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8.2015届 山东省菏泽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34 浏览数:116

一、单选题

1.

学者金庸说: 我们民族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从而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一些游牧民族本来很强盛,但往往在关键的时候闹分裂。父亲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或者三个儿子抢父亲位子,罗马也有这种情况。一抢位子,就要打架,就要内乱。 金庸的观点是(  )

A.宗法制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B.宗法制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C.分封制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D.分封制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

2.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 儒家认为君王是介于人类和自然力之间的……只要他顺应天时,广行善事,他就能维持人与自然间的普遍协调。因此,认为天灾是由于君王有了过错,这种说法就是合乎逻辑的了。 最早提出这种观点的是(  )

A.孔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

3.

上个世纪90年代末,印尼水域发现一艘唐代千年沉船 黑石号 ,数万件古代陶瓷制品及众多精美的金银器、铜镜等由此重见天日。这一考古发现不能说明(  )

A.这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证据B.彩瓷是当时出口的大宗商品C.当时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较为发达D.为了解唐代的手工业技术提供了依据

4.

右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特点。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  )

A.唐朝尚书省B.元朝中书省C.明朝内阁D.清朝军机处

5.

某条约规定: 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此外,只要缴交所定进口税,便可将机械装运进口。 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

学者王尔敏说: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这里的 原始动力 是指(  )

A.师夷长技B.变法图强C.民主共和D.救亡图存

7.

有人说: 中国学术精微,纲常名教,以及经世大法,无不毕具,但取西人制造之长,补我不逮,足矣 。这反映出其思想主张是(  )

A.反对学习西方B.中体西用C.变法改制D.民主共和

8.

一则电讯称: 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于6月3日上午召开第一百四十二次常会,决定恢复陈独秀、张国焘、毛泽东、周恩来、吴玉章、林伯渠、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等二十六人的国民党党籍。 这则电讯最有可能发出于(  )

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内战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9.

1923年以前,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商标只有一千多个,而外商在中国注册商标却达三万多个。中外商标注册数量为1:30的比例。从1928年到1937年,这种情况发生较大的改变,在全国历年注册的33806件商标中,中国商人呈请注册的达14668件,占总数的43%。1937年中外商标注册数量之比增大到l:4。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1923年前民族工业发展缓慢B.1928年到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外资的涌入极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D.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民族工业冲击较大

10.

在毛泽东的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话: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 。这句话出自于(  )

A.《新民主主义论》B.《论人民民主专政》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1.

英国学者李约瑟说, 共产党(对中国)的接管是个幸运事件,因为新中国也许可以避免西方在工业革命初期所犯的所有错误。在19世纪初,小女孩被绑在大箱里到地底运送煤矿;小男孩超时工作……”。材料的主要观点是(  )

A.肯定中共领导的革命B.痛恨资本主义制度C.否定中共领导的革命D.新中国避免了西方所犯的错误

12.

下图是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画,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一五计划B.三大改造C.大跃进 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13.

历史概念是反映历史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以下对历史概念的解读正确的是(  )

三教合一

中国古代的三教合一严重阻碍了儒学的复兴

三角贸易

近代大西洋三角贸易是指欧洲、非洲与美洲之间的贸易

三大政策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好转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4.

下列法律条文出自下图的是(  )

A.规定了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国家原则B.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形式

15.

经济学家林毅夫说: 国有企业在中国的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从1978年占工业总产值的78%降到现在(即1999年)的三分之一左右。但国有企业仍然雇用着中国2/3的城市劳动力,占有中国2/3的固定资产投资 。材料主要反映出(  )

A.非公有制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B.国有企业地位的变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C.改革开放是国有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D.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无足轻重

16.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1992年邓小平 南方谈话 的共同点是(  )

A.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B.深化了体制改革C.冲破了 个人崇拜 D.促进了思想大解放

17.

