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7.2015届 河北省邯郸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31 浏览数:127

一、单选题

1.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 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 由此可知春秋时期(  )

A.分封制完全被县邑制取代B.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C.各级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D.天子不再直接统治臣民

2.

《孟子·梁惠王上》记载: 王曰: 叟(老者),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这表明儒家主张(  )

A.舍生取义B.见利忘义C.重义轻利D.义利并重

3.

《史记》载: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这段记载说明(  )

A.汉代实行重商主义政策B.工商业成为汉代社会基础C.国家统一促进商业发展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4.

在汉代存在的400多年里,宫廷女性参政、议政、临朝之风不绝如缕,是中国历史上女性参与政治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这反映出汉代(  )

A.儒家女性观与现实的差距B.朝廷鼓励女性参与政权C.女性突破了儒家纲常束缚D.妇女民权运动开始兴起

5.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有不少以本姓命名的店铺,如 刘家上色沉檀楝香 王家罗锦匹帛铺 孙家正店 赵太丛家药肆 等等。这表明(  )

A.以本姓命名店铺始于宋代B.宗法关系决定着店铺名称C.资本主义萌芽在宋代出现D.宋人已有较强的品牌意识

6.

明朝郑和下西洋以 开读、封敕、赉赐、庆典、市易 为使命,而在葡萄牙,航海不管对官方还是民间,都是一项确实有利可图的事业。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制度的差异B.贸易观念的差异C.经济政策的差异D.综合国力的差异

7.

乾隆帝表示: 伊犁向为准夷(准格尔)腹地,故穑事颇修。今归我版图,若不驻兵屯田,则相近之哈萨克、布噜特等,乘机游牧,又烦驱逐。 由此可见,清政府在伊犁屯田(  )

A.巩固了西北边防B.忽略了农业发展的条件C.促进了西北开发D.实现了自然经济的移植

8.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湖广总督等针对汉口、镇江一线 内地奸商依托洋商,任意私售私卖 现象,与列强力争,最终促成汉口、九江、镇江开埠设关。这表明(  )

A.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B.中国处理与列强外交关系的成熟C.中国重视自身利益诉求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9.

据统计,从1897年12月到1913年4月,张园(上海最大的私人园林)举行较大的集会有39起,中外各界人士、各种思想主张在这里汇聚碰撞。导致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是(  )

A.中国社会急剧变革B.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自然经济不断解体D.西方民主思想传入

10.

八国联军驻京后,顺治门外一带为德军驻守地,其界内新设各店牌号,大都士大夫为之命名,有曰 德兴 、有曰 德盛 、有曰 德昌 、有曰 德丰厚 等。这反映出当时(  )

A.国人民族自信心丧失B.中西文化具有相通之处C.传统文化已失去民心D.部分国人具有媚外心态

11.

1924年,孙中山提出 说到社会上的地位平等,是始初起点的地位平等,后来各人根据天赋的聪明才力自己去造就。造就既是不同,自然不能有平等 。这说明孙中山主张(  )

A.机会均等B.民权平等C.民族平等D.思想自由

12.

1935年12月,国民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规定: 在目前国际情况下,凡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 与这一规定相关的背景是(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3.

为了阻止中法建交(1964年中法正式建交),美国采取了三项措施:阻止法国同中国建交;压迫台湾不主动同法国断交;胁迫其他盟国不追随法国的行动。美国这样做的根本出发点是(  )

A.确保美苏争霸的重点欧洲B.阻扰中国实现国家统一C.维护美国亚太地区的利益D.阻止法国成为欧洲大国

14.

对1982—1995年中国移民国外人数,分析正确的是(  )

年份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福建

1982

56930

12565

5457

2950

997

1990

234800

70100

54900

16400

32500

1995

236800

21700

36000

7200

66200

A.90年代以前移民剧增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北上广移民国外人数增多是由于经济特区的设立
C.90年代以后主要省区移民国外的人数呈下降趋势D.全国移民国外人数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15.

古代斯巴达的监察官代表平民阶层,政治地位与国王、元老院平等,其职权以监察和司法权为主,与以军事、宗教权力为主的国王和以立法为主的元老院有很大的区别。这反映出监察官的设置(  )

A.推进了斯巴达的政治分权B.确保了斯巴达司法的公正C.保证各阶级参与国家政治D.激化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16.

欧洲中世纪商人法的 跨国平等对待 这一特征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它使他们不会因在地方法中不享有资格以及因为地方法律、习惯的其他变化莫测的因素而蒙受损害。该特征源于古代罗马的(  )

A.习惯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

17.

