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2.2015届 山东省济宁市高三3月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6 浏览数:110

一、单选题

1.

公元前538年,楚国令尹子木整顿田制和军赋,创立了 量入修赋 的制度,即根据收入的多少征集军赋。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

A.井田制度趋于瓦解B.宗法观念渐趋松弛C.分封秩序陷入混乱D.礼乐文化不复存在

2.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 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 主要是指(  )

A.官员的职责经常变动并要受制于中央政府B.官员的任职地域经常变动C.官吏来源有一定社会性且由中央任免调遣D.所有官员完全听命于皇帝

3.

1083年成都锦院建立,主要出产四种蜀锦:上贡锦、官诰锦、臣僚袄子锦和广西锦。由此可以推断(  )

A.成都是宋代织锦业最发达的地区B.成都锦院属典型的官办手工业C.宋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空前加强D.宋代已出现新型生产关系萌芽

4.

下图内容选自某理学著作的论断,作出这一论断的是(  )

A.程颐B.陆九渊C.朱熹D.王阳明

5.

明朝内阁大学士张居正认为, 商通有无,农力本穑 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 。这种观点实质上(  )

A.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B.片面地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C.反对提升商人的地位D.肯定了商业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6.

英国作家狄更斯(1812-1870)在《董贝父子》中这样描述, 房屋被推倒,街道被开挖被中断;地上要挖出深坑和沟渠;大量的泥土被掀起……”,所有这些 整个儿改变了居民的法律和习俗,”在其 平滑地消失之前,在其上运行的是文明和进步的道路 。他的描述主要反映出(  )

A.铁路交通发展对近代社会产生重大影响B.工业革命对社会环境造成巨大破坏C.机器生产为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巨大变革D.蒸汽时代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7.

1945年10月,在重庆召开的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认为当时是 中国建立民主国家千载一时的机会 。所谓 千载一时的机会 是指当时(  )

A.国民政府基本放弃反共的立场B.共产党已表明和平民主的决心C.抗战胜利后和平民主呼声高涨D.国共两党的政治立场基本一致

8.

他的政策改善了大部分苏联人的物质福利。这些政策措施提高了教育、职业机会为卫生服务的水平,总的来说,让人民享受到了更加现代的生活方式,但苏联人民为此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上述评论针对的是(  )

A.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创造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C.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D.戈尔巴乔夫的 新思维 改革

9.

以下是某历史学习小组课题研究的五项主要内容,他们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中的地位B.冷战对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C.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调整D.战后欧洲经济复苏及繁荣的原因

10.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但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联盟并不十分紧密 1962年,法国不再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指挥 ,北约组织衰落。这一时期北约组织的衰落体现出(  )

A.战后美国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B.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C.苏联在冷战中已具有优势地位D.西欧政治一体化水平的提高

11.

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道: 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不需要――也不应该变成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收益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就20世纪70年代来看,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双方(  )

A.合作发展经济B.合作遏制欧洲C.合作对抗苏联D.合作牵制日本

二、材料阅读

12.

建立公平合理的理想社会始终是近代中国人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反对。按照一种人工设计的社会模式来建构社会是危险的,设计的越细,危险性越大――《天朝田亩制度》明文规定每户只能养五只母鸡、两头母猪。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 维新运动的领导人是学者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康有为和梁启超并不追求保持中国的农业化社会和文化传统,而是寻求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工业化社会。

——【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 陈独秀等倡导 民主 的直接目的,并非立即创建民主政治制度,而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观念,进行民主自由观念的启蒙,为民主政治营造社会基础,从根本上动摇封建主义的根基。

——聂家华 刘洪森《中国近代史纲》

(1)据材料一,指出《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反映出太平天国理想社会模式的哪一突出特点?史家为什么把太平天国对理想社会模式的追求称为 乌托邦实验 ?(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康梁如何 重新解释 了儒家思想,这对 帝国体系下 发生的 巨变 有何作用?康梁在19世纪末的活动对中国 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工业化社会 有何贡献?(8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陈独秀等人的政治理想,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评价陈独秀等人掀起的新文化运动。(6分)
(4)据材料,说明康梁、陈独秀等追求的理想社会与太平天国追求的理想社会有何突出不同?造成上述不同的根源是什么?(6分)

13.