2014年,世界贸易组织公布了美国、欧盟、日本诉中国稀土、钨、钼相关产品出口管理措施案上诉机构报告。WTO上诉机构裁定中国稀土出口政策违规。同时在世贸规则部分条款的法律解释上支持了中方的上诉请求。这说明(  )

A.公平的世界贸易秩序业已建立B.美国等大国操纵着世贸组织C.世贸组织具有仲裁国际贸易争端的职能D.中国加入世贸不利于产品出口

18.

《十二铜表法》中规定 伤害自己被保护人的保护者应交给地下神即予以诅咒。 第二十四条中规定: 如手掷的标枪落得比目的地还远,则应供献牡羊为祭品。 这说明该法(  )

A.包含神权迷信色彩B.保护私有财产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所定刑法具有残酷性

19.

那种对德意志政治制度的民主成分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帝国国会不是一个 假国会 ,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国会享有立法权 。作者对近代德国政体的看法是(  )

A.近代德国政体富有专制色彩B.德国国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C.国会支持德国皇帝与政府的工作D.德国政体不乏民主成分

20.

学习文艺复兴时,有同学发现:但丁、彼特拉克等许多人文主义者都是基督徒,拉斐尔等人画的主要还是宗教画。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①他们抨击教会但并不反对宗教信仰 ②他们用人的眼光来看这一切
③当时他们总想着彼岸,想着天国 ④画的宗教画,但他们想到的是现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1.

下图是《全球通史》中 新兴西方的世界(1763年)”插图,出现图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B.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C.工业革命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2.

下面是全球史名著《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中的一段话: 经济排挡由自由竞争小企业转换到保护主义大集团,政治动力由中产精英下移到群众,工人运动从经济最兴隆处迸发 。这段文字描述是应是四部曲的(  )

A.第l部《革命的年代:1789~1848》B.第2部《资本的年代:1848~1875》
C.第3部《帝国的年代:1875~1914》D.第4部《极端的年代:1914~1991》

23.

苏联的经济发展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从经济运行机制的角度来看,图中H段相当于苏联的哪一段(  )

24.

有观点认为: 大萧条原本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波谷,美国很多经济周期中的波谷——比如1894年及1921年的经济萧条——都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为政府在帮倒忙 。材料认为(  )

A.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的新时代B.新政缓和了社会矛盾C.新政应利用好市场和政府两种力量D.新政延长了大萧条

25.

2014年12月,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表示,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常用支付货币,市场份额达到创纪录的2.17%,紧随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其中美元、欧元、英镑成为国际常用支付货币的先后顺序应是(  )

A.美元、欧元、英镑B.英镑、美元、欧元C.欧元、美元、英镑D.美元、英镑、欧元

26.

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 经济全球化 时遇到的一个问题,其中前后对应正确的是(  )

A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开始建立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

B

成立欧共体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C

成立亚太经合组织

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D

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标志着北美地区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27.

美国1989年和1990年的两次民调显示,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来自日本的威胁更严重。在此背景下,1991年,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乔治·弗里德曼与梅雷迪思·勒马德合著《下一次美日战争》。上述问题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
①苏联不再是美国的主要威胁 ②日本实力的增强
③美日联盟关系事实上已经终结 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8.

有人认为: 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l7世纪、英国周期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 。上述四国确立各自 漫长世纪 的共同因素是(  )

A.金融霸主的地位B.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C.经济体制的创新D.拥有广大的殖民地

29.

文学霸权,就渐渐移到自然派手里来。那些名著,就是极翔实极明了的试验成绩报告。又像在解剖室中,将人类心理层层解剖。纯用极严格极冷静的客观分析,不含分毫主观的感情作用 。这里的 自然派 指的是欧美的(  )

A.浪漫主义文学B.批判现实主义文学C.无产阶级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

30.

