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1.2015届 湖南省郴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8 浏览数:214

一、单选题

1.

地区建置沿革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下面四张地图反映了湖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注:划了椭圆的标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①④②③D.④①③②

2.

康熙五十四年,苏州踹匠(又称 踏布匠 )罢工,要用增加的工价,办理普济院、育婴堂,并建立 踹匠会馆 。清政府以 无籍之徒,结党群来,害将叵测 ,立石严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

A.踹匠罢工不是为了经济目的B.农耕文明中分离出一些变异C.政府立法以管理民营手工业D.政府执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

3.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到: 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 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亚当·斯密(  )

A.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B.建议西方列强尽快打开中国市场C.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条件优越D.盛赞康乾时期中国经济的高度繁荣

4.

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表明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

A.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C.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5.

1911年11月20日,天津《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 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 ,获奖结果统计如下:

类别

君主立宪

主张民主立宪

未表明态度

篇数

11

2

3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清末预备立宪得到了大多数国人的认可B.辛亥革命时期国人思想呈现多样化倾向C.清政府想控制舆论以抑制辛亥革命爆发D.获奖状况表明了宪政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6.

李敖在《纠正人们对 五四 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 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 以下对此观点中 岔路 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C.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7.

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达2850万户,从业人员55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 349万人。1999年1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有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涉及饲料、食品、农业开发、医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等行业。这表明在中国(  )

A.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C.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增强D.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8.

罗马法体现了程序法优先于实体法的特点,在程序法方面作了很多规定。如: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如被告托辞不去或企图逃避,原告有权拘捕之;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但除自愿外,不必用有篷盖的车辆。这些规定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A.更好地维护奴隶主的利益B.确保司法审判的公正性C.防止司法部门以权谋私D.使原告的利益不受侵犯

9.

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威廉·庇特说: 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也就是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这表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是(  )

A.法律至上B.分权制衡C.责任内阁D.虚位君主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评价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时说: 五年计划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 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这说明(  )

A.计划经济可以缓解经济危机B.斯大林模式适用于世界各国C.资本主义国家借鉴了计划经济模式D.作者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未来充满希望

11.

它在人类处于灾难的边缘的时候指出了摆脱黑暗的冷战时代的出路.它展示了新的国际关系的前景,而到那时为止,这种关系一直受到集团激烈对峙的抑制。……它阐明了当代世界的矛盾以及国际关系不稳定的原因并力主消除这些矛盾和原因。它要求通过和平途径来解决紧迫的国际问题。 与这段话中的 直接相关的是(  )

A.从欧共体到欧盟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关贸总协定》的签署D.联合国的成立

12.

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2010年4月25日通过了世行新一阶段投票权改革方案,发达国家共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了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使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从44.06%提高到47.19%。德国的投票权从原来的4.35%减少到4.00%,法国从4.17%减少到3.75%,英国则从4.17%减少到3.75%。美国维持15.8%的投票权,处于第一位置。日本从7.62%减少到6.84%,位列第二。中国从2.77%提高到4.42%,升至第三。这说明(  )

A.发展中国家取得了世界银行的控制权B.发达国家失去了在世界银行中的主导地位C.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形成D.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二、材料阅读

13.

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摘编白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自中外通商以来,彼族动肆横逆,我民日受欺凌,凡有血气孰不欲结发厉戈,求与彼决一战哉?……彼之谋我噬膏血非噬皮毛,攻资财而不攻兵阵,方且以聘盟为阴谋,借和约为刀刃,迨至精华销竭,已成枯腊,则举之如发蒙耳。故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掊克,敝国无形。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吾故得以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摘编自郑观应《商战》上,《盛世危言》卷3

材料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英美两国对传统市场经济模式创新分别是什么?两国新的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分别是什么?(6分)
(2)材料二表达了中国早期维新派什么强烈的愿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曾两次加入世界市场。简要回答中国两次加入世界市场的方式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7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概况;(4分)并结合史实评述19世纪后世界贸易发展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之间的关系。(要求:有观点,有史实并言之成理)(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中体西用 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 中体西用 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 中体 作为前提, 西用 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指出材料中陈旭麓评价 中体西用 遵循的原则是什么?(2分)按照这一原则,任选下表中的两种观点进行评价(10分)

事件

观点

美国1787年宪法

没有真正体现天赋人权的精神,具有妥协性和虚伪性

一五计划

片面发展重工业,为后来的国民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光荣革命

很不彻底的革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国王仍掌握了行政大权,为后来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造成巨大障碍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元朝以来,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和四川等省,有二、三十个少数民族中存在着土司制度。土司管理各该民族,职务世袭,但是需要中央政府批准。土司在内部自行征收赋役,仅向中央政府进贡少许银物。土司自有法令,对属民的生杀予夺,中央政府不予过问。土司常到州县地界抢掠,危害汉民生命财产,对属民任意役使,赋税是 一年四小派,三年一大派,小派计钱,大派计两 。土司恣意虐杀土民,对犯其法而被杀害的家属,还要征六十两、四十两、二十四两不等的银子,名之日 玷刀钱 。为了争夺土地和人畜,土司之间互相厮杀,经年不解,世代为仇,使得当地以及附近的州县不得安宁。