(20分)围绕研究的主题搜集历史材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流程之一。以下是某学者针对 西方的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 研究搜集的材料。
资料一
规则Ⅰ 寻求自然事物的原因,不得超出真实并足以解释其现象者。……
规则Ⅱ 因此,对同类的自然效果,应尽可能归之于相同的原因。……
规则Ⅲ 物体的性质,它们既不能被增强又不能被减弱,并且属于所能做的实验中所有物体的,应被认为是物体的普遍性质。
因为物体的性质不能被知道,除非通过实验,且因此普遍的性质是任何与实验普遍地符合的性质;且它们不能被减少亦不能被除去。
规则Ⅳ 在实验哲学中,由现象归纳得出的命题,在其他现象使这些命题更加精确或出现例外之前,都应被视为完全正确或基本正确的,而不管相反的假设。……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资料二 我们所说的启蒙运动是历经数代而逐渐形成的,起初是一种个人思想,到了18世纪40年代晚期才成为一场自觉的运动。……启蒙思想家之间时常会就各种问题的答案发生分歧。但是,他们的团结使其很清楚,谁是他们共同的敌人——这就是现状以及支持现状的各种力量,尤其是基督教和教会。同样,他们也都知道他们共同面临着哪些疑问和问题。这些启蒙思想家拥有共同的理念和目标。……启蒙思想家们坚信,为了在尘世谋求更好的生活,人类必须掌握自己的命运,必须尽一切可能扩大这种掌控。正是基于这种共识,他们才团结在了一起。

——莱斯特·克罗克《启蒙时代》

资料三 视觉资料
史家解读:没有哪幅作品比英国艺术家约瑟夫·赖特所创作的《空气泵实验》更好地展现启蒙运动了。面画正中是一场实验;实验显然做成功了,因为在那个抽空了空气的密闭玻璃杯中,小鸟已奄奄一息。漆黑笼罩的环境中,实验设备发出的光照亮了每一个人,给每一个人以精神。

——据丹尼斯·舍曼 A·汤姆·格伦费尔德等著《世界文明史》

(1)据资料一、二,哪一资料是研究相关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哪一资料是第二手资料,为什么?(4分)
(2)据资料一,17世纪的科学研究方法出现了怎样的 革命 ?这场科学革命对启蒙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据资料二,概括启蒙运动的发展历程所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启蒙思想家能够 团结在一起 的原因。(6分)
(4)据资料三,分析说明《空气泵试验》是如何 更好展现启蒙运动 的?资料一、二、三体现了 科学革命和启蒙时代 怎样的基本特征?(6分)

14.

(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的工业革命虽然一方面为俄国提供了效仿的实例,但另一方面也给更多的传统部门的结构化调整带来巨大的阻力。西方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使得它们对于俄国的木材、大麻、油脂(后来逐渐发展到谷物)的需求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生产这些出口货物是不需要新技术的,而且也不必要改变现有的劳动体系。……摆在眼前的这种诱惑令俄国在陈旧的经济体制中故步自封――它要应对传统制度下因为需求的增加而带来的新机会,它要继续保持农奴制和农业的优势,它不会冒险进行根本的内部转变。

——【俄】彼得·斯特恩斯《俄国的工业革命》

(1)据材料,分析导致俄国工业革命缓慢的因素。(4分)
(2)促使19世纪中期俄国 进行根本的内部转变 的直接因素是什么?应如何评价这一 根本的内部转变 ?(6分)

15.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宪章派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在思想上是明显的社会主义者,但所有人都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他们一致认为,第一步必须争得工人阶级在议会里的代表权。……宪章派赢得了全国一半的成年男子明确的支持。尽管如此,下院仍然以287票对49票否决了这次请愿书……面对政府与企业主阶级坚决的反对,宪章运动逐步地平息下来。……但宪章运动并不是完全没有成效的。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据材料,说明为何英国 政府与企业主坚决的反对 宪章运动?(6分)
(2)你是否认同 宪章运动并不是完全没有成效 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4分)

16.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根据自己在世界上的相关角色参战,这些角色又是根据其疆域边界、殖民地拥有量、陆军和海军力量的变化而定。虽然奥匈帝国预先就想吞并塞尔维亚,德国很快也认为比利时不再是独立国家,但除了这两个小国(它们本就是在19世纪才从较大的政治结构中脱胎出来)如人所料地消失以外,其他国家,特别是主要的大国,即便被胜利者击败,也都幸存了下来。在此意义上,无论这场战争的手段是多么昂贵,多么具有破坏性,目的仍然是相当传统的。
……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有这一切都非常不同。从一开始,战争的意图就不一样。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在这场战争的一开始就是岌岌可危的。对此,双方的领导人都承认。……事实上,这场战争不仅关系到对领土和资源的控制问题,也关系到谁能生存、谁能控制全球资源、哪些民族将完全消失(因为它们会被胜利者认为是劣等的、不受欢迎的群体)等问题。

——【美】格哈特·温伯格《全副武装的世界》

(1)据材料,两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有何明显的不同?这对两场战争的性质有何影响?(6分)
(2)以德国为例,说明 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在这场战争的一开始就是岌岌可危的 。(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