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0.2015届 湖南省长望浏宁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8 浏览数:205

一、单选题

1.

自《汉书》以后,各封建王朝的史书都不再立货殖传。这种变化表明(  )

A.小农经济繁荣发展B.七国之乱影响巨大C.史家思想受到限制D.商品经济日趋衰落

2.

江浙地区,唐宋时期有 东南之田,所种惟稻 ,明朝中后期出现 郊原四望,遍地皆棉 ,这种变化造成的深远影响是(  )

A.重农抑商政策的消失B.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C.民众衣食结构的改变D.生态环境的恶化

3.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中写道: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对这段话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表明文学开始与现实相结合B.是对当时官方哲学的否定C.标志着民间文学的正式诞生D.是早期民主思想的体现

4.

美国学者周锡瑞指出,辛亥革命后, 任官举职,权柄恒不自上。往往司长所辟除者,地方人民辄投函或径渴司长,要求更易,甚至已易数人不能决 。这种现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

A.民国政府行政效率较低下B.民众民主共和意识得到提高C.公众对政治生活关注增强D.地方政府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5.

下图是1929年2月10日官方报纸《长沙日报》上发表的《打倒正月初一》专号,这反映出当时(  )

A.阶级矛盾日益尖锐B.风俗改造有激进倾向C.文化专制趋势加强D.新文化运动持续发展

6.

对下表中数据变化的重要原因分析,最确切的一组是(  )
1936—1947年中国进口贸易价值中各国所占比重表(各时期各国总计=100)

年份

香港

日本及台湾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苏联

其他

1936

19

166

196

117

159

19

01

323

1947

18

17

501

69

/

12

03

380

(说明:1936年台湾出入口贸易包括于日本以内,1947年,日本对华贸易不包括台湾)

A.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西欧的衰落B.德、日的投降;中美新的不平等条约签订C.西欧的衰落;苏联的崛起D.德、日的投降;国共内战的爆发

7.

周恩来曾说: 关于香港,有一个密谋,或者说阴谋,正在策划中,即令香港成为自治领……中国希望无论如何至少香港现有的状态可以保持不变。 周恩来处理香港问题的原则是(  )

A.对香港问题持谨慎态度,避免问题复杂化B.维护中国对香港的主权C.试图警告英国不能破坏香港现状D.承认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

8.

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 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新的枷锁。 材料中后一个 枷锁 是指(  )

A.《圣经》B.新教C.人文主义D.禁欲主义

9.

1767年,出于其工厂对动力的需求,博尔顿认识了瓦特。此后二人成为合伙人,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这本质上体现了(  )

A.工业革命离不开经济利益的内在驱动B.专利制度有利于科技成果的发明推广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者的帮助D.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工业动力的垄断

10.

赫鲁晓夫对苏联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创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之先河,我国可以从中获得的借鉴是(  )

A.大规模开垦荒地种植玉米B.苏共二十大的政治批判勇气C.扩大集体农庄经营自主权D.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11.

法国总统萨科齐称: 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协议,我们不能一边是多极世界,另一方面却全球只有单一储备货币。 这表明(  )

A.法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倡导者B.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C.萨科齐希望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改革D.布雷顿森林体系至今作用巨大

12.

随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欧盟的东扩,欧洲人的脑子里还有着罗马帝国的影子。这里的 罗马帝国的影子 的含义是(  )

A.欧洲两种社会制度的激烈对抗B.美国对西欧控制的强化C.西欧人实现欧洲统一的历史情结D.西方文明的扩张性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下列材料:(25分)
材料一 清国若为纯然之共和政治,即便缺乏忠君精神,但有富于爱国精神之义勇,在一朝有事之际,人心亦可以奋然于此。

——日本间谍小川又次《征讨清国策案》

材料二 清廷在洋务运动时期共建立了4支舰队,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船政舰队、广东舰队,分别归属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船政大臣、两广总督节制。而日本在1872年成立海军省后,海军发展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

——摘自德阳晚报《纪念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

材料三 美国当时集中力量扩充在太平洋的势力,难以顾及远东,故对日本采取了扶持的做法,希望能够 利用日本在远东与英法抗争 。德、法两国也希望日本发动战争,以便趁火打劫。英国在侵略东亚的过程中,经常同俄国发生争夺。为了对抗俄国,便采取了接近日本的态度。光绪二十年六月十四日(1894 年7 月16 日),英国和日本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在日本的租界和领事裁判权……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四 甲午战争,成为两国历史命运的分水岭。梁启超对此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日在军事方面的区别,并指出形成这种区别的根本原因。(12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甲午战争中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9分)
(3)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梁启超的观点。(4分)

