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0.2014—2015学年度 四川省宜宾市高二上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27 浏览数:170

一、单选题

1.

仲尼曰: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反映了孔子(  )

A.赞成用 随葬B.仁者爱人的思想C.对鬼神敬而远之D.恢复周礼的意图

2.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  )

A.尊儒抑法B.抑儒尚法C.抑儒抑法D.尊儒尚法

3.

学校者,造就人才之地也,古者州有序,国有学,私有塾。文翁石室和白鹿洞书院作为不同时期地方办学的典型被载入中国史册。结合下图对其理解最恰当的是(  )
①两幅图体现了私学兴起和发展 ②都以儒家经典作为学校教育主要内容
③都作为当时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④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③

4.

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写了一篇文章,认为这些灾异都是天在表达它的意志,应该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引起许多重臣愤怒,建议治其死罪,但武帝赦免了他。这段材料说明(  )

A.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主张B.上天要惩罚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C.董仲舒的文章符合统治者的需要D.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5.

清代学者戴震说: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在此,戴震(  )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 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遵纪守法C.劝导百姓遵循一种 理性 秩序D.舆论上同情违理、非理者

6.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 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A.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7.

明末李贽说: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其意在于(  )

A.维护封建礼教B.反对思想教条C.重塑孔子权威D.反对儒家思想

8.

字象征着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寓意深刻。下列对 解读全部正确的是(  )
①从龙字字体演变看出中国字体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②第二个 字字体始于西周时期,具有线条的特点
③龙字书体由曲线逐渐发展到笔画并摆脱描绘过程
④龙字写法从难到易说明要固守传统文化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9.

京剧脸谱繁多,蔚为大观。《说唱脸谱》中的这段歌词写到: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白脸 表达的是(  )

A.忠勇正义B.奸诈狡猾C.刚直果敢D.凶猛骁勇

10.

十九世纪60—90年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思想不包括(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 D.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11.

19 世纪末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将孔子奉为改革的 先师 ,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竖起了 打倒孔家店 的大旗。对以上表述,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B.重新定义孔子的地位C.肯定反封建的进步意义D.说明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12.

下图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美光染织厂的宣传广告,据此可知(  )
①资本家重视产品及其形象宣传 ②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③广告设计具有中西结合的特色 ④美国自由神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

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仁就是世界的本体。这反映出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B.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D.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14.

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 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 对材料中 治之以法 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推翻君主政体B.废除不平等条约C.改革科举制度D.变革政治制度

15.

胡适曾说“(进化论的传播)犹如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在此,他表达的核心内容是(  )

A.尊孔复古逆流泛滥B.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C.民主思想得以传播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6.

1923 年,胡适撰文: 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 ”文中所说的这个 名词 应该是(  )

A.变法B.革命C.民主D.科学

17.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个主张(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18.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提出: 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此主张的理论依据是(  )

A.社会契约论B.人民主权说C.三权分立说D.天赋人权说

19.

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上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三者的共同点有(  )
①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②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③反对封建束缚 ④促进人性的解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20.

太史公曰: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以上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  )

A.个人品质B.客观效果C.为尊者讳D.生产力

21.

孝文帝曰: 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在此反映北魏孝文帝(  )

A.改革的坚强决心B.实行汉化政策C.入主中原的愿望D.废除宗法制的决心

22.

王安石说 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由此可见他(  )

A.主张儒佛合一B.注重经义策论C.抨击科举制度D.抨击当朝统治

23.

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是 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 由此可知,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  )

A.急功近利B.动摇不定C.反对变法D.用人不当

24.

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 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 对此,下列表述中对其意理解正确的是(  )

A.历史语言研究的重要性B.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都是同志C.历史学应该涵盖各学科D.史学研究应重视客观性而非主观取向

二、材料阅读

25.

思想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罗马教廷把下列书籍列为禁书。(根据《禁书目录》整理)

(1)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些书籍为什么会被罗马教廷列为禁书?(6分)
材料二 梁启超对 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 的比较(原文节选)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2)根据材料二表中甲、乙内容,概括 中国旧思想 欧洲新思想 的不同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做此比较的意图何在?(2分)
材料三 文革时期的宣传海报
(3)概括材料三(宣传海报)的特征。(6分)并分析其历史原因。(4分)

26.

科学技术和教育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科学技术发展史大事记节选

1604年,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下落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1687年,牛顿在认真研究伽利略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的基础上写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万有引力和运动定律。

1765年木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1769年詹姆斯·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1785年理发匠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到1800年,英国棉纺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1807年罗伯特·富尔顿第一个成功地用蒸汽机来驱动轮船。1814年,史蒂芬孙研制出第一辆蒸汽火车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38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格拉姆制成电动机,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机。

19世纪80年代,卡尔本茨发明汽油内燃机,1882年,爱迪生创建第一个发电厂,1887年,迪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郎克(18581947)提出量子论学说。

1903年,莱特兄弟设计了第一架飞机。

1905年,爱因斯坦创立了狭意相对论

1945年,以原子能的研究与利用为标志,人类开始了核能利用的新时代。

1955年,以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类开始向外层空间进军。

21世纪以计算机互联网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人民版教材必修三整理)
材料二

时期

关于教育的法律规定

民国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节选:3.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的各种教科书,一律禁用; 5.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小学手工科,应予注重;6.中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不必分科;废止旧时奖励出身制度。

新中国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开办工农业余学校,开设干部文化补习学校……

l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6分)任选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史实简要概述其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从民国到新中国时期教育法规的突出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中国教育变革的历史作用。(3分)

27.

历史学习给予我们历史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王安石上书: 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

——摘引自《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 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在这个时候雅典人把目光都盯在梭伦身上。他们认为,他是唯一和当时罪恶最无涉的人物;他既未曾插手于富人们的不义,也没有连累在穷人们困苦之中。因此,他们请他挺身而出,结束当前的纷争。

——摘自《希腊罗马名人传·梭伦传》

(1)材料一中,王安石提出 免役之法 的目的是什么?(1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项法令产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王安石和梭伦解决问题的策略作简要评述。(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