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2.2015届 广东省华附、广雅、省实、深中四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4 浏览数:118

一、单选题

1.

学者研究发现:春秋以上是大家族最盛的时期,战国时代渐渐衰微,汉代重新恢复,此后一直维持了两千年。导致大家族衰微,小家庭增多的原因不包括(  )

A.小农经济发展B.宗法观念结束C.诸侯争霸影响D.各国变法推动

2.

有学者指出,除秦律外,历史上的法典都出自于儒者的手笔,这是中国法系的一大特色。学者是想说明(  )

A.儒学的正统地位B.儒学的包容性C.儒学的积极作用D.儒学的局限性

3.

据史书记载: 初,蜀民……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戊午,诏从其请,始置益州交子务。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下列推论不合理的是(  )

A.交子先是民间发行,再由国家收归官办B.交子发行适应了四川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C.宋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财富控制而设立交子务D.国家政府发行纸币有利于克服私人发行交子的弊端

4.

中国最近50年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帝国主义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斗争史,社会主义为首的革命势力与帝国主义为首的反革命势力的斗争史。同时也是革命派与改良派斗争的历史。 以上概括侧重于(  )

A.全球史观B.唯物史观C.革命史观D.社会史观

5.

陈独秀说: 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 看待,不要当做机器、牛马、奴隶看待。 这表明陈独秀(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接受了社会主义的思想C.主张新道德,反对旧道德D.否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20世纪50年代—— 一边倒 求同存异 B.20世纪60年代—— 非集团 不结盟
C.20世纪70年代—— 联美遏苏 一大片 D.20世纪80年代—— 韬光养晦 有所作为

7.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段名言:“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 of the things that are, that they are, and of the things that are not, that they are not。 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西方民主制度的滥觞B.动摇了天主教神学统治的根基C.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D.奠定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

8.

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派 圣·巴布洛 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 太平洋丝绸之路 。这条丝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  )

A.迪亚士的远航B.达伽马的远航C.哥伦布的远航D.麦哲伦的远航

9.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 是一句英国格言,意思是说:(在民主宪政的框架内)即使是两个魔鬼,也可以友好相处且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程度。这句格言形象典型地概括了民主宪政的基本特点。其关键核心是民主宪政可以(  )

A.改变人,使之友好相处B.提高公民的参与程度C.将作恶减少到最低程度D.有效地限制权力

10.

前者表现为效率优先,为追究效率可以牺牲公平;后者则主张公平优先,在公平的前提下,提高效率。 前者 后者 对应史实正确的是(  )

A.圈地运动;文化大革命B.黑奴贸易;巴黎公社C.十月革命;人民公社化运动D.空想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

11.

被誉为 沙漠之钻 的胡佛水坝于1931年3月11日动工,美国总统胡佛宣称 通过有利可图的建设工程来增加就业 ,其财长梅隆称: 在这个国家,无论政府还是企业,他们行动一致,坚定地阻止工资下调,并尽量保证更多的人就业,并以此增加消费。……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维持生活标准。 这反映出当时的美国(  )

A.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B.积极推行以工代赈C.放弃了自由竞争的经济政策D.努力抑制物价上涨

12.

上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 听任自己陷于孤立 ,否则, 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 。为此,英国(  )

A.主动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B.加快谋求加入欧共体的步伐C.投票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D.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北约

二、材料阅读

13.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三个重要概念。历史概念既反映时代特征,又体现了对历史的认识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中国、波斯、土耳其等半殖民国家和一切殖民地,总共达十亿人口。

——列宁1916年《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

中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半封建的农业国家

——列宁1912年《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环境是资产阶级及德莫克拉西尚未成功,而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中国。

——1926 年蔡和森《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

材料二 中国的革命不能不做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而且第一步时间是相当的长,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我们不是空想家,我们不能离开当前的实际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毛泽东1960年进行十年总结时提出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的讲话

(1)列宁是给中国社会定性为 半殖民 半封建 社会的第一人。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列宁关注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国际背景?(4分)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明确把中国社会定性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试分析其原因?(6分)
(2)材料二中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依据是什么?其实践结果如何?(6分)
(3)材料三中 外国经验 指的是什么?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史实,对比材料三中 路线 道路 在后来实践中的不同?(10分)

14.

时移世易,大国兴衰,各领风骚数百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将1350—1650的300年时间,视为 漫长的16世纪 。这一长时段的划分,就是为了对应当时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明朝中国(1368—1644)在世界史上的辉煌地位。
与此相对应,社会史学家阿瑞吉(Giovanni Arrighi)则提出了另一个长时段的分期概念—— 漫长的19世纪 (1650—1915),它标志着中国与欧洲之经济社会开始走向分道扬镳的道路,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国、亚洲的形象在欧洲中心主义的 世界史叙述中 的全面贬值。

——据韩毓海:《重新思考19世纪》

材料二 在中国,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年一度举行亲耕礼,以奖掖有用之术;一切官职均经科举获得;只把哲学作为宗教,把文人奉为贵族。看到这样的国家,他们(18世纪法国部分启蒙思想家)叹为观止,心驰神往。

——据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三 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

——据王湘穗:《博弈式共生的中美关系》

(1)推断材料一中布罗代尔和阿瑞吉对长时段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12分)
(2)指出材料二中的 他们 对中国的形象认知,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 他们 得出这种认知的原因。(6分)
(3)材料三中荷兰、英国、美国确立各自的 漫长世纪 有哪些共同因素?你是否同意美国 漫长的20世纪 进入了终结阶段?结合史实说明理由。(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