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的世界政治形势跌宕起伏,让人们深切感到和平与对话的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在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苏联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1917年就已经开始,然而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们才感觉到……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
“安全
”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
“友好
”的邻国。
——摘编目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二 《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统计
|
1960年1月至3月
|
1975年1月至3月
|
1985年1月至3月
|
积极报道
|
0(0%)
|
2(2%)
|
51(14%)
|
消极报道
|
323(95%)
|
81(87%)
|
88(24%)
|
中性报道
|
16(5%)
|
10(11%)
|
224(62%)
|
材料三 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更不能为一已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各国交往频繁,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与和平谈判,妥善解决矛盾分歧,维护相互关系发展大局。
——2013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917年苏联是如何
“踏进历史的主流
”的?1945年后苏联为了自身的
“安全
”而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有哪些?(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5分)
(3)材料三反映了当前世界政治形势呈现怎样的局面?提出了解决国际争端问题的什么主张?(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