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5.2015届 山东省潍坊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29 浏览数:143

一、单选题

1.

中国好歌曲导师周华健连续抢下三位学员后高兴大呼: 连中三元!光宗耀祖! 与这一说法有关的古代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和分封制B.察举制和宗法制C.九品中正制和分封制D.科举制和宗法制

2.

《秦律》规定:御史卒人使者,食粺米半斗,酱驷(四)分升一,采(菜)羹,给之韭葱。……使者之从者,食(粝)米半斗;仆,少半斗。这说明秦律(  )

A.细密严苛B.注重规范C.强调等级D.轻罪重刑

3.

汉初,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这反映了,当时的治国理念是(  )

A.内儒外法B.外儒内法C.以德治国D.以法治国

4.

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日殴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主要表明(  )

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C.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D.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

5.

《红楼梦》中写道: 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B.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C.民主进步思潮产生D.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

6.

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  )

A.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本质上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7.

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其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导致这一现象的决定因素是(  )

A.君主专制B.小农经济C.文化政策D.闭关锁国

8.

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这一言论针对的是(  )

A.抵抗派B.洋务派C.顽固派D.维新派

9.

胡适认为: 我们思想新、信仰新,我们在思想方面完全是西洋化了;但在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 这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新文化运动彻底失败C.传统思想文化影响深远D.中西文化融合日益加强

10.

美国内战导致棉花价格高昂,受此影响,浙江棉花价格突然大涨,从每包九元涨至二十八元,这使种植者受到极大的震撼,纷纷放弃了其它作物的种植。上述现象最能说明(  )

A.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C.农耕经济的主导地位发生动摇D.家庭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11.

1906年,《赏奇画报》的征订广告上画着一位身穿西装、带着西式小帽的先生;当时的伟人牌香烟盒上也印着一位扎领带、穿西服的先生。这反映出(  )

A.洋装流行促成中国服饰改良B.辛亥革命倡导移风易俗C.工业文明推动社会生活变化D.社会风尚倾向全盘西化

12.

这种不是来自古典时代的商人,也不是来自买办和洋务前辈。这些企业家与他们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政治家有着同样的精神追求,只不过,他们是用企业来作为实现自己社会政治理想的工具。 材料中 精神追求 是指(  )

A.实业救国B.独立富强C.君主立宪D.民主共和

13.

黄遵宪在诗中写道: 城头逢逢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该诗创作于(  )

A.鸦片战争后B.甲午战争后C.《辛丑条约》签订后D.九·一八 事变后

14.

下图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其主要意图是(  )

A.追求民主政治,反对独裁B.共同抗击法西斯,重建和平C.推动中美建交,加强合作D.倡导国共合作,抗战建国

15.

有人指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左右的思维模式。西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这肯定了中国的(  )

A.民主集中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分权制衡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6.

1984年3月,福建55名厂长经理联名致信省委书记:请给我们 松绑 。这反映了企业要求(  )

A.扩大经营自主权B.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17.

香港回归中国之际,阿根廷总统梅内姆表示要仿效香港的 一国两制 方式和平解决马岛主权问题。这主要表明 一国两制 (  )

A.符合中阿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B.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新模式C.是反对殖民统治的有效方式D.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18.

周恩来说:“……团结就是在共同点上把矛盾的各方统一起来。善于团结的人,就是善于在共同点上统一矛盾的人。 下列外交政策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求同存异B.独立自主C.和平共处D.不结盟

19.

圣经的核心信息是,天地之主上帝在这个世界上活动,要使人性摆脱一切危害人生的东西,最终完全实现他要给自己的子女即人类的一切力量与欢乐。 材料对圣经的认识体现了(  )

A.人文主义B.因行称义C.信仰得救D.理性主义

20.

麦迪逊曾说: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事实上不过是人民的不同的代理人和委托人,被赋予不同的权力、不同的职责。 这反映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原则是(  )
①人民主权 ②联邦制 ③分权制衡 ④总统制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1.

英国资产阶级大力推行 自由贸易 政策。……反对保护关税,依靠本国工业上的绝对优势,大搞商品倾销,在自由竞争中打败一切对手,从而大发横财。这是因为(  )

A.新航路开辟B.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

22.

1912年,高尔基在致孙中山的信中写道: 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高尔基的 希望 实现于(  )

A.二月革命B.十月革命C.卫国战争D.反法西斯战争

23.

美国体制的主要缺陷是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及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安全面对着的威胁。在 二战 后年代里,美国人力图纠正其缺乏经济安全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

A.国家干预经济B.人民资本主义C.经营者革命D.新知识经济

24.