——摘编自王缨《鄂尔泰与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

材料二 清改土归流的具体做法:清政府采取了集中力量打击强大不法的土司:从大土司集中地区开始,后及其它地区;以及武力威胁与安抚相结合等办法。改土归流的善后措施:第一,对革除土司妥善安置,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第二,选派合适人选充任新设流官。第三,加强对各族人民的控制和管理。第四,禁革各种旧制陋规。第五,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开路办学。

——摘编自吴永章《论清代鄂西的改土归流》等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朝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改土归流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作用。(9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北美,人们还享有一定的参政权,在各殖民地,以市镇为单位,年满21岁的成年男子都可以参加市镇大会,选举市镇行政委员会、其他官员、出席殖民地议会的代表,大会还提出、讨论、通过议案,处理地方重大事务。伯恩比在1759—1760年访问了北美。据他描写,弗吉尼亚人特别 高傲地珍惜自己的自由,忍受不了任何限制,几乎不能容忍任何高高在上的权力的控制,甚至有这种想法他们都受不了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上)

材料二 到18世纪60年代,北美殖民地经济蒸蒸日上,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许多产品能够同英国竞争。……随着农业、工业及贸易的发展,原来处于隔绝状态的各殖民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大大加强,统一的北美市场形成了。随着统一市场的形成,各殖民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在北美英属殖民地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民族——美利坚民族。

——摘编白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上)

材料三 现代民族国家起源于市民社会。……非洲的市民社会是不发达的……部落体制根深蒂固,人们只有部落观念,只听部落长老的,政府和国家没有任何权威。有的部落突然发现他们被划在一个名为坦桑尼亚的国家中,但是,即使将他们划在肯尼亚也无所谓。虽然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独立后学习美国的政治体制,实行三权分立,但……独立后的非洲出现了一条新的谚语: 在非洲,武装政变随着季节一起到来,有时是武装政变越过季节而来临。 非洲独立后政治上的一个重要副产品就是腐败。

——摘编自钱乘旦等编著《世界现代化进程》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资产阶级议会民主体制在美国得以确立的原因。(7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非洲国家独立后的政治经济状况。据此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政体?(8分)

五、开放性试题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一部分写道: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至侵害了 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 。目前有关各国会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邀请书的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中等国当即表示同意。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二 自19世纪90年代后期起,德国开始建造大海军,对英国海上霸权乃至本土安全形成严重的威胁。德国于1898年和1900年通过两个海军法案。德国海军预算1900年,为740万镑;1910年为2060万镑;1914年为2240万镑。

——摘编自陈欣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英德矛盾》

材料三 英国人从16世纪开始就走向世界海上霸权的道路,他们的眼光从来就不是以欧洲一隅为焦点。日本虽然也是一个岛国,但其人民却不具有海洋民族的习性。他们从未向太平洋去寻求发展,其航海活动只限于亚洲大陆边缘。反而言之,他们却经常企图从海洋入侵大陆。

——钮先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与省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提出裁减军备计划的原因是什么?美国邀请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有何意图?(8分)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20世纪以来相关史实,多角度论述 海上的霸权与海上主权 这一主题。(7分)(要求:多种角度,层次分明;史论结合;行文流畅)

六、材料阅读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张之洞认为:要通过教育培养忠诚的国民,以实现清王朝的自强和求富。张之洞笃守纲常之礼节,认为 少年女子断不宜令其结队入学,游行街市,且不宜多读西书,误学外国习俗,致开自行择偶之渐,长蔑视父母夫婿之风 。关于学校教育系统以外的其它教育方式,张之洞认为除游学的对象仍限于在学校教育系统内的人外,只有阅报等教育方式可惠及社会上其它的人。

——摘编自谢放《张之洞传》

材料二 梁启超提出: 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 由于受到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的影响,梁启超提倡女子教育,他认为: 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男女平权,美国斯盛;女学布濩,日本以强;兴国智民,靡不始此。 梁启超认为教育对象是国民,教育途径应多样化:利用办报,向导国民;以演说为事,鼓铸民德民智;以著书立言,宣传新思想;组织学会,举荐贤才,将社会教育融于国民教育之中。

——摘编自解玺璋《梁启超传》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张之洞和梁启超教育思想的差异。(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之洞和梁启超教育思想差异的原因。(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