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7.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5年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15年 题数:13 浏览数:154

一、单选题

1.

某一时期,农民开垦荒地,改善灌溉条件,役使牲畜,使用有机肥料,增加农业收获。生活上已经过着农耕的定居生活,并获得土地的所有权。该情况最早可能出现于(  )

A.西周B.战国C.西汉D.魏晋

2.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朝设立的内阁制是对宰相制的继承B.内阁是公开行政,军机处是私密行政C.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D.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

3.

《楹联续话》卷一: 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 。下列作品与楹联描述的书法风格—致的是(  )

4.

亚里士多德记述: 用人民当权的陪审法庭来处理任何(司法)事情,甚至议事会所审判的案件也落到人民手里了 ……在议事会内部, 议事会主席团中每天由抽签选出一名总主席,负责保管国家金库、档案和庙宇的锁钥和国玺,但总主席任职只一日夜,不得延长,也不得再度任此职。 据此判断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

A.法律至上B.轮番而治C.权力分散D.集体管理

5.

马丁·路德提出了 惟独圣经、惟独信心、惟独恩典 的三大原则,又提出了 人人是祭司、人人有呼召、人人是管家、人人有圣经 的四大口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宣扬信仰上的个人主义 ②强调了人信仰中的上帝主权
③强调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④高扬了神权,也高扬了人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

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可以追溯于旧秩序下贵族为主的社会结构……旧制度统治的半封建社会结构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之上的,这种为法律所认可的社会不平等使法国的阶级矛盾处于紧张状态。 由此表明法国大革命(  )

A.以贵族为革命的唯一对象B.追求社会平等的实现C.缺乏革命所需的经济基础D.破坏了近代法治精神

7.

下图是一幅约成于1900年的漫画,其左右两旁配有字联,为 葛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 一刀靳羊头,问畜牲还想来麽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充斥着强烈的反封建迷信思想B.批判清政府投降于外来侵略者C.控诉清政府对维新变法的镇压D.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特点

8.

据民国十年的《宿松县志》记载: 按,宿松婚礼,妇车至门,婿揖入。新妇以帕蒙首,以福寿兼备之妇二人扶新妇下车,拜祖先、次拜上下神祗、次夫妇交拜,行和卺礼。三日谒舅姑,与旧志微异。 其反映了民国时期一些地区的婚礼(  )

A.保留较多传统B.奢靡之风减退C.走向近代文明D.仪式趋于简化

9.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理学发展为心学

儒学更加强调人的主观精神

B

黄宗羲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精神

C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

民主共和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D

1954年中国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日益完善

10.

读1929—1949年美国政府支出占GDP比重图,它反映了美国(  )

A.完善了福利制度B.扩展中央政府的作用和责任C.破坏了联邦体制D.成功地解除了该时期的危机

11.

中国利用苏联技术生产武器,由同盟者逐渐演变为反对者的危险性变为现实。因此,发生在1960年的意识形态激烈争论,成为苏联领导人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独立与自主行为的回应,由此造成所有民族主义结论的出现。 该学者认为中苏关系恶化是因为(  )

A.中国军事实力的增强B.中国不正当的行为威胁苏联利益C.意识形态的根本冲突D.苏联要求中国追随它的世界战略

二、材料阅读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3分)
材料一

时间

广州贸易

秦汉魏晋南北朝

与东南亚诸国贸易频繁,成为一个造船、军事和外贸基地。

唐朝

设市舶使,掌管对外贸易,开创了历史上长达千余年的市舶制度,开辟了广州通海夷道从广州到大食国的贸易航线。

宋朝

1080年正式修订了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贸易法规广州市舶条法。广州发展为海上丝绸之路第一大港和世界东方大港。

元朝

广州受到挑战,但仍不失为蕃舶凑集之所宝货丛聚的重要贸易港口。

明朝后期

废除海禁政策,广州市场和世界市场进一步紧密联系。

清朝

1757年实行广州一口通商。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广州一直是朝贡贸易与市舶贸易最重要的口岸。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广州港对外贸易过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贸易日渐萎缩的原因。(10分)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归纳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分析指出在此期间中国对外贸易性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5分)
材料三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 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这奈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事的新时代。
(3)试分析我国实施 一带一路 设想可行性的历史条件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8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3分)
材料一 借重于古圣先王,在传统包袱沉重的中国、变化幅度最大的近代:演出最有声有色的现代剧,从而赢得人们的共鸣……这暴露了维新派受制封建群体意识,认为必须把西学和中学结合起来才适合国情。抽象地看这是对的,学习外国的东西,如不与本国具体情况相结台,使之民族化是没有出路的。然而维新派的所渭 中学 实为儒家思想为主体的 旧学 ,并不见民族化……不能不指出康有为等维新人士竭力装扮封建文化来为资产阶级的近代化变革运动提供理论依据,这本身就是一曲悲剧。

——黄达诚《试论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对中外文化的吸收和再创造》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等维新人士思想的特点及其积极影响。(9分)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派与东方文化派产生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中西方文化的性质差异是 古今之剐 ,还是 中外之异 ;并由此产生学理(科学上的原理或法则)土的差异,前者强调文化的时代性,后者强调文化的民族性。
我们以前只讲历史的评价,忽略了东方文化派在学理上的贡献,这固然是片面的,但如今有的学者从一个极端又走到另一个极端,只以学理的标准来评价新文化派和东方文化派,而放弃了历史评价的标准,贬斥前者,而肯定后者,这同样是片面的。

——摘录郑大华《关于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2)依据材料与所学知识,以评价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派为例,谈谈你对评价文化派别的认识。(14分)

Baidu
map