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2.2015届 四川省眉山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4 浏览数:241

一、单选题

1.

有一位古代的思想家这样论述政治: 圣明的君王治理国家,功盖天下却从不居功,教化惠及万物,而人民不觉得有所依赖,有功德而不能用名称说出来。 这位思想家最可能是(  )

A.老子B.韩非C.董仲舒D.王夫之

2.

有史学家评论说: 隋唐时期……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皇权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B.政府拥有了一定的政务决策权C.皇帝和政府共同决策政务D.政府对皇帝专权有一定牵制

3.

下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史》(高中版)”部分目录。征集到部分修改意见,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①带有明显阶级斗争烙印,应该删除部分子目
②资本主义萌芽是史学争议话题,根本不存在,应慎选
③增加社会生活和习俗,以利于全面了解明清社会风貌
④增加同时代外部世界演变的史实,形成历史的整体和全局认识

A.①②④B.③④C.①②③D.②④

4.

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这段材料说明(  )

A.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B.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罗马法影响公司组织的诞生D.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5.

下表是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两白银),从该表可直接得出(  )

年份

进口

出口

1885

88 200 018

65 005 711

1895

171 696 715

143 293 211

1905

447 100 082

227 888 197

1911

471 593 943

377 338 166

A.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机会B.进出口增长源于宽松的社会环境C.清政府面临贸易结构失衡的困境D.对外贸易的增长根本原因是清末新政

6.

1919年10月《晨报》刊登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发连工业必有精良机器。下联是:挽回利益者当与本国制造。横批是:美典公司。这主要表明(  )

A.五四运动激发了民族意识B.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C.国民革命推动实业救国思潮D.民族工业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7.

从文明进步和近代化这一角度分析,下列不属于《资政新篇》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共同点的是(  )
①政治上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经济上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③文化教育上都提倡设立新式学堂 ④社会生活方面都提倡 自由 平等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8.

关贸总协定规定: 缔约国之间通过谈判,在互惠基础上互减关税,并对减让结果进行约束,以保障缔约国的出口商品适用稳定的税率。 这有利于(  )

A.进一步削弱发达国家的利益B.缓解其成员国间的贸易不平等状况C.维护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D.消除关税壁垒,推动世界贸易发展

9.

以下是摘自《中国文化发展道路论争文章目录》部分文章标题,从中给出的中国文化发展道路,正确的有(  )

文章标题

发表时间

作者

欧洲文化之危机及中国新文化之趋势

19222

君劢

评中西文化观

19246

杨明斋

怎样使中国文化现代化

19337

陈高傭

全盘西化的理由

1934

陈序经

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

19351

王新命等十教授

全盘配货殖民地化

19356

叶青

①学习西方文化 ②注重中国本位文化建设 ③推翻中国传统文化 ④中国文化现代化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0.

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第一次是希腊时代,第二次是14—17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三次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下列关于这三次演进和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B.第二次使人从基督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C.第三次促进了人自身和人的思想双重解放D.后两次把人们从君主专制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11.

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

A.第①②段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成型时期B.第③④段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时期
C.第⑤段是殖民体系崩溃时期D.整个曲线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和消亡

12.

为防止官员腐败,1978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了《政府官员行为道德法》,1989年,又修订为《道德改革法》。它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财产必须如实填写,由新成立的道德署负责收存,总审计长负责审查。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财产报告定期向社会公布,任何人都可以查阅。材料表明美国能够推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原因是(  )
①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②官员自上而下带头执行
③调动各方面因素的有力监督 ④两党制度下相互制衡

A.①②③B.①④C.①③D.①③④

二、材料阅读

13.

建立宪政、走向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2分)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 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 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 …… 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追溯中国宪政史,往往要寻至清末立宪,但宪政思想的启蒙与渗透却比这要早……早期改良派知识精英认识到了民主政治对国家兴盛的意义,因而开始主张向西方学习、实行立宪,明确提出了宪政问题,形成了一股宪政思潮……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超越了 层面的局限,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变法维新主张,并极力将其转化为社会现实,从而开启了宪政运动的实践之门。……1908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并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1912年3月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文件……昙花一现的《临时约法》与其后接二连三的立宪丑剧和骗局,使得近代中国宪政的命运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苗连营《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材料五 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在世界历史的长剧中,属于英国的惊心动魄的场面着实不多见。但正是这个不爱走极端的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 的职能有什么区别?(4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 罗马法 在近代世界 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的原因有哪些?(4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观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 法者,天下之公器 ?(6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前期中国宪政道路曲折发展的历程。(8分)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为现代世界奠定 基石 的主要表现。(6分)

14.

(20分)社会转型往往伴随(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与变化。反过来,适应变革的经济政策也会有力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是社会前进和文明进化的应有之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代表土地资本的统治阶级,用以维持封建势力的唯一方法。中国历史……朝代只管更迭,却依旧不曾脱离封建社会,而走入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但是,为什么不能脱离封建社会呢?最简单的答案,就是:因为中国的产业没有发达。产业没有发达,所以即令有势力雄厚的商业资本,其力量也不足以摇动封建社会的秩序,却不能代替土地资本,而使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走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一部二十四史的政权推移,翻来覆去,都不能跳出封建社会的圈子外面,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杨东莼:《中国文化史大纲》

(1)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二 大量贵金属经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被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16世纪的政治经济学家们针对这个时期提出了一套 国富 理论。……他们认为,只有黄金和白银才是最实际的财富……重商主义将财富的价值无限扩大,而对于普通人来讲,成为 有钱人 则成为其毕生的追求。经济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像外科手术和时尚潮流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就我所知,到了19世纪,迎来了开放与竞争并重的自由经济体系。

——(美)房龙:《人类的故事》

(2)依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西方推行的商业政策和主要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经济政策变化的原因。(4分)
材料三 文明的借鉴与发展

国家

事件

日本

明治政府文明开化

法国

拿破仑的《民法典》

苏俄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美国

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经济干预

(3)阅读右表,以 文明的借鉴与发展 为题,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任选2例)(8分)
示例:程朱理学:理学家借鉴道教佛教有益成分,从宇宙起源探讨伦理纲常,创立了理学,使儒家思想发展到新阶段(又称新儒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