音乐家梅纽因说: 如果一定要我用一句话为20世纪做个总结,我会说,它为人类兴起了所能想象的最大希望,但是同时也摧毁了所有的幻想与理想 兴起了所能想象的最大希望 的主要是指(  )

A.世界政治民主化的巨大进步B.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C.和平与发展成为历史的主流D.人类文明达到空前的辉煌

二、材料阅读

31.

六十多年来,中国外交在战略上经历了一个调整、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956年的中共 八大 提出: 伟大的中苏同盟是远东和世界和平的重要支柱 兄弟国家 同志式的援助 不可缺少的 ;与社会主义国家的 团结和友谊,是牢不可破的,是永恒的 ,因此 继续巩固和加强这种团结和友谊,是我们最高的国际义务,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础

——摘编自中国网《新中国外交六十年》

材料二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以压促变,希望 苏东波 在中国出现。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 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

材料三 世界是三维的,第一维是经济的世界,全球化、制造业、贸易的世界,这个世界中中国快速崛起;第二维世界政治的世界,联合国、战略对话的、谈判中的世界,中国越来越积极,从韬光养晦向战略性介入的过程中转变;中国最短板的是社会的世界,中国基本还没有发声。

——王逸舟《国际政治趋势——走过从前,走向未来》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一外交政策,据所学知识谈谈采取这一政策的背景。(6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实行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的战略?(5分)
(3)材料三认为,哪个领域的外交成就最突出?你认为下一步应如何改变中国的外交 短板 ?(4分)

32.

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的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在1919年 五四 运动前后,中国GDP首次被日本历史性地超过,改变了数千年来GDP弱于中国的局面。但是日本GDP领先中国的现实仅仅持续了二十几年时间就由于二战的惨败而终结,在1949年中国GDP已是日本的两倍。
材料二 中日两国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初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在此期间中国的GDP仍然领先于日本。此后,两国经济恢复和发展学习了不同的对象。最终在1961年中国GDP又被日本超过。之后差距越来越大。

——以上材料均摘自许梦博《中日GDP三次赶超的历史真相》

材料三 中美日GDP比较(单位:10亿美元;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请回答:
(1)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分析材料一中 中国GDP首次被日本历史性地超过 的主要原因。(4分)
(2)分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两国当时的学习对象。从日本角度分析 1961年中国GDP又被日本超过 的主要原因。(6分)
(3)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日经济成功的共同因素。(4分)

33.

建立宪政、走向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2006年,由《环球时报》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点强团队提出,确定了对中国近现代发展影响最大的50名外国人。依据出生年月排在第一位的是卢梭(1712—1778)。对他的评语有:在对现代中国曾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诸位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中,恐怕没有哪一位能比卢梭更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了。

——摘编自环球时报:《影响近现代中国的50个外国人》

材料二 二十世纪前夕,一批受西方思想影响的封建士大夫首次紧叩中国封建王朝这座紧闭几千年的城池,要求开启宪政之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知识分子打起了 变法维新 的旗帜,提出 伸民权、争民主、开议院、定宪法 的政治纲领,发动了一场争取民主宪政的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序幕。

——蔡定剑《中国宪政百年回眸与脚下的路》

材料三 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早就实现宪政了。有大量资料证明,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并没有加速现代化,而是相反。辛亥革命延迟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它从反面证明了,改良比革命要好。我对一生坚持维新改良的康有为评价很高。……如果不革命,社会本身也 许更好。法国大革命多少年,结果让英国跑到前面去了,因为英国政权稳定。

——李泽厚《辛亥革命的成功非常偶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述卢梭的核心主张,举例说明启蒙思想对中国社会进步的影响。(6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4分)
(3)材料三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说明理由。(6分)

34.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诏曰: 置官班禄,行之尚矣;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朕宪章旧典,始班俸禄。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增调外帛二匹。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变法改度,宜为更始,其大赦天下。

——《资治通鉴》卷一三六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变法中的哪些具体措施?(4分)
(2)材料二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具体措施?(4分)
(3)两次改革共同体现了怎样的社会转型?(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