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3.2015届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黑龙江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8 浏览数:156

一、单选题

1.

王国维曾说过: 古来新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现。有孔子壁中书出,而后有汉以来古文家之学;有赵宋古器出,而后有宋以来古器物、古文字之学 。这表明(  )

A.只有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相结合才能还原历史B.新材料的发现有助于人们获得对历史的新认识
C.新材料的发现颠覆了古史记载中的可信部分D.古史中的记载一定能补充新材料的不足

2.

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署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

A.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B.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C.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D.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

3.

宋代司马光在《书仪》中指出: 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

A.以财论婚的观念日兴B.门第观念已彻底废除C.民主思想成为社会主流D.科举制度已日益衰落

4.

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流域、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

A.经济作物的扩种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国内统一市场形成D.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5.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 西洋景 ,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

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B.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C.英军发展海外贸易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

6.

1895年前,上海已建立了少数近代企业,但总体规模不大。1895年之后,上海就出现了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这主要是由于(  )

A.洋务运动的发展B.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C.政府调整经济政策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7.

1938年7月5日,毛泽东等向国民参政会提出建议: 武汉成为敌人急切窥觎的目标,因之,我们认为最急迫的问题莫过于如何保卫武汉与取得第三期抗战的胜利 。这表明(  )

A.日军企图占领淞沪地区B.中共和国民党合作抗日C.抗战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D.中共准备发动武汉会战

8.

在中共 八大 上,陈云指出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情况将是这样: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的主要部分是按计划生产,部分产品是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自由生产 。这表明一些共产党人(  )

A.主张彻底变革计划经济发展模式B.决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C.已经意识到经济体制需要改革D.初步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

9.

丹尼斯·舍曼等人所著的《世界文明史》中说: 如果说希腊人开始倡导理智主义,那么他们也是最先压制它的人。简言之,他们是这样一个民族——在人类可能会尽力为之的事情上,他们既向别人展示了何以成功,也向别人展示了何以失败 。材料说明古希腊(  )

A.民主制度不够完善B.直接民主确保人权C.海外殖民体现霸权D.尊崇理性道德作用

10.

下表为英国一百支棉纱价格变化表(单位:先令/镑)

1786

1790

1800

1807

1830

38

30

95

675

3

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B.工业革命的促进C.纺织业中聚集了大量人口D.城镇化加快发展

11.

只有农村居民流入城市,只有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混合和融合起来,才能使农村居民摆脱孤立无援的地位 。苏俄的下列措施中最有助于实现这一点的是(  )

A.余粮收集制B.建立集体农庄C.固定粮食税D.允许自由贸易

12.

下图是关于 改革国际货币体系 的漫画,它反映的是(  )

A.国际货币体系开始走向制度化B.人民币和欧元结盟对抗美元C.新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仍以美元为主导D.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要求重建国际货币体系

二、开放性试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 众所周知, 轴心时代 的观念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 轴心时代 。这期间世界各地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比方说在中国出现了老子、孔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家,在印度出现了释加牟尼。后来在希腊就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这样的大思想家。
这些文化传统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人类文化主要的财富,而且这些不同地域的文化原来都是独立发展出来的,并没有互相影响,而且都是大体上同时发展起来的。雅斯贝尔斯还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重要,他讲 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个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 ,这个论断在历史上已经有多次可以得到证明了。
因此我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多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2000多年前的 轴心时代 的一次新的飞跃。我们能不能这样看,21世纪或者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是对2000多年前 轴心时代 的新的飞跃?……可以说,人类文化正在进入或者即将进入一个 新的轴心时代

——摘编自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人类社会之贡献》

材料二 当下世界、洲界、国界似乎模糊起来,但不同文明间的分歧乃至争斗,又普遍存在,有时还以一场激烈的形态展开(如在巴以之间)。可见,文化的两个向度——一全球化和多元化同时存在。……总之,与全球化相应的,即有文化的统一走势,又有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的彼此纷争。

——摘编自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类文化在 轴心时代 新的轴心时代 的发展特征。(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汤一介所说 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个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 的认识。(13分)(要求:以 认识 为中心;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教科书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不同时期的教科书因多种因素的制约会存在许多差异。
材料一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因为按照宪法规定,必须有一定财产的人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高法院曾多次帮助美国资本家,宣布工人罢工为非法,残酷地镇压革命的工人。……这部宪法(1787年宪法)保障了美国有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 自由 为的是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实为剥削的自由

——摘自《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上册

材料二 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法。美国开国元勋们的初衷并非设计一个完美无缺的国家制度,他们当时关心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以挽救危机中的邦联。1787年宪法……因此带有一些明显缺陷。例如,在奴隶制问题上,虽然宪法明确阐明了主权在民原则,但在宪法批准后,只是拥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才有选举权