14.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6项中的1项或几项标准: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就丝绸之路向世界遗产大会提出四条申遗理由,并加以说明。(要求所提理由需依据评选标准,条理清楚,符合历史事实。)

15.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登基仅一个月,雍正即敕户部全面清查钱粮亏空, 凡有亏空,无论已经参出及未经参出者,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如限满不完,定行从重治罪 。 很快,中央成立了专门负责清查的机构——会考府。雍正派他最信任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主管,告诫他要认真办理, 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 对查出的贪官,雍正给予严厉的经济和法律制裁。为了使赃官无处遁藏,雍正常常采用抄家的办法, 让贪官退出赃银,归还国库,为避免贪官转移和隐匿赃物,往往对官衙和原籍宅第同时抄检 。对已经离任的官吏,一样清查到底。在打击贪官污吏的同时,雍正极力提倡官吏廉洁奉公的德行操守,戒饬官吏要 以循良为楷模,以贪墨为鉴戒 ,提出 操守清廉乃居官之大本。 对操守廉洁,秉公执政的官员予以提拔和重用。此外,他通过广布耳目、扩大使用密折制度等方式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他的这些措施相互补充,切中时弊,收到良好效果。故雍正一朝,吏治相对清廉 ,向来为史家所称道。

——摘编自黄云《简评雍正的吏治整顿》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吏治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吏治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指出对当今廉政建设的启示。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4年的时候,似乎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场的形势,无论是在欧洲大陆、亚洲大陆还是在太平洋战场上,都促使美、英、苏三大盟国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而 积极 地准备着。
欧洲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苏联红军和美英联军正从东西两面夹击德军,一步步地把战争推进到纳粹德国的本土。欧洲东线的苏联军队已在北起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之1200公里长的战线上发动反攻,其前锋已渡过奥得河,距柏林东部只有60公里。在欧洲西线,美英盟军基本上粉碎了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的最后一次反扑,兵锋直抵莱茵河西岸。法西斯德国崩溃在即,反法西斯盟国在欧洲战场的胜利指日可待。
但在亚洲太平洋战场依然严峻的形势也同时使美国感到: 前往东京尚有一段艰难与漫长的道路。击败德国并不意味着对日战争的结束。相反地,美国必须准备在太平洋从事长期与代价极大的斗争。 ?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美国的军事领袖们在筹划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作最后的进攻,以尽快结束太平洋战争的时候,都迫切希望苏联早日参加对日作战,以便牵制日本在中国领土上的军队,使之不能增援日本本土诸岛的作战。正是怀着这样迫切的心情,1945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如期前往苏联的克里米亚半岛参加即将在雅尔塔举行的会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雅尔塔会议召开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你对雅尔塔会议的历史评价。(9分)

17.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绝对权力与受限制的权力、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争,与英国的公民权与君权之争相类似,已成为美国宪政史的要义。……结果美国政府也被公正地称为一种妥协的制度,这就是说,一个缺少一致性的制度。它既不像欧洲旧政府那样建立在传统之上,也不像追随法国革命的政府那样建立在原则之上,而是建立在一系列的相互妥协和暂时搁置对立原则的对抗的做法上,这些原则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居于支配地位。

——(英)约翰·达尔贝格·阿克顿《美国革命的政治原因》

材料二 法国从美国人那里学来的是革命的理论,而不是他们的政体理论,是他们一刀两断的气魄,而不是修修补补的艺术。

——(英)约翰·达尔贝格—阿克顿《法国革命演讲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宪政进程中存在哪些争执?最后做出怎样的选择?其理论原则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法两国宪政进程有何不同特点?两国民主政治的共同本质是什么?(9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在同治年间的中国沿海城市,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1867年,因父亲突然去世而陷入家庭困境的严复跨进福州船政学堂。后又被作为海军军官学生派遣出洋,曾入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学习。回国后,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负责人。因不是科举正途出身,始终无法施展抱负。
为了改变这一尴尬的现状,从1885年至1893年,已任北洋水师学堂校长并官居从四品的严复,四次返乡参加乡试,四次落第。1894年的战争,严复体验了海军倾覆和割地赔款的耻辱,写下了《论世变之亟》,并开始翻译《进化论与伦理学》,进而提出 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被时人誉为 西学圣人

——摘编自赵柏田《帝国的迷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 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 。(6分)
(2)依据材料,说明严复的思想发生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