路德认为任何职业都是为上帝服务,任何工作都与传教士一样高贵,这彻底改变了基督教徒对工作和劳动的态度。这一主张有利于德意志(  )

A.摆脱教皇的控制B.服从精神的形成C.职业道德的形成D.国家权力的强化

18.

日渐扩大的采矿作业使新矿石甚至新金属如铋、锌和钴显露出来。分离和处理这些新矿石和新金属的技术必须用类推法找到,并以痛苦的经验予以矫正,化学的一般原理开始形成。这表明(  )

A.经济革命推动科学革命B.科学研究方法趋于成熟C.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产生D.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19.

光荣革命发生后的几十年中,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权力持续弱化、下议院中心地位逐步确立。这些重大变化并不是在光荣革命之后迅速发生的,两者之间有一个明显的、不小的时间差。这说明英国宪政(  )

A.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B.不断实现自我调整与发展C.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D.巩固了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20.

工业革命期间,欧洲居民的食物类支出的比例一直偏高,约占收入的一半左右,但呈下降趋势;其他支出,特别是衣着、居住、奢侈类支出比例则有所上升。这表明工业革命推动了(  )

A.产业结构的变化B.就业结构的变化C.阶级结构的变化D.消费结构的变化

21.

某文学流派 排斥资本主义文明与现实,重视自然风光的描写,把自然当做一种神秘的力量,实际上是从侧面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该文学流派属于(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22.

在斯大林的观念中,国家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所支撑的军事力量)是衡量先进与落后的尺度,至于如何在社会诸层面的现代化及其协调发展等更广义的发展领域赶超先进国家则不在他的视野中。这一观念影响下苏联实施的核心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D.农业集体化方针

23.

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同苏联争夺第三世界国家实施了 第四点计划 (也称 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 ,是 马歇尔计划 的补充),但该计划在拉美的实施效果不佳。这反映出(  )

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挑战B.美国重视拉美国家经济发展C.拉美各国经济的独立性增强D.苏联在拉美的势力超过美国

24.

撒切尔政府在1983年大选获胜后的几年时间,积极开展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外交,撒切尔本人甚至与戈尔巴乔夫举行了六次高级会谈。这表明(  )

A.英国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B.撒切尔政府外交政策灵活C.美苏 冷战 格局的终结D.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加快

2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资本市场通过互联网来进行非场地交易,大量不受各国管理当局和国际组织监控的 无国籍 资本,在国际市场上流动的规模和速度都是令人难以想象的。这反映出信息化(  )

A.加快了资本在全球的流动B.提高了跨国公司的生产效率C.提高了各国的国际竞争力D.刺激了各国产业的优化升级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谏官不仅弹劾不法,同时也对守法官吏施以保护,使官吏免遭不当罪的处罚。维护官吏的相应权益,也是维护国家法纪的严肃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多讽谏皇帝。北宋时期谏官的任免权收到皇帝手里,并赋予谏官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的权力。

——摘编自《中国古代监察史》

材料二 按照洛克的分权理论,国家政治权力应分为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其中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定期开会,通过法律,但议会不能干预法律的执行。行政权属于国王,国王指导法律的执行,否决议会法案,使议会不致夺取全部权力而破坏 公民的自然权利 。联盟权亦属国王,即由其处理宣战、媾和等外交事务。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谏官制度的变化并指出其折射的政治发展趋势。(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洛克分权理论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9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京师会馆最初出现于明初永乐年间,那时是一个安徽芜湖籍官员俞谟捐出自己的住宅,给在京的同乡官员作为聚会娱乐之所,也作为相互寄托乡情、相互劝励的场所。有些出现了官僚试子会馆的分化,即官僚试子会馆一分为二,有些官僚试子合为一体的会馆也确立了当考试时期试子优先的原则。
材料二 通讯设施的改进缩短了空间距离,开埠通商后,近代邮政渐次展开,中国的电报业也开始创设,电报等现代通讯工具让异地同乡会馆间有了联系通道。而报纸成为会馆表达政治态度的阵地。科举制度废除后,北京的许多会馆演变成同乡会,会馆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功能亦随之演替。有不少革命志士、文人学者纷纷借助于会馆,取得了他们从事自己事业的相对安稳的一席之地。孙中山先生等政治家时常到京城寻求同乡会馆的政治、财力乃至舆论的支持。京城的同乡会馆可以发动各地同乡会馆举行联合行动,敦促地方政府在清除政治积弊、维护地方社会秩序等方面有所作为。北洋时期许多省的会馆直接成为政治活动的集会地和演说地,并且对抑制西方侵略势力肆意践踏中国主权产生了积极影响。留日学生利用会馆,先培养省籍意识,再扩大为国家意识,对于推进中国社会的变革、自强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会馆创办刊物宣扬爱乡爱国情怀,鼓励同乡利用会馆这个平台凝聚力量,亦顺应了当时追求民主与自由的潮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日根《论近代社会转型与京师会馆角色的演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会馆的主要功能。(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会馆功能的演进及其原因。(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会馆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作用。(6分)