针对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 铁幕 演说,斯大林说: 我认为这个演说是危险的行动,其目的是要在盟国中间散播纠纷的种子,使他们难于合作。 这表明(  )

A.英美达成反苏共识B.美苏关系已经恶化C.盟国之间出现分歧D.冷战对抗全面开始

25.

法国作家左拉认为: 绘画所给予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应以不关心主题思想为宗旨。 与这一观点相符的绘画风格是(  )

A.调动一切手段再现重大社会题材B.根据个人观察表现光与色的变化C.真实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D.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和人的情感

二、材料阅读

26.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鲍宣上书汉哀帝: 天下,乃皇天之天下也。陛下上为皇天子,下为黎庶父母,……今贫民菜食不厌,衣又穿空,父子、夫妇不能相保,诚可为酸鼻。陛下不救,将安所归命乎!
材料二 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雅典公民都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其予以政治放逐。……在 陶片放逐法 这座祭坛上,固然有独裁者的鲜血,也飘荡着无辜者的冤魂。
材料三 通过一个从公民中挑选出来的机构,对公众的看法加以提炼和进行补充,以这些人的智慧,使他们能最清楚地了解真正的国家利益之所在,他们的爱国心和正义感也使他们不大可能出于短期和狭隘的考虑而牺牲国家利益。在这种制度安排下,经过人民代表的表述,公众的声音会比由他们自己直接表达更符合公共利益。

——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政治思想。(3分)
(2)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影响。(5分)
(3)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民主形式?与材料二中的民主形式相比有何进步性?(4分)

2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思想界曾发生过一场关于中国社会史的论战。阅读下列观点,回答问题。(13分)
观点一 中国经济就其主要的势力及其发展方向来说,乃是个保有强大封建关系而在走向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的途中,这可以说中国一方面是在国际帝国主义的统治之下,使全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已经开始了资本主义方向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仍然保持着强有力的封建关系。
观点二 自从帝国主义侵入之后,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资本主义社会。 银行、工厂、铁路、电线、轮船、电灯、电话等所有资本主义社会的形式,都应有尽有,已经形成了官僚买办的资本主义。到了欧战前后,更进入了民族的大工业资本时代,商品的生产与消费及货币经济,连穷乡僻壤都达到了。自然经济已扫荡殆尽……至于城市、乡村各种落后的现象,乃是生产停滞,农村人口过剩,资本主义落后国共有的现象,也并不是封建的产物。
观点三 进入近代以后,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中国的社会结构依然如故。政治上 君权逐渐发达,至清无以复加 ;经济上 工业未脱家庭工艺之情状,商业则为小资本家之贩运 ;思想上由于士大夫顽固墨守,仍未摆脱传统思想之束缚;社会构成上,家族为社会基本,士为最贵,其次为农,农下为工,工下为商。
(1)观点一、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认识有何异同?(6分)
(2)观点一、二,分别认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2分)
(3)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看法,哪两种观点差异最大?简要说明理由。(5分)

28.

1500年以后的时代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时代,全球统一性开始,欧洲人在这一全球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欧洲的商业城镇不再只是世界一小部分地区和国家的制造者和运输者,现在已成为为数众多的、兴旺的美洲耕种者的制造者,也是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国家的运输者和某种程度上的制造者。

——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从18世纪60年代起,东印度公司开始走下坡路。当东印度公司的特许状在1813年需要续签之时,国会考虑了贸易自由的呼声,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被取消。1833年,英政府又取消了它对中国的贸易垄断权。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后,公司将它的管理事务也交付给了英国政府。《东印度公司股息救赎法案》生效后,公司于1874年1月1日解散。
材料三 他们通常反对现存的社会秩序,他们写剧本、小说、随笔和历史作品,以普及他们的思想,说明变革的必要性。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印度公司逐步走向解体的时代背景。(4分)
(3)据材料三,概括 他们 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9.

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史实
①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签订
②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③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④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成为成员国,欧共体第一次扩大
⑤1981年,希腊成为成员国,欧共体第二次扩大
⑥1986年,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成员国,欧共体第三次扩大
⑦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实现了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⑧2002年,欧元正式在欧盟12国流通
⑨2003年,欧盟成员国扩大到25个
⑩2009年,首位 欧盟总统 欧盟外长 诞生,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史论
区域一体化浪潮不仅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特点,而且反映了世界多极化曲折发展的新趋势。

——《求是》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因素。(4分)
(2)概括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的特点。(2分)
(3)以欧洲一体化为例论证《求是》的观点。(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