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2分)
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早在先秦即已形成……(它)把人看成群体的分子,不是个体'而是角色,得出人是具有群体生存需要,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互动个体的结论,并把仁爱、正义、宽容、和谐、义务、贡献之类纳入这种认识中,认为每个人都是他所属关系的派生物,他的命运同群体息息相关。
希腊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独特的价值,不可重复,不可替代。希腊人的个体生命意志突出地表现在行为处事上具有自己独特的判断力。
——摘编自《略论中西人文精神》等
材料二
上卷:“西学”诸书
|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动植物学、医学等
|
中卷:“西政“诸书
|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
下卷:杂类之书
|
游记、报章、格政、西人议论之书等
|
——摘自梁启超1896年编撰的《西学书目表》 在
“读西学书法
”的结尾,梁启超写道,
“方今四夷交侵,中国微也,数万万之种族,有为奴之
”,
“要之舍西学而言中学者,其中学必为无用;舍中学而言西学者,其西学必为无本。无用无本,皆不足以治天下。
——摘编自黄爱平《西学与清代文化》等
材料三
“美国是战后世界上新的反动和侵略的中心。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只有美帝国主义利用战争发了横财,成为最大的国际剥削者,成为世界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
”
——摘编自1956年《高级中学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大纲(草案)》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
‘冷战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
“以
‘布雷顿森林体系
’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
——摘自2004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西方传统思想对
“人
”的认识有何不同,(4分)试结合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简要说明这一差异。(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编写《西学书目表》的时代背景,(4分)材料反映了梁启超怎样的思想主张?(4分)
(3)根据材料三,《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课程标准》对于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的学习要求有什么变化?(4分)试从国际形势、中外关系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4)综合以上材料,请围绕
“思想意识的时代性
”或者
“思想意识的多样性
”主题提出看法并进行论证说明。(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