2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895年,户部奏请 各省挑精壮三成,其余老弱一概裁撤 。之后,户部又奏请裁减勇营三成。甲午战后到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编练的新式陆军有四支: 定武军 (后改称 新建陆军 )、 自强军 武毅军 湖北护军营 。新军仿照德国陆军编制,按照德国的训练方法训练军队。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财政困难,大力发展工商实业,以增加税源。1896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1897 年创立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1896 年,总理衙门议奏: 兴学诚自强本计,请由各省督抚酌拟办法,或既就原有书院量加课程,或另建书院肄习专门。 此后,各省创办了不少新式学堂。1897年,经总理衙门议奏后开设经济特科和岁举专科,以满足对国家对变法人才的需求。1898年初,荣禄、高燮曾、胡燏棻分别奏请设立武备特科,所有武场一律改试枪炮。

——摘编自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的改革与戊戌变法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6分)
(2)材料所述改革介于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之间。根据材料并结合知识,指出这次改革对洋务运动有何重大突破,并分析导致改革困难重重的原因。(9分)

29.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美国是一个以英国清教徒为移民主体而形成的国家,他们深受母国的宗教——清教的影响,他们正是这种对清教的崇拜,使他们逐步形成了1787年美国宪法的政治理念。由于没有封建主义的影响与制约,美国早期的政治模式与欧洲相比更加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自由平等的,这种自由的空气提供了美国人生而平等的观念。北美13 个殖民地实行的民主政治制度经过150余年的实践,其内部结构已经具有了民主共和国宪政制度的某些基本理念或基本架构。对自由制度的向往使他们对政府和中央集权存在恐惧心理,坚持政府作为愈少愈好的理论, 从而萌芽了限权的思想。
独立战争前后,由于大量的欧洲先进的政治和法律学说如孟德斯鸠、卢梭和洛克的思想传入美国,而这些学说和思想,极易为美国人民接受并逐渐形成了较强的人权意识和民主、共和、限权等政治要求。

——摘编自彭澎《论1787年美国宪法的宪政理念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指出1787年美国宪法的宪政理念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理念在1787年美国宪法中是如何实现的?(5分)

30.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1年8月9日—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举行正式会晤,其成果便是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其主要条款有八条:……第三,两国尊重各国人民选择他们在其管辖下生活的政府形式的权利; 两国主张凡是被强制剥夺主权和自治权的民族恢复这些权利;……第五,两国愿意在经济领域内促成一切国家之间的最充分的合作,目的在于使所有国家改善劳动标准,发展经济,享有社会安全;第六,在最终摧毁纳粹暴政以后,两国希望见到建立这样一种和平,以使一切民族得以在自己的疆界内安居乐业,保证一切地方的所有居民都可以过无所恐惧、不虞匮乏的生活;……第八,两国相信,世界上一切国家,基于实际的和精神上的原因,必须放弃使用武力。《大西洋宪章》的这些条款宣示了英美两国战争与和平的目标,描绘了未来世界的美好蓝图。作为战后理想世界秩序的一个展望和设计,它的发布受到世界舆论的赞扬,极大地鼓舞了正在殊死抵抗纳粹、法西斯侵略奴役的各国人民。

——摘编自朱大伟《<大西洋宪章>构建和平思想的价值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大西洋宪章》所体现的和平建设思想。(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西洋宪章》的历史影响。(8分)

3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曾国藩说: 古之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一秉乎礼。自内焉者言之,舍礼无所谓道德;自外焉者言之,舍礼无所谓政事。 曾国藩在吸取前代理学大师 的思想基础上,将理学家奉为世界本原的抽象的 具体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 。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的方式,才能促使人们自觉遵守封建的纲常礼教,维护以宗法等级制度为核心的封建统治,最终实现 以礼自治,以礼治人 的目的。
1861 年(咸丰十一年)7 月18 日,曾国藩在遵旨筹议总理衙门购买外国船炮时,再次重申了 造炮制船 的主张,认为购买外洋船炮,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为此,曾国藩于1861 年设立了安庆军械所,潜心研制洋枪洋炮;1868 年,他支持容闳在江南机械制造总局内设立机械学校,培训技术工人,给工人讲授机械制造原理,使他们掌握西方近代先进的科学技术。

——摘编自熊吕茂《论曾国藩的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曾国藩教育思想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简评曾国藩的教育思想。(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