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69.2015届 四川省乐山市高三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4 浏览数:112

一、单选题

1.

孔子倡导 为政以德 ,韩非却主张 唯法为治 。将二者揉为一体,奠定后世传统治国理念基础的是(  )

A.荀况倡导 隆礼至法 B.董仲舒创立 新儒学 C.韩愈提出 复兴儒学 D.朱熹宣扬 格物致知

2.

对于黄宗羲 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思想,梁启超认为 在那个年代有那样的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 蔡元培甚至称其为 中国的卢梭 ,将其《明夷待访录》说成是 中国的《人权宣言》”。以上言论没有意识到黄宗羲的思想(  )
①与卢梭的民权观本质上并不一致 ②对于近代民主运动具有重要价值
③与他们追求的政治理想不尽相同 ④有利于探索独立与富强的新出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

茶马古道 是指汉、藏茶马贸易而形成的交通要道(图1),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盛。北宋熙宁年间 以茶治边 ,凡贩私茶者处死或徙边;明太祖命四川承宣布政司设茶仓,听商交易及与西蕃市马;清廷川督赵尔丰设雅安边茶公司,支持西藏抵制印茶。材料可佐证(  )
①唐宋以后川滇地区商品农业的发展 ②王安石变法实行了严厉的抑商政策
③明朝对四川的行省制度进行了调整 ④古道曾是捍卫民族利益的重要通道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

对图2中统计数据变化轨迹的分析,与 1895—1911年间中国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的是(  )

A.甲午战争失败,引发赴日留洋高潮迭起B.列强侵华加剧,商品倾销让位资本输出C.政府放宽政策,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D.社会思潮更新,爱国救亡运动此消彼长

5.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 心理统一 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 认同感 ”。(《中国的近代化》)这种 心理统一 认同感 主要是由于(  )

A.北伐战争消灭了中东部的北洋军阀B.长征战略转移传播了革命的火种C.日本侵华刺激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D.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统一的基础

6.

以下是建国初中央一份重要文件的部分内容摘录。促成该文件出台的背景是(  )

A.一边倒 外交政策的实施B.向科学进军 口号的提出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的正式实行D.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发表了 秘密报告

7.

图3是《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一份结果。问卷结果说明(  )

A.对外开放导致农民的价值取向全盘西化B.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民市场经济意识增强C.农村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D.民主法制建设使农村变得更安全和快乐

8.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会走向反面。 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雅典抽签产生陪审法庭成员B.古罗马以成文法取代习惯法C.克利斯提尼确立行政选区制D.古罗马以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9.

观察图4中法国政治发展进程的特征,从中可知这期间的法国(  )

A.大资产阶级力图借助强权人物维护正常的统治秩序B.工业革命进展缓慢,传统势力与民主力量基本相当
C.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启蒙运动对民众影响深刻D.受英美代议制改革影响,人民的民主权利意识增强

10.

苏联史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俄1921~1927年称为 退却年代 ,20世纪30年代是 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访苏联后写下《莫斯科日记》: 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 其中, 退却年代 剥夺年代 消极的东西……不可避免 主要是由于(  )

A.大危机暴露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弊端B.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C.苏联脱胎于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情D.农奴制改革没有废除沙皇专制制度

11.

1964年,约翰逊总统发表演说宣称: 美国不仅有机会走向一个富裕和强大的社会,而且有机会走向一个伟大的社会。 建设 伟大社会 就成了约翰逊任内的 美国梦 。由此美国(  )

A.完成了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转变B.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的需求C.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D.把赤字财政作为了经常性政策

12.

人们也许会预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速加快,其他非西方地区将仿照中国的做法,建立新的权力中心。无疑,现在已有了种种为了获得政治和经济的完全独立而试图统一各自的地区、并使之现代化的 字运动,如泛阿拉伯主义和泛非主义。 (《全球通史》)如果这些运动证明是成功的,那么(  )

A.新的全球多极化状态必将形成B.亚太地区必将成为世界权力中心C.地区动荡和环境污染将更严重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将由此建立

二、材料阅读

13.

高铁,中国走向世界的 新名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现在,人类穿着一步跨七里格的靴子跨过了地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工业革命》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教材、CCTV《新闻1+1》、《自然史》、《全球通史》等

材料二 修建铁路曾是近代国人的梦想。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每造铁路 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招 ;火车飞行, 路稍有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 ;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 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 。政府遂搁置修路偈议。《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94天,光绪帝发出谕旨,宣称 当此创巨痛深之日,正我群臣卧薪尝胆之时 ,并提出救亡图存的六项 力行实政 ,修铁路被列为首项,并于12月6日决定修筑卢汉、津卢两路。结果比利时等趁机夺得修建权,遂开列强利用债款掠夺中国铁路权的恶劣先例
材料三 中国铁路系统长期实行国家垄断经营、半军事化管理体制。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这种铁路体制的弊端尽显。铁路系统是中国计划经济的最后几个堡垒之一。2013年3月17日清晨,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的牌子被替换为 中国铁路总公司 的牌子,这标志着我国的铁路体制改革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材料二、三选编自《铁路史话》等

(1)材料一中 名片一 表明,汉代官营丝织业有何特点?(3分)结合每张中国走向世界的 名片 ,阐释其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一、二中的相关信息,论证光绪帝 力行实政,救亡图存 的梦想。(9分)
(3)根据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 我们现在正适合坐这样的车 的含义,(2分)概括说明1978年以来,我国为实现小平这一梦想并让高铁成为中国的 新名片 做了哪些重要准备?(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历史学是一门科学,不多也不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历史研究应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 有一分材料,只说一分的话。
材料二 历史叙述是对历史的记录和描述,既包括历史事实的传递,也包括叙述主体个人意识的传递。

——据:张定河《美国联邦制的基本原则及其历史演变》整理

材料三 中共的 三农 政策,是随着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
(1)根据材料一所给史学原则,补充表中空缺的史料和结论,并对错误结论加以修正。(6分)
(2)美国的联邦制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关系呈现出 由平衡到集权化 的演进趋势。参照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1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揭示的历史现象,任选其中三次变革进行解读。(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