术方面的书籍所占比重最大……其次则是所谓 格致诸学 ,至于政法、史志等社会科学书籍,则比较少。
随着西学的输入,甲午以后中国学人对西学之理解更为深刻。此时人们所理解之 西学 ,已经不是19世纪70~80年代以工艺制造为主的 洋务之学 ,也不仅仅是以西方自然科学为主的 格致之学 ,而是西方社会科学为主之 西政 。……如果说戊戌以前中国主要还是通过欧美渠道 移植 西学的话,那么戊戌以后则主要是通过日本渠道 移植 西方近代学术。

——左玉河《西学东渐与晚清学风嬗变》

材料三 启超之在思想界, 其破坏力确不小, 而建设则未有闻。晚清思想界之粗率浅薄, 启超与有罪焉。 …… 启超平素主张,谓须将世界学说为无制限的尽量输入,斯固然矣。然必所输入者确为该思想之本来面目, 又必具其条理本末,始能供国人切实研究之资。此其事非多数人专门分担不能。启超务广而荒,每一学稍涉其樊,便加论列,故其所述著, 多模糊影响笼统之谈,甚者纯然错误,及其自发现而自谋矫正,则已前后矛盾矣。平心论之,以二十年前思想界之闭塞萎靡,非用此种卤莽疏阔手段,不能烈山泽以辟新局。就此点论,梁启超可谓新思想界之陈涉。虽然,国人所责望于启超者不止此。以其人本身之魄力, 及其三十年历史上所积之资格,实应为我新思想界力图缔造一开国规模。若此人而长此以自终,则在中国文化史上,不能不谓为一大损失也。

——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西学东渐的特点。(6分)结合所学史实阐述其背景。(4分)
(2)据材料二,分析晚清西学东渐的阶段特征。(8分)
(3)据材料三,从梁启超的言论中,分析晚清西学东渐有何利弊?(7分)

14.

爱国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主旋律,有着丰富的内涵,可通过多个主题体现出来。(12分)
阅读下表中的资料,围绕爱国,提炼出一个涵盖若干条资料的主题,并将符合该主题的资料序号挑选出来。(4分)结合所学,补充若干能够论证或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并加以论述。(8分)
要求:提炼的主题必须涵盖两条以上资料,立意明确;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要完整;论述逻辑要清晰合理。

序号

资料

1

江南制造总局

2

文学革命

3

武昌起义

4

自强”“求富

5

三民主义

6

师夷长技以制夷

7

京张铁路

8

南京大屠杀

9

北伐战争

10

虎门销烟

11

中国同盟会

12

南昌起义

15.

【历史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美国革命胜利后,绝大多数城市政府实行市长议会制。这种体制下,市长、议会议员以及一些重要官吏均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市长是法定的行政首脑,可以经议会同意任命部分市政官员。议会是立法机构,但通常有一定的财政权。各专门局负责具体行政管理,局长多数为民选,少数由州长和市长任命,工作上独立于市长和议会之外,直接向选民或州主管部门负责。美国历史上把这种议会相对强大,市长相对弱小,各部门相对独立的市长议会制称为弱市长制。……到19 世纪中期, 面对城市问题的增多和城市政府职能的扩大,弱市长制开始暴露出它本身固有的缺点以及与现实的脱节。首先,由于市长、议会、独立的局各自为政,权责不清,极易造成相互扯皮、推诿的局面,各部门之间经常发生内耗和冲突。其次,市长受到议会及其它方面过多的牵制,使整个政府缺乏统一的指挥和协调一致的步伐。因此。面对城市的突发事件。政府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束手无策。
总之,19 世纪下半期, …… 一场从体制入手提高市政管理效率的改革势在必行了。

——邢佳佳《城市化与美国市政体制改革》

(1)概括近代美国弱市长制的特点。(6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美国市政管理改革的原因。(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