——摘自《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对美国政治制度态度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12分)(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三、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吏治败坏,考察官吏的制度流于形式。张居正在维护明朝统治的基础上推行了 考成法 ,内容:其一是六部和都察院要把所属官员应办之事,规定出完成期限,然后分别登记在三个帐薄上,一本由部、院留做底薄,一本送六科,一本送内阁。其二是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底簿登记,逐月检查。六科根据帐薄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亦根据帐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欺隐事例进行惩处。这样,月有考,岁有稽,内阁总其成。 致理之要,无逾于此

——摘编白张海瀛《论张居正的考成法》

材料二 江陵立考成法,以为制治之本。向者因循玩憩,至是中外淬砺,莫敢有偷心焉。江陵志在富强,当积弛之后,钱谷阴耗不可问,力振其弊,务责实效,中外凛凛,毋敢以虚文支塞。行之十年,太仓之积,足备数载

——摘编自炎迁《国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张居正推行 考成法 的目的和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考成法 实施的历史作用。(6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废除谷物法运动 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于英国的反对谷物贸易保护主义的历史事件。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 谷物法 ,规定小麦价格未达到每夸特80先令时不准从外国进口粮食。这一规定,除地主阶级外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都会受损害。随着工业革命完成,工商业资产阶级越来越希望得到完全彻底的自由贸易。1836年伦敦一批激进派议员成立一个 反谷物法联盟 ,但未取得任何成果。1838—1839年,曼彻斯特的工业家接过反对 谷物法 的大旗才使运动蓬勃发展。同盟主要靠宣传工作争取民心。最令人叹止的政治行动是制造选民,让这些选民选出支持同盟纲领的议员。为此同盟筹集大笔资金归到本不具备选民资格的人名下,让他们登记成为 选民 ,从而夺取某一选区的选民多数,选出事先已定好的候选人。1846年议会终于废除了谷物法,一个 阶级的立法 终于寿终正寝。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 反谷物法运动 取得成功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 反谷物法运动 对英国政治民主化的影响。(5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这场危机差一点引发了核战争。1962年10月14日,美国U-2间谍飞机第一次拍摄到了苏联在古巴建设中的中程导弹基地,接着美国情报部门又搞清了苏联运往古巴的中程导弹及其它武器等具体情况。10月22日晚肯尼迪发表电视演说,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所有中程导弹。为了实施对古巴的封锁,还集结了战后以来最庞大的舰队,战略空军部队进入战备状态。苏联国防部长下达命令:苏联战略导弹部队、防空部队、潜艇成员提高全军的战备状态和警惕性。肯尼迪发出警告,美国无意对苏联的舰船开火,但如果无视封锁的规定,那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这是冷战时期美苏之间最严重的一次直接对峙,双方在加勒比海地区走到了核战争的边缘。
从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就有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虽然相互指责对方的行为,但是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另外,还有其他秘密通道。两国逐渐达成了谅解: 苏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伊柳辛—28轰炸机及其附属设施,并且保证今后不再将进攻性武器运进古巴;美国承诺不侵犯古巴……等等

——摘编白刘金质《冷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在 古巴导弹危机 中的对峙态势。(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古巴导弹危机 最终未能引发战争的原因。(9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清政府任命刘铭传为督办台湾事务大臣,抵达基隆后,时法人毁我炮台殆尽,我军全恃肉搏。铭传每当阵一呼,将士皆奋跃致死。法人既三犯沪尾不得志,自此不敢轻试。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于是斟酌旧制,奏增府一,日台湾;县三,日台湾、云林、苗栗;生番窟宅于台南北七百里,岁恶民千余,盗贼出没其间。土豪假防番悬金募士,抗官吏,违号令,赋税不以时至。铭传将吏分路剿抚,时亲督大队入山,南中北三路及前后山诸番皆薤(ti除去)发归化。又念足兵必先足食,于是仗田亩,茶盐、金之税,充羡府库。始至,岁入金九十万,后至三百万。因筑炮台,购火器,设军械局,水雷学堂,要以兴造铁道为纲纽,辅之以电线、邮政。穴山梁水,辟巨道七百里以通南北,台防益固。
刘铭传任台湾巡抚之日,户部忽奏请: 天下海军,十年内毋增舰炮 o铭传喟然叹息曰: 人方惎(ji憎恨)我,我乃自决其藩,亡无日矣 。鸿章争之不得,铭传遂上疏求去。去四年而朝鲜之难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为治理台湾所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刘铭传的治台政策。(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